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燕 刘 琳
(凯里学院,贵州凯里 55600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环保的旅游方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地处长江流域上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近年来,贵州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然而,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生态旅游产业的效率,以便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在此背景下,运用DEA 模型对贵州省9 个市州的生态旅游产业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对各个市州生态旅游产业的投入和产出进行评价分析,以期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DEA 模型
DEA 模型,即数据包络分析,由沙尔内斯(Charnes)等在1978 年提出的一种多指标投入和产出评价的研究方法[1]。该模型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同类型可比单元的相对效率值,通过运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输入和输出指标进行分析,该模型在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广泛应用[2]。本研究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可变(Banker-Charnes-Cooper,BCC)模型,分别对贵州省2014—2021 年生态旅游产业效率进行评价。
2.Malmquist 指数
Malmquist 指数是一种衡量单位投入产出效率的指标,它是由马尔默奎斯特(Malmquist)在1950 年代提出的[3]。Malmquist 指数可分解为技术效率(EC)和技术进步(TC),其中技术效率(EC)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PEC)和规模效率(SEC)。
本文选取了贵州省9 个市州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所选指标的综合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参考陈婷、戴斯玮等的研究[4-5]。选取旅游景区数、星级饭店数、旅行社数、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末就业人数作为投入项;选取旅游总收入、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产出项,所选取的指标数据源于2014—2021 年贵州统计年鉴、各个市州统计局和人民政府网站等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笔者对所选取的数据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处理。
本文从静态与动态两个层面,依据DEA 模型和Malmquist 指数模型对贵州省2014—2021 年9 个市州的生态旅游产业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测度分析。
利用DEAP 2.1 软件对2014 年、2016 年、2018 年、2020 年贵州省9 个市州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生态旅游产业效率测度分析,得到生态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率指数(OE)、技术效率指数(TE)、规模效率指数(SE),具体结果如表1 至表4 所示。
表1 2014 年贵州省9 个市州生态旅游产业效率值
表2 2016 年贵州省9 个市州生态旅游产业效率值
表3 2018 年贵州省9 个市州生态旅游产业效率值
表4 2020 年贵州省9 个市州生态旅游产业效率值
1.综合效率指数分析
根据综合效率指数,可以观察到贵州省9 个市州生态旅游产业综合效率均值在2014 年、2016年、2018 年和2020 年分别为0.830、0.813、0.821和0.793。这些数据表明,整体上生态旅游产业效率呈现“有升有降”的态势,且处于较低范畴。从不同市州的角度来看,各个市州的生态旅游产业效率存在一定差异。在2014 年、2016 年和2018 年,黔西南州、黔东南州和黔南州的生态旅游产业效率有所降低,其他市州的生态旅游产业效率都有所提升。然而,在2020 年,9 个市州的生态旅游产业效率均呈现下降态势。在四个研究时段中,毕节市在2014年、六盘水市在2018 年以及铜仁市在2020 年的技术效率指数与规模效率指数同步,即DEA 有效,说明这些地区的生态旅游产业投资在当年实现了最优配置,投资结构合理。同时,生态旅游产业投入项和产出项在不同组合下得到了最佳效果。
2.技术效率指数分析
2014 年、2016 年、2018 年和2020 年贵州省生态旅游产业技术效率指数均值分别为0.913、0.865、0.838、0.831,较综合效率指数有所提高。2014 年,毕节市的技术效率指数达到了1,处于DEA 有效状态。除毕节市外,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铜仁市、黔西南州和黔东南州的技术效率指数也达到了DEA有效状态。然而,这些市州的投入量在现有产出水平下处于较少状态,规模效率指数小于技术效率指数,即DEA 无效,这意味着,如果继续增加投入量,产出并不会随之增加。2016 年,除了铜仁市的技术效率指数等于1,处于DEA 有效状态,其他各个市州均处于DEA 无效状态。2018 年,六盘水市和毕节市的技术效率指数,处于DEA 有效状态。除去综合效率指数为1 的市州,还有黔西南州的技术效率指数也达到了DEA 有效状态。然而,其余7 个市州的技术效率指数均未形成DEA 有效状态。2020 年,六盘水市、毕节市和铜仁市的技术效率指数实现了DEA 有效。除去综合效率指数为1 的市州,还有黔西南州同样实现了DEA 有效,然而,2020 年黔西南州的规模效率指数处于DEA 无效状态。
3.规模效率指数分析
2014 年,贵州省9 个市州中只有毕节市的规模效率指数为1,DEA 有效。这表明毕节市的生态旅游产业投入与产出已经达到了最优状态,无须进行规模调整。而其他8 个市州的规模效率指数均小于1,呈现出递增或递减的趋势,同时DEA 表现为无效状态。2016 年,贵州省9 个市州的规模效率指数均小于1,DEA 处于无效状态。这意味着在这个时期,9个市州的部分地区投入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属于高投入、低产出的情况。减少投入量并不会降低产出量。到了2018 年,六盘水市和毕节市的规模效率指数为1,说明这两个市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生态旅游产业的投入与产出已经达到最优状态。而其他各个市州的规模效率指数小于1,DEA 无效。最后,2020 年,六盘水市、毕节市和铜仁市3 个市的规模效率指数为1,DEA 有效。这表明这3 个市不需要再调整投入量与产出量。而其他各个市州规模效率指数仍然小于1,DEA 仍为无效状态。
根据上述分析,贵州省生态旅游产业综合效率较高的市州占比并不高。2014—2021 年,综合效率指数、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呈现“上下波动”的态势。部分市州的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低于平均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些市州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同时,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的情况较为严重。这表明这些地区需要加大技术投入,以提高技术水平。
为了进一步反映贵州省生态旅游产业效率的动态变化,利用DEAP 2.1 软件对2014—2021 年贵州省生态旅游产业投入项与产出项进行测度,结果如表5、表6 所示。
表5 2014—2021 年贵州省生态旅游产业Malmquist 指数
表6 2014—2021 年贵州省9 个市州生态旅游产业Malmquist 指数
从生态旅游产业的整体效率变化来看,根据表5 的数据结果,2014—2021 年贵州省9 个市州的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TFP)均值为1.051,呈“上下波动”态势。在研究期间,大部分市州的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都大于1,这表明贵州省生态旅游产业的效率正处于稳步上升的阶段。从年度测量结果来看,2019—2020 年和2020—2021 年的技术效率指数分别为0.928 和1.020,技术进步指数分别为0.816和0.953。这反映出技术效率指数对生态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其他时间段内,技术进步指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大。此外,2014—2021 年的规模效率均值为0.987,纯技术效率指数均值为0.994。这两个指标均小于1,说明它们都呈现下降趋势。2015—2016 年、2017—2018 年、2019—2020 年以及2020—2021 年的规模效率指数均小于1,这表明规模效率抑制了技术效率的增长。
从表6 可以看出贵州省各个市州生态旅游产业效率的变化情况,2014—2021 年,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铜仁市和黔南州的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大于1,黔西南州和黔东南州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小于1。这表明贵州省大部分地区的生态旅游产业效率不断提升,发展态势良好。从增长变化的原因来看,黔西南州和黔东南州的技术进步指数小于1,表明技术进步有所减缓。要想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需要提升技术效率。遵义市、安顺市和黔南州的技术进步指数均大于1,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而贵阳市、六盘水市、毕节市和铜仁市的生态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变动与技术进步变动同步,二者共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对贵州省生态旅游产业的效率进行了深入评价研究,得出研究结论。
第一,通过DEA 模型的静态数据分析,发现2014—2021 年,贵州省各个市州生态旅游产业效率受到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共同影响,总体效率较低,部分市州存在投入冗余或不足的问题。
第二,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贵州省生态旅游产业的动态变化,采用了Malmquist 指数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2014—2021 年,贵州省生态旅游产业效率均值为1.051,表明生态旅游产业效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指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主要作用,其次是技术效率。这表明,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优化规模结构,贵州省生态旅游产业的整体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三,从不同市州的生态旅游产业效率变动结果来看,各市州的变动存在一定差异,且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波动性变化也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各市州根据生态旅游产业效率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以提升贵州省生态旅游产业的整体效率。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各个市州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自觉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2.优化生态旅游产品结构,提高生态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各个市州应该加强对生态旅游产品的创新和研发,充分挖掘和整合本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吸引力的生态旅游产品优化旅游资源布局,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加强生态旅游人才培养,提高生态旅游业的服务品质
贵州省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生态旅游人才培养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为生态旅游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优惠政策等方式,鼓励高校、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生态旅游相关专业,培养更多的生态旅游专业人才。
4.加强整体旅游宣传推广,提高贵州省的生态旅游知名度
各个市州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大对生态旅游的宣传力度。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贵州省生态旅游的最新资讯、优惠政策、特色景点等信息,吸引更多游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