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琴,顾 昊,张红艳
(1.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17;2.江苏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江苏 南京 210022)
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因平地开河或河道拓浚破坏原有道路交通,故新建、拆建桥梁恢复交通。其中新孟河工程运河以北段一般跨河桥梁19 座。桥梁方案除受水利、航道等行业要求外,还与现状道路规模、周边构筑物的情况密切相关。如何合理确定跨河桥的总体方案,对恢复改善既有交通、顺利推进主体工程建设、减少周边环境影响和降低工程造价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工程实施过程中考虑到的各种因素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指导后续工程运营管理,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桥梁荷载标准:公路-I 级、城A 级。
(2)桥梁设计洪水频率及对应水位:1/100(6.44 m)。
(3)抗震烈度:地震基本烈度7 度,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10g。
(4)航道要求:VI 级航道,最高通航水位5.63 m,最低通航水位2.75 m。
桥梁方案的确定与需河道拓浚后的河道设计成果、航道要求、周边场地情况密切相关。
在现有跨河桥梁中,水中设置墩柱的情况比较普遍,特别是在水域宽阔的天然河道上[1]。新孟河为VI 级航道,其桥跨布置需结合航道要求,同时考虑水中墩柱防撞设计,确保桥梁、船舶安全。
本工程河道底宽80 m,口宽根据河道所在段用地、周边构筑物情况采用116~126.4 m。设计河道典型断面之一如图1 所示。
图1 设计河道典型断面之一
结合河道设计口宽及桥轴线与河道中心交角,周边地形条件,新建的银山桥、三茅殿大桥桥位处地形标高较低,桥梁总长385 m,小河桥143.16 m,东风桥180 m,其余桥梁总长140 m。跨径具体布置需结合航道要求等进一步选定。
通航影响评价报告根据《内河通航标准》(GB 50139—2014)的相关规定,跨河桥梁最小通航净空综合考虑航道、现状、规划、功能定位,货运量预测、项目功能等情况,结合航道水流条件、设计船型及周边临、跨河建筑物情况[2],沿线桥梁多采用双孔单向通航,每孔净空尺度不小于25×4.5 m,桥轴线法线与设计航道中心线交角较大的东风桥、三茅殿桥、银山桥净宽不小于30 m。单孔双向通航的小河桥与下游江宜高速公路桥对孔布置,通航尺度为70 m×4.5 m。
根据航道要求及桥轴线法线与设计航道中心线交角情况,各桥梁通航孔跨径见表1。
表1 桥梁通航孔跨径选择
非通航孔跨径结合桥梁总长进行配跨。
小河桥考虑桥墩及防船撞设施尺寸,按通航净空尺度要求,主跨不小于82 m。适合82 m 本跨径的常用桥型有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钢桁架梁桥等。
结合桥头西侧现状道路、东侧现状政泰路标高和沿线构筑物分布,本工程需考虑建筑高度较低的桥型,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高度在可供选择的桥型中最高,难以采用;根据以往类似工程钢桁架梁桥造价高,故基于减少桥梁工程规模和总投资,本工程推荐采用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1)拱肋横向布置方案
小河桥所在道路横断面布置为3(人行道)+24(车行道)+3(人行道)=30 m,如考虑直接在机动车外侧设置两片拱肋,横梁高度大,增加了既有横向道路改造范围及桥头现有建筑物的拆迁,设计对拱肋横向布置进行比选,见表2。
表2 拱肋布置方案比选
综上,综合拆建、对周边居民出行影响、经济性,采用三片拱肋布置。
(2)拱肋截面形状的比选
荷载在边拱和中间拱的分配比例不同,考虑结构受力不同和三片拱变形协调需要,边拱肋和中拱肋截面应该不同。目前对三片拱的截面主要采用哑铃型或矩形,其特点见表3。
表3 拱肋截面形式的比选
综上,小河桥采用三片拱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拱肋采用矩形截面。实施方案采用三片拱肋的钢管混凝土下承式拱桥,如图2 所示。
图2 小河桥成桥图
其他跨河桥梁跨径介于20~45 m,结合经济比选、地方要求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方案,效果图如图3 所示。
该航段的航道规划等级为Ⅵ级,以拖带船队作为设计船型[3],参数见表4。
表4 设计船型采用表
船舶撞击作用设计值根据航评报告建议按300 t船舶考虑;荷载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4]取用,见表5。
表5 内河船舶撞击作用设计值
防船撞设施一般分为主动防船撞设施和被动防船撞设施,其中结构型防船撞设施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被动防船撞设施。
以往针对各座桥梁常仅设置桥涵标、桥柱灯、桥名牌等,本工程根据航道要求沿线一并设置了侧面标、管线标、航道信息提示牌、桥梁警告提示牌等警示标志或安全监控预警设施等主动防船撞设施。
复合材料防船撞设施在防船撞消能、使用寿命、施工难易、耐腐蚀性、后期养护、对船体影响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优势,是近年来结构性防船撞设施中使用较多的一类,本工程结合经济因素,从消能方式、能量吸收方式、优劣等方面对橡胶护舷和复合材料防撞护舷进行了梳理[5],见表6。
表6 防船撞设施对比分析表
本工程复合材料防撞设施厚0.3 m,两侧共占用通航净宽0.6 m,且实设净宽均能满足航评要求。防撞设施构造及安装后的成果如图4 所示。
图4 复合材料防撞护舷桥梁
本工程利用Patran 软件建立船桥碰撞有限元模型,定义模型材料属性、载荷、速度、约束等条件,对典型桥梁在VI 级航道100 t 船舶吨级进行有限元分析。
撞击工况采用满载下高水位正撞,撞击速度为1.67 m/s,未安装复合材料防撞设施有限元分析结果见表7。
安装复合材料防撞设施后船舶撞击力及设防效果见表8。
表8 复合材料防撞设施设防效果分析表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0.3 m 厚的复合材料防撞设施能够满足规划VI 级航道通行100 t 级船舶的防撞性能要求。
跨新孟河航道桥梁较多,桥梁方案的确定涉及交通、市政、航道等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地形、地物、用地、周边构筑物的影响。本工程的顺利实施,其经验对类似工程具有较高的参考借鉴作用。
在运营过程中,应加强对过往船舶、工程船舶、靠离泊船舶实施有效监控,确保在既定的标准内通行,防止船撞桥事件的发生。同时,定期对桥梁进行巡视和维护,以增加桥梁的运行状况的动态了解,降低船撞事故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