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凌波 钟鑫锋 任嘉豪 张方茹 霍礼威
(1.陕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2.陕西高校新型智库“一带一路”中医药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陕西咸阳 71204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行业与服务行业紧密联系,能够充分发挥文化行业在调整行业布局、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领域的核心作用。将中医药文化与多产业融合发展,对于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服务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素有“天然药库”之美誉,是“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前正在努力打造以休闲度假、自然观光、康养旅游、人文体验为主题的旅游产品,着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柞水县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可分为中药材资源、中医药文物资源、中医药非遗资源及中医药康养资源四大类。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期间全国旅游发展方针,积极响应《陕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部署安排,促进商洛文化和旅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对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首先,陕西省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目前缺乏系统的整理和挖掘。通过调查研究,可以了解柞水县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建议,进一步推动陕西省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其次,中医药康养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将中医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健康、养生、愉悦的旅游体验。通过调查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柞水县中医药康养资源的优势和潜力,提出相应的规划和建设方案,推动柞水县中医药康养旅游的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示范和参考。再次,通过对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柞水县中医药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的融合点,从而增加现有资源的文化内涵和特色,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体验。最后,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众的健康养生、文化素养和心理调适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可以真实展现柞水县中医药文化对民众的影响,让民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医药文化的价值,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柞水县地处陕南地区,为西安市近郊县,通过西柞高速公路与西安相连;北部的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陕西省著名的自然旅游风景区,主峰牛背梁海拔达2 802 m。柞水县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气候宜人,降水充沛。当地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历称“临源药”,多以“丹”“七”来命名,有“秦东药乡”之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柞水县是西安至四川和湖南的主要交通枢纽,因此得名“秦楚咽喉”。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曾在柞水境内采药治病,药王山、药王堂历史遗址至今保存完好。同样,这里还有中国共产党在鄂豫陕地区的革命基地——五星县苏维埃政府驻地遗址。在这片土地上,著名的骨伤科专家王家成曾用秦巴山上的中草药为红军战士疗伤治病,而后王家成接骨技术与疗伤草药盘龙七系列药品享誉全球。近几年,国家对传统中医药文化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强调要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承工作,就要对历代名医流派的学术思想、学术特色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本文借鉴秦晓等的研究思路[2-4],对柞水县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构建资源挖掘整理研究图(见图1),为陕西省打造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提供参考。
图1 柞水县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整理研究图
柞水县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已经打响“天然氧吧”旅游品牌。该县将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支撑和支柱产业,各级政府对中医药文化旅游也都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这对柞水县中医药文化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以下将从中药材资源、中医药文物资源、中医药非遗资源、中医药康养资源四个方面对当地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介绍。
1.道地中药材资源
我国中医所讲究的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6]。柞水县素有“秦八药苑”之称,其北部的秦岭主峰终南山孕育了许多特色秦药,可分动物、植物、矿物等三大类,北五味子、菊花、玄参、柴胡、丹参、党参、杜仲、天麻、黄芪等都是当地有名的中药材[7]。
2.中药材基地
柞水县中药材种植基地主要由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建立,广泛分布在各个乡镇,其中营盘镇主要种植五味子、猪苓、金银花等,示范种植面积53 hm2,野生抚育233 hm2;乾佑街道办事处主要种植红豆杉、猪苓、连翘等,示范种植面积40 hm2,野生抚育133 hm2;下梁镇主要种植红豆杉、白芨、七类药等,示范种植面积33 hm2,野生抚育166 hm2;小岭镇主要种植苍术、黄芩等,示范种植面积30 hm2,野生抚育133 hm2;凤凰镇主要种植苍术、金银花、红豆杉等,示范种植面积27 hm2,野生抚育167 hm2;杏坪镇主要种植白术、五味子、连翘等,示范种植面积37 hm2,野生抚育133 hm2;红岩寺镇主要种植连翘、苍术、猪苓等,示范种植面积37 hm2,野生抚育167 hm2;曹坪镇主要种植白术、五味子、连翘等,示范种植面积30 hm2,野生抚育133 hm2;瓦房口镇主要种植白术、七类药、连翘等,示范种植面积40 hm2,野生抚育167 hm2[8]。
1.陕西道地药材标本馆
陕西道地药材标本馆位于柞水县盘龙生态产业园,以介绍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和商洛中药资源概况为基础,共分为王家成草药专家专区,陕西秦药、陕西七药、陕西草药蜡叶标本专区,陕西中药资源产业专区三个专区。该馆共展出标本1 000 多份,其中蜡叶植物标本500 多份、实物标本400 多份、浸泡植物标本100 多份,是商洛市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的优势资源。
2.陕西终南医养院
陕西终南医养院是柞水县2018 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由医院和养院两部分有机组成。医院建筑面积2 300 m2,养院建筑面积8 700 m2。医院被批准为二级综合医院,设有中医内科、心脑血管科、糖尿病科、老年病科、康复理疗科、肛肠科、预防保健科等临床科室。终南医养院的康复中心开展了臭氧水疗、静电治疗、针灸磁疗、中药蒸汽浴、穴位推拿、按摩刮痧、臭氧肠疗、瑜伽养生、健康培训等多种中华传统医学与现代保健医学融合的康复理疗服务项目。
1.柞水十三花
2013 年9 月,“柞水十三花”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史书记载和当地民间传说,唐朝时孙思邈为了潜心研究药理,来到终南山采药种药,恰好碰到柞水当地爆发小儿痢疾,便为当地的儿童诊治并开出中医药方,但染病儿童对中药汤剂十分敏感,闻药即吐,于是孙思邈把用于治疗痢疾的中药一一炮制,装在13 个盘子内,做成药膳,去除药的苦味,但仍保留药性,让生病的孩童吃得津津有味,很快去除了痢疾。各地人民十分震撼,崇拜如神,因此就仿照他的方式制作了十三花药膳,并把十三花宴会作为地方的传统宴会。
2.王家成正骨疗法
1930 年,王家成在一次偶然的机遇跟着著名中草药医师陈重生学到了中医正骨术,以及鉴别各种中药的基本知识,从此踏上从医之路。王家成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不断学习,实验疗法,并对以往的正骨方法加以总结,最后摸索出了一套中药治疗骨伤疗法,成功治愈了无数的患者。时至今日,他所发明的中药治疗骨伤疗法依旧是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并为治疗骨伤发挥着巨大作用。
1.柞水县盘谷山庄温泉森林康养综合体
柞水县盘谷山庄温泉森林康养综合体在建项目位于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是陕西省省级重点项目,总建筑面积38.5 万m2,是集康养酒店、中药文化展馆、术后康养苑、四季康养廊、养生美食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康养综合体,整体呈现“两地块、三层次、双中心、一轴带”的布局模式,打造中医药康养旅游基地。
2.龙潭沟中药养生建设项目
龙潭沟中药养生项目依托龙漳村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品种繁多的中药材,打造集中药养生、生态旅游、药材保护和繁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康养经济圈,包括中医药养生养老、休闲垂钓、抗旱蓄水、度假民俗四个区域。
本文所说的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构成中医药发展体系的精神内核,并可以有效地转化为旅游经济发展动力的中医药文化因素。根据其表现形式,柞水县的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三大类:显性的物质资源、显性的服务资源和隐性的精神资源。第一类主要由物质形态的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构成,具体包括道地中药材、中医药文物古迹、中医药非遗资源;第二类主要指活动形态的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具体包括诊疗活动、养生保健活动、食养文化活动等;第三类主要指精神形态的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具体包括中医药原创思维、价值体系、人文思想等。
在对柞水县进行实地走访和调研的过程中可以看发现,柞水县拥有显著的中医药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但目前当地对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现实性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柞水县重视挖掘当地传统中医药文化,打造中医药文化特色品牌,建成“中国七药”生态产业园,在营盘镇朱家湾村建设集种植、开发、利用、观赏于一体的“秦岭七药”示范园,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柞水县药浴药膳养生建设项目和牛背梁养生苑建设项目等中医药康养旅游项目大多处于起步状态,这是因为当地对于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培育缺乏有效设计。柞水县拥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但缺乏全面的统领,没有将其和旅游产业整合规划,导致其在整个旅游行业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依旧处于从属或边缘境地。
从文旅融合的角度来看,柞水县对中医药文化旅游景区的建设有所忽视,进度缓慢,导致游客眼中只有“山水印象”而无“人文印象”[4]。柞水县营盘镇有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终南山寨、云山湖森林康养度假区等多个旅游景区,但只有牛背梁药王庙、孙思邈药膳坊、柞水十三花等少部分中医药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业,现有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对中医药文化资源的开发不够,特别是没有与主流旅游项目实现很好地对接,没有形成中医药名家故居参观、中药本草生态观赏、中药药膳食疗、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等产业链条,与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价值构成不成正比。
柞水县物质形态的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在对省外游客对柞水县中医药文化旅游认知度和知晓度的调研中发现,相比陕西省一些知名旅游地区,柞水县的中医药文化旅游缺乏知名度。另外,当地有盘龙七、五味子、连翘等知名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但在对当地旅游景区和项目规划情况的调研中发现,很少有加入中医药文化元素的观赏性体验旅游项目。从整体上看,柞水县制订的中医药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多流于形式,对于真正蕴含丰富价值的隐性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内涵的挖掘、表现、传播、开发缺乏重视,目前所形成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名胜古迹知名度不足、老字号招牌不响亮,已经形成的品牌缺乏吸引力,可替代性较强。
柞水县可以发挥互联网平台功能,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开展中医药文化旅游线上活动,增强对中医药文化旅游资讯的宣传,推广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为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提供辅助,提高潜在旅游者的旅游意愿,增进社会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除此之外,还要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旅游节等途径,加强与游客的互动,提升游客对当地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的兴趣,而后通过中医药文化体验旅游、观光旅游、购物旅游等项目,提升游客对当地中医药文化旅游项目的知晓度,形成口碑效应[9]。
柞水县需要依托当地丰富的中医药文化与保健旅游资源优势,重点打造文化旅游观光路线和保健疗养综合项目,并积极开发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延伸中医药文化观光产业链,加快文旅融合发展进程。具体来说,可以在中医药展馆、中医药种植基地等观光点增设中医炮制体验游、中医药膳体验游等游客参与体验中医药文化的项目[10];除此之外,可以联合当地的中医药企业开展参观学习体验等活动,使游客在旅游中全面直观地了解柞水县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11]。
柞水县应该找准市场定位,根据地方优势,推出富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以减少产品同质化问题。例如,通过挖掘整理优秀中医药文化和产品,将自然赋予的优质生态资源与历史遗留的中医药瑰宝紧密融合,重点打造一批中医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精品线路,把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转化成为柞水县旅游产业的特色和优势,构建柞水中医药文化旅游IP 体系[12],以现有的中医药文化、养生、疗养基地为依托,提升当地的中医药文化旅游品牌形象[13]。
当前,社会大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度逐渐提高,参与中医药文化旅游的热情高涨。这些因素都促进了中医药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壮大。柞水县拥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需要深入挖掘和保护这些资源,重塑中医药的话语权,并科学地开发旅游产品,从而为中医药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资源、社会和市场基础。这种方式能够有力地推动中医药文化与当地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进而在新的健康理念引领下,转变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