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颖 马悦
沙无泞在讲解中
“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成立于1927 年8 月,直属中共中央领导……”在建瓯市城区序五里43 号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内,75 岁的讲解员沙无泞正在给参观者讲述那段革命故事。
这样一遍遍地讲述,沙无泞坚持了37 年。
她说:“这座小楼是我外公刘葆彝设计的,可他还没见到小楼建成,便在1926 年的‘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也是在那一年,中共建瓯支部成立,这里就成了我外公的老师、同学等当时建瓯仁人志士的避难所。”
1984 年,沙无泞一家居住的小楼被考证为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旧址。沙无泞和叔公刘葆康,姨妈刘静贞、刘永贞及母亲刘淑贞讨论决定,自愿将小楼的书厅无偿捐赠给政府。“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作为烈士后代,我们捐出房子又算得了什么?”
1986 年,经建瓯县委、县政府拨款修复,这座小楼被设为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和建瓯革命斗争史陈列馆。
自展馆开放以来,沙无泞开始为参观者义务讲解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的历史,这一讲就是37 年。退休后,她的讲解员生涯开启了新篇章——受建瓯市博物馆聘用,成为一名专职讲解员,全身心地投入到讲解工作中。
时光荏苒,纪念馆换掉了简陋的木制展板,小楼地面铺上了瓷砖、粉刷了墙面,门窗都刷上了漂亮的油漆,灯箱把室内照得更加亮堂……不变的是,沙无泞日复一日守护在此,至今已累计服务参观者10 万人次以上。
今年6 月,沙无泞获福建省第二届“最美文物守护人”称号。日前,2023 年第三期“南平好人”评选结果揭晓,沙无泞榜上有名。
“作为烈士的后代,我感到很光荣。我能做的就是努力把革命故事讲好,把革命精神发扬光大。”沙无泞说,只要条件允许,她的讲解就会一直持续下去,让更多人知道烈士事迹,传承红色基因。
中共闽北临时特委旧址纪念馆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