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磊
摘要:职业教育是针对国民生产中各种工作岗位的特点,培养受教育者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专业知识,并通过传授训练,使其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技术、技能的教育活动。“1+X”职业技能证书制度是我国新时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创新之举,可以有效缓解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的人才供需不符的矛盾。文章结合移动开发和Web前端两个“1+X”职业技能证书制度的考核要求,以高职院校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课程体系设置、“双师”培养、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和混合式教学方法推广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举措展开研究,为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1+X” 职业技能证书制度;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三教”改革;职业教育变革;双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3)29-0156-03
0 引言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就建设教育强国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超前布局必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生产一线岗位中的应用型人才,使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优秀工匠、劳动者。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为了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1+X”证书制度作为对职业教育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被明确提出,其中“1”表示学历证书“, X”表示由企业实施考核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1+X”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就像一座桥梁,一端连着职业教育,一端连着企业,将职业教育与企业深度融合。企业既是职业教育需求的发出者,又是教师实践和设施设备的提供者,同时还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者。“1+X”证书制度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创新,为职业教育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2]。本文将结合高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讨论“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在课程、教师、教材和教法中的变革。
1 当前高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凸显的现实问题
移动应用开發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针对社会中,各行业移动端软件开发人才稀缺的需求,而设置的热门IT专业。其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进行移动App软件开发、测试、运维、服务和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标“1+X”证书制度,目前高职院校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设置方面
多数院校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在开设专业课程时,仅以传统软件学科各门类知识点为主线开设相应课程,既没有考虑IT企业中移动端主流的开发技术,也没有在教学中融入企业软件项目管理的过程。“1+X”证书制度的提出从根本上扭转了这一现象,首先邀请在相关领域领先的企业,制定考核标准,而院校需按照该标准实施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对应的“1+X”证书考试,使其获得对应的软件开发能力,达到企业用人需求。就移动应用开发专业而言,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牵头制定了“1+X”移动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该“1+X”证书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性,其考核的内容、标准融入了企业中移动前端开发的新技术、新框架、新规范以及新要求。因此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在设计优化课程体系时,应对照该等级标准提炼出职业技能培训所需涵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根据各技能点内在的逻辑关系,结合相应的企业开发案例,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组织设置“课证合一”的课程体系。
2)师资力量方面
结合“1+X”证书制度的实施,从各职业院校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师资力量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大部分职业院校新入职教师一般是来自普通大学计算机专业刚毕业的研究生。这些教师缺乏软件开发项目经验和软件项目管理能力,在教学时重理论、轻实践。第二、对于高校在职专任教师,“双师”型师资力量培养机制欠缺。当前,职业院校师资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周期短,并且一线企业实践轮岗制度,没有落到实处。软件行业移动端的发展日新月异,跨平台混合开发、各种新型的前端框架层出不穷,这就要求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自我更新、自我提高。因此,需要全面推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让“双师”型教师成为“1+X”证书制度改革的核心力量。
3)教材方面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教材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的纸质教材,教材出版周期长,内容更新速度慢,编撰体系多以章节式结构为主。这种教材一方面不能紧跟软件行业中最新开发技术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没有结合软件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真实工作流程,与实际企业中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相脱节,同时,也与移动应用开发“1+X”考证内容融合不够。因此,“1+X”证书制度在教材改革方面要求更加突出“课证合一”,更强调对接软件开发岗位标准、职业资格标准、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标准。
4)教学方法方面
教法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纵观当前软件编程的教学方法,多半是教师支配课堂,教法枯燥、手段单一,忽略学生主体地位,讲课内容也未结合企业中软件项目开发的真实情景。其次,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低,线上线下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院校开发的线上教学资源数量少、质量低,课程种类覆盖范围窄,无法满足学生在课后通过线上资源,复习延伸所学的技能。
2“ 1+X”证书制度下移动应用开发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职责。每年高职院校有大量的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现象,与此同时,很多企业也存在招工难的问题。究其根本,是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很难满足各大企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而“1+X”证书制度的出现,直击该痛点。在“1+X”证书制度中,“1”和“X”不是独立的知识体系,而是相辅相成知识与技术的恰当融合,“X”作为职业证书,是对“1”(学历证书)的提升和扩展,该职业证书的考核标准是业界知名企业结合对应的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需求来制定的,是职业院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及教法改革的方向标[3]。因此“课证合一”是实施“1+X”证书制度改革的关键抓手。职业院校需构建“1”与“X”合一的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以传统知识点为体系的课程设置壁垒,按照“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点要求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社会输送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缓解人才供给侧结构性矛盾。
以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为例,目前软件企业中主流的移动App开发技术有以下三种:Native App(原生开发)、Web App(移动Web前端开发)、Hybrid App(混合开发),参照教育部2022年公布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移动应用开发教研室经过仔细讨论,深入企业调研,最终遴选出两个适合本专业学生的“1+X”证书——“移动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和“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其中,“1+X”移动应用开发职业等级证书与Android(安卓)、 Harmony OS(鸿蒙)两大平台契合度高,适应于今后从事原生开发路线的学生选考;而“1+X”Web前端开发职业等级证书,更适合今后从事移动端Web开发、混合开发的学生选考。
“1+X”移动应用开发职业等级证书由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组织评价,主要面向各软件公司,Android、Harmony OS移动平台上各种程序设计、App开发等相关岗位。获得“1+X”移动应用开发证书的学生,能够掌握基于Android相关移动平台的UI设计、组件设计、接口实现和测试运维等相关技术。“1+X”移动应用开发证书(中级)包括以下职业能力要求:①Java开发;②H5+CSS+JS 前端开发;③Android 编程;④Harmon?yOS编程;⑤ HMS 基础应用开发;⑥HMS 扩展应用开发。详细的职业技能点如图1所示。
“1+X”Web前端开发等级证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考试中心组织评价,中级证书包括以下职业能力的要求:①静态网站制作;②MySQL数据库操作;③PHP动态网站制作;④Java动态网站制作。该证书详细的职业技能点如图2所示。
在“1+X”证书制度下,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积极探索“课证合一”的课程改革,努力构建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发展与个性需求为目标的课程体系。通过对典型企业调研,校企合作共同研讨,进一步确立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所服务的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根据Web交互、移动应用开发“1+X”证书所考查的相关知识点、操作技能对相关的课程进行合理的修改重组,使学生通过相应课程中项目案例的学习,掌握企业中Android、Web前端开发的工作流程、成熟的技术框架和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的方法,这不仅为“1+X”证书考试做好了准备,也为今后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程改革后我校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的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3“ 1+X”证书制度下教师培养、教材设计、教法改革的研究
“1+X”证书制度的落地不仅要注重“课证合一”的课程改革,更是要积极做到“教随产出,校企同行”,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教随产出”就是要求教师要紧随软件产业发展,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和企业捆绑在一起,做到“校企同行”。在教师改革方面,首先要加强引进“双师”,职业院校应优化改善人才招聘制度,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大力度引进企业中的优秀软件工程师来担任兼职教师,充实现有的教师队伍。通过企业工程师的授课,使学生掌握企业中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方法,体验整个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其次要培养“双师”,各级教育部门应组织“1+X”职业教育培训评价企业,定期开展相关专任教师的培训,并提供企业内部顶岗实践的机会。促进本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深度合作交流,共同承担相应的企业横向项目,进一步加强本校专职教师掌握当前企业中,先进的开发框架和技术技能,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最后应组建教师团队,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强化“双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改革创新之法。教师团队的组建不仅要有企业工程师,还应有不同特色院校的外校教师,这种虚拟团队,可以增进教师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1+X”证书制度改革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建立“教随产出,校企同行”的职业院校“双师”教师培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队伍。
教材方面,“教随产出,校企同行”要求软件产业使用的先进技术要及时体现在教材中,教材的设计需要和企业的先进技术捆绑到一起。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媒介。只有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来编撰教材,才能使教材与实际企业中的软件开发相联系。对标“1+X”证书制度,采用校企合作,从企业实际开发项目中选取真实的案例,经过合理设计,编撰成工作手册式的教材,并以活页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用,体现出企业中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这种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教材最大的优点是形式灵活,可以以电子教材的形式或线上资源的方式,方便地增加软件开发中的新技术、新框架。同时学生在使用时可及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错误总结加入活页教材中,方便平时的复习,最终形成适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手册。
教法是教师、学生和教材相互作用的桥梁。在职业教育教法改革方面也应体现“教随产出,校企同行”。应在促进“1+X”证书制度与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深度融合基础上,开展探索混合式教学方法。所谓混合式教学,即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两者优势结合的“线上”“线下”教学方法[4]。在实施时,应充分将线上教学平台作为课程教学与“1+X”证书知识点的重要载体,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三者之间有效互动,促进线上线下、教与学的无缝对接。教师在备课时把“1+X”证书的考点与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通过VR、动画、录像等各种先进技术深度融入课堂知识中,形成线上学习资料,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培養学生主动学习、善于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其次,要将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深度融合。校内的实训场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企业中的生产一线存在差距,因此当学生参加校内各种实训后,需要将其送进实践教学基地中,参加生产一线的顶岗实习,进一步提高软件开发技术和项目管理能力。
4 结束语
“1+X”证书制度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如果不与产业融合、不与企业合作,那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1+X”证书制度必须落实企业主体地位,即产教融合。通过产教融合,职业院校不仅能为企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同时还可以解决企业中实际生产问题,向企业提供入职员工的岗前培训、在职员工的岗位深造等各种继续教育。所以,“教随产出,校企同行”既要从育人角度思考企业要为教育做什么,更要去探索教育能为企业做什么,最终实现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企业所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 张媛艺.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课堂变革的理念、形态与
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4):27-33.
[2] 赵文萍.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下“书证融通”课程体系改
革研究——以大数据应用开发Java证书和软件技术专业为
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2,24(6):30-34.
[3] 赵迎冬.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融合创新
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
(1):11-14.
[4] 刘磊“. 1+X”证书制度下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混合式
教学改革研究[J].互联网周刊,2023(12):73-75.
[5] 赵吉,梅娟,傅毅,等.OBE理念下高职计算机专业“1+X证书
制度”的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22,20(22):144-147.
[6] 李永芳“.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通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创
新研究[J].林区教学,2023(7):48-51.
【通联编辑:王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