金鉴
单色釉瓷器是以单种釉色为特点的瓷器,又称“纯色釉”或“一色釉”,某种程度上却是“美到极致”这一境界的经典诠释。单色釉瓷器,优雅、流畅、明快,釉色纯正,素雅恬淡,浑然天成,精美绝伦。
刘越先生在《釉色·我的颜色釉收藏笔记》中说:性格和学养注定我与颜色釉瓷器有不解之缘,颜色釉瓷器也称单色釉,顾名思义,就是只以釉色装饰而摈弃彩画纹饰。过去讲欣赏瓷器的几大要素如“器型、胎釉、纹饰”等,去掉一个“纹饰”看似简单了,其实却更难了,更考验藏瓷者的审美品位、阅历见识和鉴定经验。我愿意去挑战有难度的审美,大朴尚简,单色釉瓷器的内涵丰富,值得不断探究欣赏。
我喜欢文房小物件瓷器,数十年来搜集了不少,盘点其中有几件单色釉瓷器,是我收藏文房小件瓷器的珍品,愿与读者分享。
钧瓷双龙柄瓶
钧瓷双龙柄瓶是好友古垣送我的,我很喜欢“双龙衔口”这种样式,在我的印象里,双龙柄瓶唐代就有这种造型,当然这种造型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双龙柄尊。这种“双龙衔口”的设计是大胆的设想,反映出古人的聪明智慧。您看这两条飞龙紧紧地衔住盘口,身子顺势搭在瓶的肩部,让端庄大气的瓶,立即升发出让人羡慕的美态。为何能有这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以为是双龙衔口的姿态让我们的视觉产生了美的观感,这样既解决了方便人提的问题,更让瓶身增加了美态,实在是我国古代勞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这件瓷器的制作年代并不久远,但我很喜欢。珍藏一件瓷器并非一定是老瓷,其实许多新瓷因造型优美也是很感人的。双龙头部可以看出有留下来的钧瓷红色,龙身的最高点是暗红色的,是因釉色下淌自然造成的,这种釉水自然过渡也给人留下美的印象。您仔细观看:这件瓶身,并非一水儿的红,而是有深有浅,这种红我以为比起纯红更有味道。
炉钧釉荷花蓓蕾水滴
在利康市场上,这件炉钧釉荷花蓓蕾吸引了我的目光,查阅炉钧釉:釉色厚重以深蓝与浅蓝色为一体,其间夹杂着紫红色,搅动奔涌成长短不一的垂流条纹,仿佛喷发而出的灼热火山岩浆,顺坡急注入冰冷的海水,斑驳绚烂令人迷醉。设计者将水滴制成一朵即将开放的莲花,它片片莲叶包裹着莲蕊,在即将绽放前将其定型,一根莲梗巧妙地依附于莲花蓓蕾一侧作为进水口,蓓蕾的顶端是出水口。这个创意深深地打动了我,朋友您的感觉如何?设计者的巧思,将文房水滴以莲花蓓蕾的形式出现,让您的文房充满稚趣,真是天人合一的制作。
炉钧釉创烧于清代雍正年间,盛行于雍、乾两朝,因低温炉内烧成仿宋钧釉而得其名。《南窑笔记》载:“炉均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主要特征是以流淌的蓝釉形成自然的山峰水波纹的纹路,其间密布着星星点点的红、青色斑,使人感到变化万千的自然美。这件炉钧釉水滴虽然没有红色斑,却是更为纯正,在莲花蓓蕾的上部,通体炉均蓝釉上配以星星点点的蓝色小圈,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朋友您觉得呢?
豆青色荸荠瓶
这件豆青釉色小小荸荠瓶,是30年前我在永泰小区一个地摊上购得。那时摆地摊的多,一位老人的摊位上没有几件玩意儿,我一眼看到摊位上这件不起眼的小瓶,豆青色釉,拿起来观看,正好一手盈握,小巧玲珑,扁扁的瓶身,细长的瓶颈。您仔细观赏,釉色青翠明亮,陈设书斋中,有种冰清玉洁的感觉,十分隽永耐看。这瓶颈不是直的,多少带点梢儿,这梢儿是那么的巧妙,让人的视觉感到俊美无比。扁瓶与带梢儿的瓶颈有如黄金分割,釉色厚润,色彩喜人。我喜欢这种釉色,它是介于深绿与浅绿之间的一种过渡色,叫豆青色,天然天成之美,寂静素雅之个性而受到世人的推崇。这种釉色极为淡雅,浑身透着一种迷人的诱惑,是文房不可多得的小摆件,以不菲价格落入囊中。我逛文房市场与地摊几十年了,这种釉色莹润的小小荸荠瓶就发现这一次,说明这种小玩意儿制作得极其少,也是老天赐给我的文房小物件吧。
孔雀绿盘
这件孔雀绿盘,得自北沙滩市场,您看它釉色匀净如翠玉。孔雀绿是以铜为呈色剂的氧化焰中温釉,发色绿中带蓝,华美冷艳似孔雀羽毛而得名。在我国单色釉中颇为另类,因为这种釉色是中亚、西亚地区装饰艺术中最常用的釉色,带有浓郁的西域味道。在我国清代它也确实大量外销,但实际上我国古代的孔雀绿釉在化学组成上仍和西亚地区有别。它是我国陶工独立创造,早在宋金时期磁州窑已经显现,到明代又成功烧成法华彩,其中法翠即为孔雀绿釉。
哥釉方形收口瓶
这件哥釉方形收口瓶,得自大柳树一家店铺,它高16.5厘米、最宽处7.5厘米、最窄处2.2厘米、底5厘米、口3.5厘米。瓷瓶整体给人一种小巧玲珑的感觉,特别是它四方由底往上的逐渐收口,形成的线条之美是无与伦比的,也是最养眼的。瓷器中有种“一方顶十圆”的说法,说明方器制作的难度极大,况且这种逐渐往上收口的方瓶,难度可想而知。只是该瓶的哥釉纹有的地方不明显,方口下面,几乎看不到哥釉纹,这是蘸釉水后,釉水下淌的缘故,这正符合民国时期哥釉的特点。我是取其造型的完美,釉色则再其次的原因。
钧釉蛐蛐小罐
在大柳树市场,一摊位上见到一件钧瓷蛐蛐小罐,釉色以酱紫为主釉色,唯独中间一处下垂的偏紫流釉,这流釉该是这件小小蛐蛐罐最耀眼处,盖为压制成的白铁皮材质,盖与蛐蛐罐配合紧密,岁月的流逝使盖的表面形成较为浓郁的包浆,以此判断该是清末民国时物。几个人看过后,因嫌价高而放弃,我拿起仔细地观察,却是件不可多得的有些年代感的小小蛐蛐罐,必定这种有时代感的实用器不多见啦。虽然价贵还是将其纳入囊中,不失缘分。这种小小蛐蛐罐,有人说叫提罐,适于野外捉蟋蟀时用,小巧玲珑,不可多得。
豆青釉笔舔
这件笔舔得自报国寺市场,那是一次钱币交易会,外地来京人员,到北京做钱币生意,偶尔也带一些文房小件。它应该属于青瓷,属豆青色,抚摸起来,如同小儿肌肤,釉厚且油润,表面有大的开片。径11厘米,底足5厘米,有三个支丁痕,它并非是个圆笔舔,在四角有上翘,打破了那种纯圆单调的感觉,这小小的举动,为笔舔增加了动感。中国文房岂止四宝,在文房方面的小物件罗列起来竟然可有数百种之多,每种都有自己的功用。就说这笔舔吧,其实写字时用毛笔在砚台上舔笔无可厚非,用专门的笔舔似乎更加得心应手,毛笔在光滑的笔舔上舔笔效果会更好。这青瓷笔舔,制作典雅,釉色华美,是文房中不可多得的器皿。
哥釉委角长方洗
這方哥釉洗子,得自大柳树一家店铺,我对它遍布全身的“百圾碎”纹理,情有独钟。该洗子长16厘米、宽11厘米、高4厘米,折边1.5厘米,四足均等,洗子边缘制成委角形,更增加其难度。哥窑无规则裂纹遍布全身,因釉厚的关系,您上手抚摸它洗子的中心部位与底部,那种滑腻腻的感觉,可以传遍全身。哥釉的冰裂纹形成的原因是工艺缺陷形成的,是因为胎坯和釉料在受热冷却时因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我喜欢这种没有规律的裂纹,“百圾碎”最能表现它的美态,您说没有规律吧,它却统一在一个洗子上,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文人喜欢这种放荡不羁、不拘一格的文房之物,如同文人的思绪可以狂飙九万里,无拘无束任其驰骋,才有惊世骇俗的作品现世……
宝石蓝菊花瓣印泥盒
当我在大柳树一家店铺里见到这件宝石蓝菊花瓣印泥盒时,眼睛有一亮的感觉,多次参加保利、佳士得拍卖会观看预展的我,见到乾隆时的一把菊花壶,与这印泥盒有异曲同工之妙。打开这印泥盒,上下盖的边缘处,没有釉的地方,自然分化的颜色看,应该是乾隆时物。宝石蓝釉色厚、华润、亮丽,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如此美妙的宝石蓝印泥盒,自然舍不得用,因我在使用过程中已经毁坏了好几个印泥盒,这件心爱的宝石蓝印泥盒,看来只能束之高阁,想它的时候拿出来看看,以饱眼福。
玫瑰紫长颈瓶
这件玫瑰紫长颈瓶得自报国寺市场,当时这个摊位上正好一束阳光照在这件玫瑰紫色的长颈瓶上,引起我的注意。这种紫色娇艳而令人倾心,瓶的下部是近似于球形,长长的带梢儿的脖颈恰到好处,器形完美者离不开黄金分割。当然我更看中这种诱人的玫瑰紫色。
宋代钧窑创烧一种窑变釉,釉料中含有氧化铜、铁、钴、錳等呈色元素,经过1300度高温烧制而成。这件玫瑰紫长颈瓶,绚丽多彩,斑驳瑰丽,红、蓝、青、紫相映成辉。该釉是由于在连续的玻璃介质中悬浮着无数圆球状小颗粒,这些小颗粒能折射短波光,使釉面呈现美丽的蓝色乳光。又因釉中还原铜的呈色作用而现出红紫色,与天蓝色相映,宛若一片彩霞。
龙泉刻龙大盘
这件龙泉刻龙大盘,得自利康收藏市场,尺寸38厘米,我被如此硕大的盘子吸引住眼球。该盘青釉,属龙泉系,釉质温润如玉,发色青翠,盘口双层花边,盘的边缘到盘底之间镌刻着一圈缠枝菊,盘的中心部位镌刻一条游龙,似从天而降,龙首在下,龙尾在上,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糯米底,抚之若儿童肌肤。如此大盘,保存完美,摊主要价不低。我很喜欢这件硕大的龙泉刻龙大盘,配上支架,它是我多宝阁中举足轻重的宝贝,从糯米底的包浆以及刻龙大盘的釉色来看,这件龙泉釉大盘,起码是民国之物,甚至还可往前推。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因其主要产区在龙泉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明清,烧造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亚洲、非洲、欧洲的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
洒蓝笔筒
这件洒蓝笔筒得自大柳树市场地摊,那天我在一个摊位上见到这件洒蓝笔筒,它浑身布满雪花蓝的釉色深深地吸引了我。上手以后这种笔筒感觉很“敦实”,“玉璧底”的包浆也够老,以前在店里也见到过这种笔筒,要价不低。经与摊主商议,最终落袋为安。抱着心爱的笔筒打道回府。洒蓝釉创烧于明宣德时期,清康熙时期烧制技术已十分成熟。洒蓝釉因其釉面犹如洒落的蓝水滴而得名,它透出的白釉的斑点像雪花洒在蓝色水面故而又称“雪花蓝”。洒蓝是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点,由于烧造时的工艺复杂,成功率较低,因此名贵。
到家自然摆在案头反复观赏,在掌中把玩,当然也要与挚友分享,对它的评价真是五花八门,有说有贼光,看新;有说难得,不错,是件文房物件;也有人说底胎痕迹似慢轮制胎,应该是民国前器;也有说是乾隆时的物件。不管别人怎样评论,它独特的烧造技术令我倾倒,“雪花蓝”的釉色让我爱之若狂,我对这件洒蓝笔筒爱之入骨,把它摆在书桌一角,每每写作之余,总要把玩亲近它,现在我才体会到马未都得到一件朝思暮想的瓷器为什么要抱着睡觉,这种感觉用“刻骨铭心”似乎更加妥帖,体会到明代张岱所说的:“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购文房买古玩,是人生的修养与修炼,联想到民国时燕京大学资深史学家邓之诚先生,著《中华两千年史》,被民国时大学选为教材,他治学严谨,弟子三千,治学之余爱玩古董,购买与把玩,最终完成《古董琐记全编》,现已成我国拍卖行之蓝本,这才是玩出了真正的水平。
单色釉瓷器,给人一种明快清馨的感觉,特别是单色丰润的釉水,将瓷器打扮得更加靓丽,说得更为确切,这些单色釉瓷器倾注着我国劳动人民聪颖与智慧。有人说物件越小制作难度越高,此话不假,甚至有人把小物件称之为宝。我以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此话并非框外,文房物件大多以小巧玲珑为主,倾注了制作者的一番心血。您还别说真正文人制作的文房用具,且传承有序那一定是宝中之宝了。一次,在《中国收藏》见到香港著名瓷器鉴赏家翟建民撰写郎窑红的文章,他藏有一件郎窑红的压手杯,大家知道永乐压手杯世界仅存三件,而这件郎窑红的压手杯据说仅此一件,真真是单色釉之魁首了。那小小郎窑红压手杯,是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其釉面光洁透亮,有玻璃质感,开片有牛毛纹。釉色莹澈浓艳,光彩夺目,不愧为明代瓷器单色釉的珍品,让人羡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