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以县城为重要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若干措施》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尊重县城发展规律,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更好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为我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罗勇认为,《若干措施》不仅贯彻落实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也非常注重结合广东实际。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广东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而县城是城镇体系的组成基石,是城镇化的重要一环,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文件中特别提到了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联合共建产业园区以及推进重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向环珠三角和沿海经济带县域布局等,对于提升我省县城发展质量,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罗勇说。
《若干措施》从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
其中,为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优化县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向县城有序转移,各县因地制宜重点发展1—2个特色产业集群;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农村电商”、“乡村工匠”人才培训力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大订单式培训力度,提升县域技能人才自给率。
在完善市政设施体系方面,支持有需要的县城开通与周边城市的城际公交,推动更多县城通铁路,支持布局县城异地候机楼和高铁无轨站;推进数字化改造,实现县城和特大镇5G 网络全覆盖,促进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数字化。
为增进县城民生福祉,《若干措施》提出要完善医疗卫生体系,重点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县域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以学位紧缺地区为重点,新增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公办优质学位,稳定优质生源和优秀教师,到2025 年年底全面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提升社会服务保障能力,支持各县建设至少1 间医养结合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
此外,《若干措施》还强调要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县城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其中包括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均等享有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