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浩 沈隽
美好的生态,已经成为浙江省丽水市发展最动人的色彩:从空中俯瞰丽水,百山之巅,丛林叠翠;瓯江之畔,岸清鱼跃;湿地之侧,鸟飞萤绕;农田之间,稻香虫鸣。
多年来,丽水市以贯彻落实《“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重要抓手,让守护碧水蓝天成为全民共识,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的梦想已经照进现实。
每年夏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最美小鸟”蓝喉蜂虎都会来到丽水瓯江沿岸繁殖后代,瓯江两岸的砂土河岸为它们提供了舒适的生存环境。
为了守护蓝喉蜂虎的家园,2022年7月,丽水市在瓯江沿岸设立蓝喉蜂虎繁殖栖息地保护区,成立了蓝喉蜂虎守护队,松阳鸟类专职摄影师宋世和就是守护队中的一名志愿者。“拍鸟更要爱鸟,保护鸟类的生息繁衍环境能让我们摄影爱好者拍出更加自然生动的照片。”这是宋世和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十多年来,宋世和用镜头定格丽水的每一帧生态场景,聚焦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每一幅画面。像宋世和这样的志愿者在丽水比比皆是,他们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丽水全民行动的缩影。
近年来,丽水市围绕打造“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这一目标,从规划引领、标准驱动、技术支撑等新机制入手,创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在全国率先打造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体系,发展生物多样性特色产业,形成了保护、治理、发展相协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丽水样板”,推动形成全民生态自觉。
2022年年底,丽水市发布了全国首个地市级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2023年6月,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浙江省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试行)”,这也是全国首个省级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丽水市荣获全省第一。
在2023年的“美丽中国丽水行”生态环保主题摄影展中,色彩鲜艳的菌菇、“侦查”环境的猕猴、增殖放养鱼苗的人们以及短视频里或飞翔或觅食或鸣叫的美丽鸟儿……丽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故事”得以充分展现。在“六五环境日”主题绘画比赛中,1500余名青少年用一幅幅画作倡导“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第四届丽水鸟类观察国际邀请赛上,30支队伍、百余名鸟友聚集丽水,无论是比赛规模还是参与人数,都创下历届之最;比赛记录下的228种鸟类影像,打破历史纪录,为丽水生物资源调查、生物科普、生态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这些活动中,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内的丽水生态环保故事都散发出独特魅力,每一项成就都散发出夺目光彩。在生态文明建设鼓励全民行动的路上,丽水市正在努力前行。
行进在美丽中国建设征程上的丽水,生态环境美,生产生活美,直观的数据生动阐释出全民行动的力量: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地表水和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显示,丽水市连续两年成为全国水和空气环境质量均进入前10名的城市。浙江省发布的《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也显示,丽水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9年保持全省第一。
在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浙江建设推进大会上,丽水市捧回了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奖项——“大禹鼎”金鼎。此前,丽水市已连续六年夺得“大禹鼎”。从铜鼎到银鼎再到金鼎,“大禹鼎”的成色变化见证着多年来丽水市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守和创新。
丽水市勇夺“大禹鼎”金鼎,彰显着良好的水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擦亮了丽水市的生态底色,是丽水市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缩影。
近年来,丽水市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以严格的制度、管用的机制,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水平,将全市75.67%的国土面积规划为生态优先保护空间,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绩效考核制度,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以绩效考核推动生态环保工作的刚性落地。
与此同时,丽水市还以数字化作支撑,开发建设了“天眼守望”助力“两山”转化综合智治应用,实现涉水(涉气)污染源、秸秆焚烧、噪声等监管场景的上线应用;依托遥感卫星、物联网等,建立了“天眼+地眼+人眼”全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产品信息数据资源库。
丽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繁杂难’的民生问题,在群众端打造‘i丽水’社会治理平台,上线‘花园云’场景化多业务协同应用。群众若遇到排污企业偷漏排、工业企业臭气扰民、秸秆焚烧等问题,可随时用手机拍下,通过‘i丽水’污染源企业、秸秆焚烧等在线监管应用上传,不仅能成功举报还可获得奖励。”
丽水市生态环境部门在服务企业提高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意识的同时,还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对恶意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坚决打击,在污染防治、基础建设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着力推动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有效助推企业绿色转型。
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仍然面临多重矛盾和风险挑战,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筑牢绿色发展的思想根基,是实现丽水市高质量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丽水的应有之义。
当人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随之而来加入的行动者、志愿者也将越来越多。
目前,由丽水市绿色环保协会组建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先后组织了“小手牵大手,共同爱护美丽家园”、古树名木保护、“手绢回归口袋”等活动。莲都区6.8万人的小荷志愿者队伍,聚焦文明城市建设、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领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龙泉市“小清泉”志愿服务队,每月开展“全民清洁日”活动,到社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传播生态环保理念;云和县以“老李帮忙团”为核心组建的“无废城市建设志愿者”队伍,深入小区、超市、商城、学校等,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云和县创建全省首批“无废城市”;青田县“周大妈帮忙团”,开展了增殖放流、植树造林等生态环保公益活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丽水人开始愿意留下自己的“生态足迹”,选择成为“行动派”,积极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厉行节约成为新风尚,在外就餐自觉“光盘”,爱惜粮食、适量点餐、剩饭打包成为文明习惯;垃圾分类融入日常生活,从学校到社区、到乡村,每一名丽水人上好垃圾分类“必修课”,做到生活垃圾“分得清、扔得准”;随手关灯关水、少用一张纸巾、夏季空调设置不低于26℃、点外卖不要一次性餐具……丽水“全民绿色行动”正在点亮美丽丽水。
丽水市已先后获得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荣誉。今日的丽水,生态文明的氛围更加浓厚,公众环境责任意识普遍增强,生态文明意识逐步深入人心。随着公众的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丽水市民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污水处理的整个生化系统,分别有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简单地说就是讨厌氧气、有点氧气和喜欢氧气的池子,通过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完成降解和去除污水中污染物。”在遂昌污水处理厂,讲解员崔鲁在现场向预约参观者们讲解着污水处理过程。
2023年“六五环境日”期间,丽水市13家环保设施单位陆续向公众开放,社会人士、学生团体、企事业单位代表等纷纷预约,并走进这些设施开放单位进行参观学习。
“今天参观了污水处理的全过程,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此次实地参观环保设施单位,今后要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减少排污,以实际行动助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参加活动的市民纷纷表示,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为公众提供了生动直观、特色鲜明的环境宣传教育场景,让生态环境治理不再神秘,让生态保护更有共识。
近年来,丽水市生态环境部门始终将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作为提升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通过组织公众“线上+线下”参观的形式,进一步传递生态文明理念。
除此之外,丽水市生态环境部门还定期评选出一批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联合教育部门评选一批省市绿色学校,联合妇联推选出一批省市绿色家庭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将生态文明意识融入到公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中,让生态环保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自觉意识。目前,全市已创成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3个、绿色学校300多家、绿色家庭1300多家。
在推动群众对美好环境共建共享,提高他们环保意识的同时,丽水市还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目标任务,以数字化赋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过程,贯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路径,通过相关宣传和活动,引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并带动当地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等相关产业发展,为群众带来更多经济收益,一起助力丽水的“中国碳中和先行区”建设。
“我们这里的稻田养鱼有1300多年的历史,人们到博物馆既可以直观地了解稻鱼共生系统、20多种濒危的传统水稻老品种以及众多田鱼品种,还可以到稻鱼共生、水生生物调查点、田园鸟类观察路线等体验区域进行体验。”每到周末或是节假日,在位于青田县方山乡的“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里,都会有一批批学生以及社会团体前来研学参观。
方山乡也是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022年7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就在这里召开。当时,青田县还通过购买经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认可签发的核证减排量,对农遗大会的碳排放量进行抵消,实现首场国际性“零碳”会议。
“稻鱼共生+减污降碳”,作为稻鱼共生系统减污降碳协同试点,2022年10月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设单位。相关研究表明,在减污方面,稻鱼共生系统比水稻单作系统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分别减少68%和24%,杀虫剂的用量仅为水稻单作系统的3.24%;在降碳方面,每公顷可减少1011.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全年可减排量约3393吨二氧化碳当量。
在丽水,类似稻鱼共生式的减污降碳协同的探索创新还有很多。
近年来,丽水市还依托国家气候适应性城市试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国家碳监测评估试点政策支持优势,积极探索生态良好地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创新模式,覆盖源头防控协同治理、水环境协同治理、大气污染协同控制、固体废物协同控制保护修复和扩容增汇等多个领域,截至目前已累计申创减污降碳协同试点9个、减污降碳协同标杆工程项目12个。
“政府部门和群众开展的共建共治共享活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丽水市绿色环保协会负责人表示,在政府部门牵头开展的各类教育和活动中,公众的环境意识增强了,他们了解到自己的活动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并想方设法地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丽水的氛围更加浓厚,人人分享生态红利,共同让生态文明之花在丽水大地上绚烂绽放。
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已经成为“环保守夜人”“生态卫士”“环境捍卫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生态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的脚步更加坚实。近年来,丽水市先后举办“治水好声音”少儿朗诵大赛、“护水迎亚运”等治水护水系列活动,针对学生编写了具有乡土特色的生态文化图册;建立生物多样性公众参与网络平台“守护浙自然”,吸引公众积极参与;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向群众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文化宣传……
丽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自发行动起来,或是守护物种多样性,或是参与污染监督举报,他们用点滴的公益善举,助力丽水的生态文明建设。
如今,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绿色生活方式已经蔚然成风,建设美丽中国正在转化为每一个丽水人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