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怡康 蒋毓琪 田文博 张 侠
(山西大同大学商学院 山西大同 037009)
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资源型城市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新思路。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开发而兴,因资源耗竭而衰,是生命周期发展的必然趋势。诸多学者通过探讨绿色转型的内涵、现状、困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推进策略,指出城市绿色转型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源消耗程度、建设与运营模式以及产业结构[1],其中产业结构转型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2]。产业结构转型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转型思路、模式、效果评价与对策。张义丰等[3]以山西大同为例,从发展模式、路径依赖与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大同蓝”的绿色转型思路和实践进行归纳与总结。肖贵蓉[4]、杨怡康[5]等基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3 个方面构建城市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 个方面对转型效果进行了评估并提出转型建议。技术创新是资源型城市摆脱资源依赖,实现经济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发展战略推动了技术进步,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6]。袁润松等[7]基于2000~2014 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结合方向距离函数和SBM 模型,构建绿色发展效率指标,得出技术创新对经济绿色发展具有正向的推动效应。
综上所述,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部分学者的研究仅局限于转型模式、路径与对策等个案的实证分析,但很少评估绿色转型效果,这为山西这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研究开展提供了探讨空间。
本研究数据均来自2016~2020 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环境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山西统计年鉴》以及山西省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山西经济绿色转型效果的关键,依据研究对象和运用模型的要求,预处理原始数据,进而测度山西经济绿色转型效率,为其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探究经济由传统向转型升级,由定性向定量开展研究的关键。指标选取需考虑2 方面因素,一方面适合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规律,产业结构升级是指自然、社会、经济等资源优化配置,第一、二、三产业比重更加合理,从投产角度看,参照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投入包括资本、技术与劳动力[8];另一方面适合于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目前山西经济绿色转型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从上述2 方面选择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试图确保山西经济绿色转型效率评价的精确性与科学性。
关于转型效率评价的诸多成果将资本、技术与劳动力等变量直接投入要素生产中,整体产出看作输出要素,但这样的缺点在于只能有效评价区域经济发展质量,难以评价转型效果,因此,本研究从绿色转型与效率2 个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山西经济绿色转型效率,主要通过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是否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降低、生态环境是否持续好转来体现。经济转型问题的实质是优化投产比例的过程,政府利用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等投入要素不断调整,其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要素投入,实现经济绿色转型,因此,本研究从经济投入、科技投入与资源损耗3 方面确定投入指标体系。经济绿色转型贯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共生的发展理念,本研究选择产出指标既要注重经济产出,也要考虑生态环境改善,因此从经济结构与生态环境2个方面确定产出指标。基于表1 确定的投入与产出指标,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 SBM 模型测度山西经济绿色转型效率[9]。
表1 山西经济绿色转型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方法较多,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因子分析法以及熵值法等,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的核心思想是将每个评价单位视作由多个决策单元构成的评价集合,在此基础上依据各决策单元与有效决策单元的距离评价彼此的相对有效性。CCR 模型作为典型的DEA 模型,能解释正向的产出,但负向的非期望产出难以做出合理解释。有学者对CCR 模型进行改进,提出非期望产出的SBM 模型[10]。为了将效率为1 的决策单元进行排序,有学者提出“超效率模型”,其核心思想是剔除参考集中的评价单元。因此,本研究山西经济绿色转型效率选取SBM 超效率模型,如式(1)所示。
基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已有数据,借助包含非期望产出的 SBM 模型,得出山西经济绿色转型效率,详见表2。
表2 2016~2020 年山西经济绿色转型效率
2016~2020 年,山西经济绿色转型效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详见图1。这意味着近些年山西省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为经济绿色转型提供强有力支撑,使得经济增长对煤炭资源依赖性减弱,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工业污水排放以及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都有所降低,建成区绿化面积增加,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但仍存在部分问题需要解决。
图1 2016~2020 年山西经济绿色转型效率走势
基于山西经济绿色转型效率的测度结果,结合山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是哪些因素影响经济绿色转型的效率。本研究通过建立Tobit 模型分析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因素。
由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 SBM 模型测度的山西经济绿色转型效率值具有[0,1] 截断型分布特点,运用最小二乘法(OLS)估计降低了精确性。因此,本研究选取最大似然估计(MLE),建立Tobit 模型对影响山西经济绿色转型效率的因素进一步探究,如式(2)所示。
式中Yi*—被解释变量;Xi*—解释变量;βi—回归系数;ξi—随机干扰项。
本研究构建山西经济绿色转型效率的影响因素的模型如式(3)所示。
式中yt—山西经济绿色转型效率值;t—年份;βt—变量系数;xt—影响因素;μt—随机干扰项。
3.2.1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科学、合理调整是经济绿色转型的基础,是影响产业绿色转型效率的重要因素。产业产值需要从业人员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是从业人员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越多,意味着产业结构越合理,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越低。因此,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与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表征产业结构。
3.2.2 政府效率
政府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着导向性作用,其职能由行政监管转变为公共服务。政府通过制定环境规制制度倒逼着企业转型升级,其行政执行效率影响着经济绿色转型效率。因此,本研究选择财政支出所占比重表征政府效率。
3.2.3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为经济绿色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决定着产业优化升级的程度。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政府政策、资金投入、人才吸纳等有关,其中资金投入对企业科技创新有直接影响。因此,本研究选择企业 R&D 经费内部支出表征科技创新。
3.2.4 市场活跃程度
市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企业生产以要素为基础,经济绿色转型与活跃的要素市场密不可分。依据山西省的现实情况看,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属于国资控股企业。因此,本研究选择国企产值占 GDP 比重表征市场活跃程度。
3.2.5 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绿色转型需要基础设施建设为硬件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越好,越有利于经济绿色转型。因此,本研究选取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表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通过公式(2),借助统计软件Stata12.0,得到影响因素对山西经济绿色转型效率的估计结果,如表3 所示。从产业结构、政府效率、科技创新、市场活跃程度与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影响因素来看,均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些影响因素对山西经济绿色转型具有显著影响且呈正相关关系。这些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为产业结构(3.256)>科技创新(2.149)>政府效率(1.042)>市场活跃程度(0.013)>基础设施建设(0.005)。从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来看,产业结构对山西经济绿色转型的作用最显著,其原因在于山西省政府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第二产业比重,降低工业企业的资源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随着政府制定环境规制制度,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是引进先进技术,进行绿色生产。此外,政府财政支出增加,一部分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绿色转型提供物质基础;另一部分用于鼓励或奖励国有控股企业节能减排,对提升山西经济绿色转型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基础设施建设的利用较低,推进产业升级的作用尚未凸显,意味着仍有提升空间。
表3 Tobit 模型回归结果
本研究通过选取影响山西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 模型测度经济绿色转型效率。结果表明,2016~2020 年山西经济绿色转型效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由0.864 增加到0.927。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Tobit 模型进一步探究山西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因素。科技创新、政府效率、市场活跃程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绿色转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性。总之,山西经济绿色转型取得了一定成绩,总体趋于好的方向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山西省经济绿色转型虽已有序开展,但仍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精准把握城市的转型规划,完善城市转型的政策法规,打造绿色政府;激发山西经济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建设绿色多元的产业体系、加强资源型企业的现代治理、以信息化促进城市绿色转型,为转型提供动力支撑;从不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与社会宣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培育绿色文化等方面入手,为山西经济绿色转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方面推动山西经济绿色转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