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施漫
用科学拆解“奇怪”,用知识解释“神奇”。奇奇怪怪研究所,带你用科学的知识探索生活,点燃学习热情,唤醒内驱力,原来知识这么有意思!
大家的身边有没有这么一种人,他们的眼睛就像扫描仪,拿到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可以快速地读完,甚至还能给你提炼出核心思想来,真的很让人羡慕啊!但怎么“我”就跟患上了“文字阅读困难症”一样呢?别说读书,看篇文章都费劲!这期咱们就来研究研究“阅读”的那点事儿。
在这之前,小漫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出去玩儿之前,你会做些什么?”一座城市那么大,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也很难全部了解透彻,肯定是要挑重点,做攻略,去查某一个地方最有代表性的景点,再围绕景点规划行程。发现没有?这个思路其实也适用于“阅读规划”。
当我们拿到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时,可以把它看作一座城市,在看之前先确定一下,我希望从这里获得什么信息,了解什么。带着这个阅读目标,我们去翻地图——大纲目录,这上面分布着每一个细小的“景点”,我们通过通读目录就能大概了解这本书会有什么,可能讲什么。有了目标和对书的大致了解,现在我们可以开启“文字旅行”了。
开始旅行,大家都很兴奋,见到新奇的事情就想“拍照打卡”一下,结果旅行结束却发现自己毫无收获,这像不像读书时拿着荧光笔划重点的你呢?
这就是小漫想给大家的第二个提示,谨慎“打卡”,合理用好荧光笔。很多小伙伴习惯一边读一边拿着荧光笔来“划重点”,最后整本书花花绿绿,看着满满的成就感,其实脑袋空空,下一次打开时还不知道从哪里看起。我的建议是,可以略读整篇文章或者整本书,读的过程中用一张草稿纸把你认为重点的地方和关键词记录下来,再对照我们的问题目标,对所记录的“重点”进行整合删减,最后带着这些结果提炼的重点和新的目标总结回到文章去精读。
当太多东西都是“重点”时,相当于“没有重点”。而这种略读结合有目标的精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去吸收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精华,而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去读书却毫无收获。
最后,不要纠结、停留在一个地方反复看。重复去看一个地方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疑问,当发现读不下去时,可以做个标记,然后繼续往下读。文章在段落与段落之间、章节与章节之间虽然有逻辑关联,其实也有一定的独立性,不会因为一个小点而变得不顺畅。往下读一方面可以推进我们的阅读进度,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有机会在后文中找到前文的答案。就像去旅游,在这个景点进不去不影响我们认识这座城市呀,说不定下一个地方会有更好的风景呢!
读得快是一个表象,真正重要且能够让我们受益的是阅读的思维能力。我们在讨论“阅读技巧”时,并不是说希望大家可以在阅读时有捷径可走,而是希望大家能够获得一种阅读的思维,并且享受这种思维带给我们的阅读的成就感,从而驱动我们可以爱上阅读,感受阅读文字的畅快感。这才是阅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