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2023-12-05 12:56黄承伟
公关世界 2023年19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差距城乡

黄承伟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特征、历史任务和发展目标的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蕴涵着丰富内在逻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在共同富裕目标指引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指引和落脚点。全面准确把握二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乡村振兴是持续夯实共同富裕基础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这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在内涵、目标、方向等方面具有完全一致性。一方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和前提。而共同富裕的前提就是没有贫困,区域之间、群体之间发展差距、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党中央明确提出设立5年过渡期,作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目的是要求各地各部门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根基。另一方面,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这是共同富裕的前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粮食安全,就是为实现共同富裕稳固基础。

乡村振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选择。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明确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更充分挖掘农村的巨大内需空间。一方面,广大农村的基础条件与乡村现代化的要求不同程度存在差距,这为乡村发展投资提供了巨大空间。另一方面,随着收入增加,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生活质量持续提高、消费方式逐步转变,农村消费市场的成熟和农村消费潜力的释放,为新发展格局的国内大循环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6亿左右农民增加收入,会激发广大乡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同时乡村旅游、农业休闲观光、农村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发展,也会进一步带动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其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目标,通过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农村电商、新型服务业、乡村休闲旅游、田园综合体等新产业、新业态,有利于更好提升农业供给侧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通过农业科技装备的强化和智慧农业的建设,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稳住农业基本盘;通过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等,促进农业供给侧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三,乡村振兴有利于突破城乡之间多方面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破除影响城乡畅通的体制机制障碍,正是城乡融合发展、迈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乡村振兴是缩小发展差距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从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维度看,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相辅相成,建立资源要素配置向农村地区倾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将有力促进城乡发展差距、区域发展差距的缩小,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城乡良性互动格局构建。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着眼于优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从促进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维度看,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深化土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逐步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維度看,乡村振兴战略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从促进社会团结和社会进步维度看,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手段,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新探索,是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和光明前景的重要彰显。从全球范围看,如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依然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没有真正完成的发展事业。我国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把“三农”工作作为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破题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人类国家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全新探索和伟大成就,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展示了新路径、新图景。具体来看,乡村振兴为物质文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构成了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乡村振兴目的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政治文明的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着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文化价值繁荣文化产业,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认同,充分呈现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的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就是农民生活富裕美好,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加快形成共同富裕的社会形态;乡村振兴以生态文明为指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在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同时,推动农村能源结构加快转型,把“双碳”目标融入乡村振兴方方面面,促进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向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走出融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于一体的共同富裕绿色发展道路。

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对于这一重要论断,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举措。目前,我国农业大而不强、竞争力偏弱仍是突出问题。一是农业生产和贸易量大,但國际竞争力不强。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1年我国农业增加值达到约1.29万亿美元,约占全球农业增加值总量的30.9%;2022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3343.2亿美元。但我国农产品在价格、质量等方面竞争力相对较弱,国内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普遍超过国际市场。二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化水平与美国、荷兰等农业强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22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突破72%,但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等产业机械化率约在30%-40%,产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空间很大。2022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2.4%,但相比美国、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仍有一定距离。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短板,如大型农机装备和智能设备核心部件长期受制于人、高端品质种子仍依赖进口、智慧农业起步晚发展慢等。三是农业经营规模小、生产效率低。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业经营户2.07亿户,耕地面积20.24亿亩,种植户平均规模仅为9.78亩,小规模家庭经营仍是农业主要生产经营方式和显著特点。

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大,制约了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城乡发展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影响了城乡共同富裕的进程和成色。一是农村一直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薄弱环节,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等多方面制约造成农村公共服务特别是优质教育、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不足。二是与城市相比,农村在诸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短板。如乡村道路交通、数字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差距;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设施不健全。数据显示,2021年城市和农村供水普及率分别为99.38%、84%,相差15个百分点;2021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超过97%,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仅为28%左右。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城乡之间、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地区消费水平偏低等,是扎实推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面临的突出难题。首先,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仍处高位。202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45,比上年缩小0.05。尽管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呈下降趋势,但整体差距仍较大。其次,不同地区农村收入差距突出。据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全国排名后5位的省份甘肃、贵州、青海、云南和陕西,其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算术平均值仅相当于排名前5位的省市(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江苏)的41%,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仍较大。再次,2022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5%,其中城镇为29.5%,农村为33.0%,农村相对而言恩格尔系数更高,生活富裕程度与城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此外,在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农民消费存在一定“重物质轻文化”现象,城乡消费方式和理念仍存在不小差距;农村高水平、高品质的公共文化供给相对缺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高素质农民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农民及农村人才培育任重道远。

在共同富裕目标指引下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征程上,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共同富裕目标为指引,牢牢守住两条底线,统筹推进“三个乡村”,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要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完善责任落实体系和考核评估体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以党建引领拓展乡村产业振兴、社区服务、文化传承、生态文明建设,把党建与乡村振兴责任覆盖到支部、延伸到党员。

牢牢守住两条底线。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基础。必须强化各级党政机关的政治责任,从政治高度看待粮食安全问题。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储战略落到实处。强化种业自主创新,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高质有效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粮抓粮积极性,把提升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和有力支撑,着力推动发展农产品全产业链。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善监测帮扶机制,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脱贫地区区域发展能力提升的政策支持,加快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的社会融入,稳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社会救助集成化系统。

统筹推进“三个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有机组成的系统工程。一是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二是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注重保护传统村落,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发农户参与。三是改进和加强乡村治理。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进一步完善以党组织统合引领优化基层管理体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一是深化农村改革。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聚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效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二是凝聚帮扶力量。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帮扶,着力提升协作效率;加强中央单位开展定点帮扶力度,创新帮扶内容和方式;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细化实化具体化“万企兴万村”行动;健全常态化驻村帮扶工作机制。三是促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农村数字新基建、夯实数字农业基础、构建合理高效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速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进程,大力推动县域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改善农村电商发展的制度环境。四是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县乡村统筹。着力促进县域内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事业均等化,提升县域以城带乡能力和乡镇为农服务的能力。(选自2023年第17期《中国纪检监察》 作者系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

(作者单位:中国扶贫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差距城乡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