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里的传承

2023-12-06 02:13杨瑷伊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25期
关键词:陶器人会文物

杨瑷伊

如北岛所说,不懂得传统与文化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人类在手执科技的利剑开辟未来时,也要于前进的帆船上回眸,溯那源头。八十余年的挖掘,后人得以从锦官之城窥见历史长河中散落的碎片,让古蜀文明缓缓剥开面具,呈现于世人的眼前。

三星堆博物馆中陈列的,不仅有光怪陆离的青铜制品,出土的陶器也同样瞩目。其中,被游览者戏称为“火锅”的陶三足炊器即便不甚完整,但缺口处被白胶补齐后,与原部分珠联璧合,宛若一体,平滑的白与颗粒分明的土色碰撞出了别样的味道。

“不管是八十岁还是九十岁,只要有人喊,我就修。” 修补文物的小陶院里,老人操着一口川蜀口音爽朗地笑着说。老人的脸因为眉眼间与嘴角旁的笑意泛起诸多褶皱,银白色的头发深处还有褪色到一半的黑发,就如他不曾被埋没的初心与纯真。被考古人尊称为“曾院士”的他,让无数陶器重获新生,陶三足炊器的修补便出自他手。打水,和浆,稳健地用刮刀把白胶铺在陶器底部,曾大爷捏着拼接好的陶器的碎片,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按在胶水所铺就的榻上,再沾些胶填补在碎片间的空隙里。遗失的碎片仿佛在他脑中低语,告诉他陶器本来的样子,眼神扫过,抚摸断口的弧度,便能知其原本形状。

从修陶小院回家,路过田野与祭祀坑,他如此走过三十多个年头。“我们这些七十多岁的工匠早就该退休了,可他們这里找不到人修复。”笑容渐收,曾大爷的手在裤腿上拂过,眼底有道不尽的感慨与浅淡的悲伤。在小院守了大半辈子的他当然明白,文物不老,但人会。他无意间转过身,望着与有些脱皮的墙互相支撑着的架子,人形的,罐状的,阔口的,窄口的,规规矩矩或是花枝招展的,各式各样的陶器都陈列在架子上,无言地向他微笑。曾大爷所拼接的不只是文物本身,同时也是文明的缺口。刷与胶是他向历史寻求答案的媒介,是他与时光对话的语言,拼接陶器的同时,他无意间也拼出了逝去的生活。

朴素的几十平米的小屋,阳光恰好能照进来,一只野猫靠在堆砌工具箱的角落旁,他手拿着工具轻轻地刮着,粉尘逆着光飞舞,宛如仲夏夜的萤火。老人的身形也被午后的阳光温柔地勾勒着,手背上的青筋和老茧是与陶器相伴最深刻的痕迹。

“岁月失语,唯石能言。”这份不改的初心与坚持是使瑰宝熠熠生辉的最佳的保鲜剂。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指导教师:李春梅

吉吉工作室

“岁月失语,唯石能言。”被考古人尊称为“曾院士”的曾卷炳便是这样一个终日和陶器、泥土打交道的人。每样碎裂的陶器,都有磕磕碰碰的光阴印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被老人小心翼翼地拼起,于是,散失的历史被重新解读,逝去的岁月被重新找回,文明的缺口被渐渐弥补。上下五千年,我们的文明始终未曾断绝,或许,正是因为有无数像曾爷爷这样的坚守者,他们秉承着一份对历史的热爱,“居陋室而不改其志”,兢兢业业地工作着。文物不老,但人会,他也曾因担心后继无人而叹息,却始终不改数十年的坚守,终于,一个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被缓缓剥开面具,呈现于世人的眼前。

这份辉煌的成绩,提醒着我们,历史的长河悠悠而去,传统文化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印在每一位国人心中,而我们要以坚守的精神,去尽力保留这份魅力。

【适用文题】与时光对话;坚守;在_____中熠熠生辉;传承……(王莹)

猜你喜欢
陶器人会文物
为什么人会喜欢喝酒
为什么人会抽筋?
文物的栖息之地
为什么人会打哈欠
文物的逝去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为什么人会掉头发?
文物超有料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