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循环”破解海洋垃圾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2023-12-04 11:57周懿
中华环境 2023年10期
关键词:蓝色塑料海洋

文|周懿

近年来,由于海洋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原因,使得海洋生态尤其是近岸海域生态遭到破坏,这将极大地制约我国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推进海洋生态和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重点问题。

作为中国的重要海洋经济城市,浙江省台州市一直积极探索生态环境领域减污降碳、产业创富,不断深化治理模式的迭代创新。而“蓝色循环”这一新型海洋治理模式,已先后获得2022年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等一系列荣誉。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利用循环经济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实践路径,结合典型案例总结发展经验并指出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蓝色循环”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蓝色循环”,其实质是将循环经济的原理运用到海洋的发展和利用中,即通过回收和利用海洋塑料垃圾,实现对海洋的保护,从而实现海洋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其已成为破解海洋垃圾问题的有效途径。“蓝色循环”模式于2020年在台州市开始探索,由沿海民众、渔民、船舶及多家企业共同参与,通过吸纳沿海民众加入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联合塑料应用企业,设立“蓝色联盟共富基金”进行价值二次分配,惠及一线收集群体,达到生态与富民的“双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破解海洋塑料回收难价值低难点

在“蓝色循环”模式下,污染治理是实现海洋生态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基础。海洋污染物和废弃物是制约海洋生态健康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资源化利用是“蓝色循环”模式下污染治理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创新技术和管理模式,将废弃物和污染物转化为可重复利用的资源。例如,将废旧塑料、玻璃等材料进行分类回收,再加工成新的塑料制品、玻璃制品等,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实现回收循环链全流程数字化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海洋资源管理、环境监测、安全预警等方面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数字化平台还可以提高海域使用效率,优化航运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蓝色循环”借助数字化解决方案,让回收循环链做到来源可信、过程可控、再生可见、追溯可视。建立数字化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和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来提高海洋产业效益和管理水平。政府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与企业的协同发展。推广“物联网+蓝色循环”是数字化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船只运行、温度、湿度等数据进行采集和传输,实现对海洋生态和资源的监控和预警。

接轨碳排放权交易具备长效发展潜力

“蓝色循环”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实现低碳发展,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在碳排放权交易中,政府通过设定碳排放限额,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减排,在海洋保护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寻找平衡。除了碳排放权交易外,海洋碳汇也是“蓝色循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海洋生态系统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和无机碳,因此,在海洋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建立海洋碳汇,实现海洋经济与碳减排的良性循环意义格外重大。

实现多元参与治理达成共富理念

“蓝色循环”通过政府引领、企业主导、产业协同、社会群体参与的方式实现多元主体共治,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互惠共享机制来分享海洋经济发展的成果。其优势是,充分调动企业、群众力量参与到塑料垃圾回收、治理行动中,并最大化实现自身效益;有效破解了海洋污染物收集难、治理难问题,把治理困境变成了共富红利。此外,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公益事业,为当地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

“蓝色循环”破解海洋垃圾问题的实践案例

椒江港是台州港核心枢纽港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2022年,椒江区作为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探索“蓝色循环”模式两个试点之一,通过“海上垃圾收集—陆地再生利用—碳交易升值”环节,实现了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减容储存、运输可视化追溯认证与闭环监管,推动减污致富融合共进,并取得了以下成效。

构建收集网络体系,理顺垃圾处置流程

建设“蓝色循环”闭环治理平台,在入海闸口、港口码头、出海船舶等海洋垃圾产生源头配置“蓝色云仓”设备,渔船驶入电子围栏区,系统将自动发送信息提醒渔民按规定投放垃圾,渔民自主申报后,将海洋垃圾接入入仓管道,建立“产污端申报—运污端入仓—处污端处置”管理流程,将收集的海洋塑料垃圾中30%不可回收部分进入市政体系无害化处理,余下70%经深加工后循环利用,形成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再生”全流程闭环治理体系。建成海洋垃圾暂存点2个、海洋垃圾回收点“小蓝之家”3个,纳管船只达1200余艘,每月收集海洋塑料垃圾逾400吨。

构建绿色认证体系,打开升值利用通道

打通塑料回收循环利用全产业链,将回收的海洋塑料垃圾再加工为塑料原料,重新制作成环保手机壳、收纳盒、垃圾桶、办公文具等,实现塑料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依托“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联管平台,通过对再收集、再加工、重新制作等环节安装摄像头,对终端产品进行赋码,实现回收利用塑料产品全流程技术追溯。联合国际环保组织、涉海科研院校、塑料头部企业共同对加工后的绿色产品进行碳足迹、碳指标认证,推动回收利用塑料产品以高价打入国际交易市场。当前,通过国际碳足迹、碳指标认证的环保手机壳可售30元/个,扣除加工、辅料成本后,原材料价格升值46倍。椒江港“蓝色循环”试点期间回收塑料颗粒800余吨,通过碳足迹、碳指标认证产品折合货值近6亿元。

构建价值再分配体系,凝聚社会各界合力

发动海岛、岸线、船舶、码头小店居民(渔民)等社会群体,组建一线海洋塑料垃圾收集队伍,开展近岸及边滩海洋垃圾收集工作。海洋垃圾通过智能物联网设备“蓝色云仓”减容减量,让一线收集人员降本增效,收入提升30%,同时,提取20%海洋塑料高值利用获得的红利成立“蓝色生态共富基金”,用于奖励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行为,按照贡献度进行利润再分配,提升社会各界涉海人员参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的积极性。试点期间吸引沿海镇村群众217人,海上316艘船只主动参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发放分红超400万元,让大家收获了“蓝色循环”带来的实际效益。

“蓝色循环”促进海洋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

台州市创新探索海洋塑料垃圾治理新举措,实施“蓝色循环”模式(见下图),通过搭建“蓝色云仓”和绿色认证平台,转化海洋塑料垃圾价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设立“蓝色共富基金”,拓展沿海居民增收渠道,形成零碳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海洋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它是一条涵盖海洋垃圾及污染物收集、运输、再生、再利用的可循环价值链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将废弃物和污染物转化为可重复利用的资源,在整个经济系统中形成有效回收和再利用的闭环。

“蓝色循环”为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蓝色循环”的本质是要实现以人为本、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它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理念基本一致。因此,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发展海洋生态经济,改变了以往以牺牲海洋资源与环境为代价,采用高开采、高排放、低利用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促使其朝着低消耗、低排放、再循环的高级生态系统进化,有利于合理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环境,是保持海洋永续利用的必由之路。通过资源的有效和循环利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从而促进海洋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蓝色循环”运行模式图解

“蓝色循环”优化海洋发展模式升级产业结构

从浙江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早期海洋经济的发展与其他大部分产业类似,也都是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阶段。而在“蓝色循环”发展模式下,企业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海洋资源高效回收利用为核心,通过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技术、设施设备,对海洋产品和服务进行全过程的优化和重塑,建立起海洋产业内部资源节约、废物排放和循环利用的闭环,实现了对废弃物的高效处理,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

“蓝色循环”带动海洋经济实现创新发展

“蓝色循环”作为海洋经济循环发展的新型模式,依靠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实现海洋塑料垃圾回收和再利用,增加了价值创造的新环节,创造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伴随着“蓝色循环”的进一步发展,相关新兴领域也在逐渐拓展开来,如海洋碳汇交易、海洋生态补偿等等。海洋经济产业链延伸需要以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新装备来推动海洋经济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的有效融合,打造海洋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促进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结论与讨论

目前,“蓝色循环”在台州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蓝色循环”的技术壁垒较高,这对前期的装备水平、技术和人员专业性要求较高。另外,尽管海洋科技领域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仍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和监控盲区,如现实中存在的远海域开发、船只追踪、海底勘探等问题,限制了“蓝色循环”的实施范围。二是当前“蓝色循环”回收再利用的商业模式比较单一,在这种模式下,获取的渠道和供应商十分有限,导致企业可盈利性较弱,需要扩大再生资源产业链。三是消费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相关宣传不足,导致产品在市场的接受度不高。

循环经济在海洋生态和经济中的发展应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当前的实践基础上进行更长时间的探索和升级,才能日趋完善。未来,“蓝色循环”或将成为海洋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除了要强化总体设计和规划外,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蓝色循环”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在“蓝色循环”运行过程中,需要配备各类专业化人才队伍,这对推进海洋生态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地方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尤其是海洋治理和回收相关技术人才。

二是要推进“蓝色循环”技术成果产业化,提高持续发展能力。“蓝色循环”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科技作为支撑,要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就要完善科技成果奖励政策,推动建立“蓝色循环”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励机制,提高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让相关企业拥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提高其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是要进一步调整海洋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瞄准世界海洋经济发展前沿,大力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创新成果的效益转化促进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的紧密融合,要重点扶持海洋新能源、海洋环保等绿色产业,打造对外开放共享合作大平台,推动建立蓝色伙伴关系,构建海洋产业联盟,共建海洋产业园区。

猜你喜欢
蓝色塑料海洋
蓝色的祝愿
蓝色的祝愿
蓝色使命
爱的海洋
蓝色的五月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塑料也高级
塑料
塑料和聚合物的超声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