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金花,廖素梅,李玲,张韶忠(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江西 新余 338025)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肌筋膜部位出现炎症的疾病,由于肌肉和筋膜部位出现无菌性炎症从而刺激体表小神经,导致患者经常发生肩背部疼痛、酸困不适,且劳累后加重[1]。本病通常具有触发点,这也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在一大片酸痛的肌肉中,可找到特定的某些痛点,若触及此点则可引起典型的转移痛[2-3]。中医以博大精深而闻名于世,治疗MPS的方法很多,中医学理论将MPS归属于“筋痹”,以肌肉酸痛为主要特征,主要病因为劳累过度、素体虚弱,使气血瘀滞,筋脉不得屈伸,久而疼痛,故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中医治疗既能修复患处又能调养机理、行气活血,攻补结合,标本兼治[4]。本研究应用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针罐联合热敏灸治疗MPS,以探究其临床疗效,现将内容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7月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MP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38.38±5.71)岁。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0.82±6.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筋伤学》[5]诊断标准:①具有外感风寒等病史;②患处酸痛,阴雨天症状加重,患处肌肉僵硬,好发于体力劳动者;③肌肉僵硬或痉挛;④常伴有局限性激痛点;⑤按压后疼痛加剧。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5];②MPS的症状至少存在三个月;③年龄在16岁以上,70岁以下;④治疗前2周内未使用过其他治疗方法;⑤资料齐全,且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并同意参加。
1.3.2 排除标准 ①依从性差,中途退出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④病情恶化者。
1.4 治疗方法 MTrPs的查找:MTrPs激活时肌肉结节或肌肉中紧张带出现痉挛,或有微弱的快速肌肉收缩以及向其他区域放射的疼痛,主要表现是按压痛和牵扯痛。
对照组采用针刺MTrPs疗法:①选穴:触发点(阿是穴);②操作:消毒后,针刺得气,以平补平泻法,留针约半个小时,同时使用特定电磁波谱照射疼痛部位。每天1次,共治疗10天。
观察组采用针刺MTrPs疗法联合拔罐、热敏点艾灸:①选穴:触发点(阿是穴);②操作:穴位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针刺得气,达到一定刺激量后将针留在原处,再以针刺处为中心拔罐,留罐5-10分钟,起罐拔针;③热敏点的查找:使用艾条在体表施灸,当艾火在穴位上方时,热量不停留在表皮,而是进入穴位的深部,引起透热、扩热、走热或热变现象为热敏点。在每个热敏点上分别实施温和灸,直至热敏现象消失。每天1次,共治疗10天。
1.5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总人数-无效人数)/总人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数为0-1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③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率:复发率=(复发人数/痊愈人数)×100%;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6 疗效标准[6]痊愈:无痛感,无触发点,无压痛;显效:痛感减轻,触发点基本消失,有轻度压痛;有效:疼痛有所减轻,仍有触发点存在;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1.7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导入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 由表1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2.39±1.34)分,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为(5.57±1.22)分,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 由表2可见,观察组复发率(8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比较[n(%)]
2.4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痛苦体验,当疼痛难以控制时,会引起患者的肢体乏力和睡眠不足等症状。据统计,慢性疼痛的持续会降低人们生活质量,还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疼痛的大多数原因都与运动损伤有关。MPS是指胸背部的肩胛周围筋膜炎症,此症会导致患者患病部位出现痛或钝痛,伴有牵扯到整个肩部及上肢,出现麻木、无力以及重物压迫感。这种综合征通常在胸背部,一般位于肩胛骨内侧,有固定压痛点,疼痛可以放射到整个肩部及上肢,且在夜间时疼痛比较明显。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主要病因为劳损过度,导致肌肉承担较大负荷,局部软组织出现慢性病变,致痛物质聚集,引起疼痛。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时,还会诱发急性肌筋膜炎,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在长时间的劳动量过大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慢性肌肉疼痛等症状,此病病程较长,对患者正常睡眠和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7]。
临床病理研究发现,MPS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异常肌运动终板神经末梢处的乙酰胆碱产生和释放过多,导致游离的Ca2+增加,肌肉持续收缩,严重增加局部能量的消耗,致痛因子又可以刺激异常的乙酰胆碱释放,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环的恶性循环刺激,导致患者难以被完全治愈[8-11]。MP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发病率为85%,97%的患者会出现肌肉疼痛,且大部分患者为女性。MPS迁延难愈,易复发,临床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肌肉按摩,冷、热电疗,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中医中的针刺和拔罐。
本研究是在针刺MTrPs疗法上增加了拔罐、热敏点艾灸,中医学理论将MPS归属于“筋痹”,其发病机制为卫阳不足、覆受外邪、腠理不固,致气滞血瘀、长期失于荣养、易扭挫伤筋、经脉凝滞,不通则痛,气滞血凝是导致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刺痛、酸痛、胀痛等症状的关键点[12]。《素问·痿论篇》在阐述人体的关节功能时指出,络负责肢节、肢体活动协调,筋使肢体产生力量,筋肉盘附于关节,才能屈伸自如,对人体起到了保卫作用。此病多因劳伤引起气血不能濡养,显著的特征就是气血长期闭阻,并且不正当体位导致局部出现病变,即“筋痹”的形成,因此去除对经络的卡压,疼痛则可消除。
针灸在临床上多被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损伤,通过特定的施针手法,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针灸这种非侵入性理疗方法的作用是为了打破引痛点与疼痛反应区之间的恶性循环,经过治疗后,使肌肉得到放松,可活血行气、调控经络,宣散局部气血,疼痛便会获得解除[13]。拔罐使特定的罐吸附在腧穴或体表上,刺激毛细血管扩张,可通经络、活血化瘀以及排泄寒气等,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14]。热敏灸是一种激发透热的灸疗新技术,热敏灸中的艾材由几十味珍贵中草药材调配而成,其中沉香木能行气止痛、降逆调中、温肾纳气,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艾叶草能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具有抗菌作用;艾绒可止血、驱寒除湿、消除疲劳,其含有挥发油、类黄酮等成分,故而具有抗菌功效;肉桂粉能散寒止痛、活血通经。通过对MPS患者使用热敏灸疗法,达到了针刺疗法所要求的“气至病所”的疗效目标[15-16]。热敏点是热敏灸治疗MPS的最佳治疗点,在热敏点上施灸,易激发感传,令热感深透远传,其热力透达筋骨、势强力猛,可直达病所。将针刺、热敏灸、拔罐三者相结合,可使治疗效果更佳[1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VAS评分、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MTrPs针罐联合热敏灸治疗MPS能有效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了以往常规治疗后反复发作的问题,且安全性高,患者不易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MTrPs针罐联合热敏灸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缓解疼痛,降低疾病的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