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育美
——小学音乐学科渗透劳动教育初探

2023-12-04 02:36
轻音乐 2023年10期
关键词:劳动教材音乐

何 翔

在2015 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一、音乐学科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音乐学习对于劳动教育的作用

音乐学科作为学校的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能够从美育的角度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加深对劳动不一样的体会,培养学生在劳动方面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学科更以它独特的角度,对学生的劳动需求、劳动理念以及劳动的想象力起到更好地引导和提升作用。

教师在音乐学科的课堂中更多地去渗透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以及理念,更多地在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态度进行影响和指导,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心里热爱劳动。

(二)劳动教育对于音乐学习的作用

劳动与音乐相辅相成,劳动也可以育人和育美。将劳动置入艺术化的表达,把劳动用艺术化的手法传递到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对劳动心存敬畏,萌发情感,在心中将劳动升格为一种艺术。通过在音乐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学生在音乐的潜移默化中可以培养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懂得不仅仅是身体的劳动,更是心灵的升华。在学生中树立劳动楷模,对学生建立爱劳动的意识也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可以更好地发挥劳动的育人和育美性。在音乐中讴歌劳动者,能让学生更好的从情感的角度接受与认可劳动,产生共鸣。

二、音乐学科渗透劳动教育的基本途径与策略

(一)教学准备与教学设计

在教学的前期准备与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有机地渗透劳动教育,以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实施。

1.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渗透

教学目标作为每一节课的出发点,对整节课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劳动教育在教学目标中的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九册第三课“农家乐”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让城市孩子加深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对乐曲风格有更好的把握。

2.在学习歌曲的前期准备中渗透

学习歌曲的课前准备不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很重要的。学生在课前为这节课准备相关的劳动工具或者体验相关的劳动,会对这首歌曲有更深刻的感受。学生在准备的同时,会对劳动积累一系列的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研究,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劳动。

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二册第七课“巧巧手”歌曲《粉刷匠》和《理发师》的学习前,教师让学生准备好劳动工具:报纸一叠、镜子一面、刷子一把、小桶一个、剪刀一把、喷水瓶一个。让学生在准备道具的过程中对参与这些劳动用的工具有一个具体的认知。

3.在课堂的引入中渗透

有在趣而特别的课堂中引入劳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体验到趣味的同时对劳动产生更好的体验感。

如在学习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二册第七课“巧巧手”歌曲《粉刷匠》前,用关于劳动的谜语来引入:两棵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答案:手)

4.在课堂提问中渗透

一位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中的每一个提问都是有效而有针对性的,在课堂提问中有效地渗透劳动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在音乐中产生联想和想象,能更好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二册第七课“巧巧手”歌曲《粉刷匠》中,教师提问:“说一说歌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是怎样表现出热爱劳动的?”“小粉刷匠不怕脏、不怕累,说明了什么?”

5.在课堂的总结中渗透

每节课都应该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总结。通过一节课的体验与学习,教师在课堂总结中渗透劳动教育,能更好地让学生对劳动的体验达到更高的境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如在学习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第五课“爱劳动”歌曲《三个和尚》后,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总结:“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和三个和尚交朋友,懂得只有一分辛劳才有一分收获的道理。”

(二)学生在课堂上的内化与输出、感受与自主设计

在课堂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一切的教学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音乐。好的感受能激发出学生更多的艺术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用巧妙的设计把劳动教育渗透其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1.在自主创编中渗透

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在音乐课中,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自主创编,能更主动、更深刻地感受到关于劳动的意义。

2.在音乐节奏的感受中渗透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的节奏相对于旋律来说更容易掌握。歌曲的学习顺序可以按“节奏——歌词——旋律”的流程来进行。

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第五课“爱劳动”中歌曲《洗手绢》的学习过程中,节奏是相对简单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劳动有关的歌词来读节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律动感,又增强了对劳动的理解能力。

3.在音乐情绪的体验中渗透

音乐的聆听对于学生学习音乐来说很重要。但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聆听的同时加上动作能更好地表达音乐。

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第五课“爱劳动”中歌曲《大家来劳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边听边随音乐做有关劳动的动作。能更好地感知旋律和表达情绪。

基于以上情况,建议在施工中结合桩位图,以稳定的的基础持力层面作为嵌岩要求,避免桩位处于石芽,溶沟溶槽边缘等位置,影响基础稳定性,同时对7#~10#影响区其基础应进入破裂面(63°)以下,且持力层厚度大于5 m。

4.在音乐声响的想象中渗透

同一首音乐,每个人聆听时的想象都是不一样的,在学生聆听音乐声响的想象中,教师巧妙地渗透劳动教育,能更好地发展学生对劳动过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第五课“爱劳动”歌曲《大家来劳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劳动时的各种声音,启发学生想象校园劳动的各种声音(比如修桌椅的声音“叮当”、扫地的声音“唰” 、擦桌椅的声音“嚓”)。

5.在动作表演的设计中渗透

聆听或学习歌曲时,身体对律动的感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音乐的聆听或演唱中加入表演动作能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时的状态和现场的氛围。

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第五课“爱劳动”中歌曲《洗手绢》,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悉歌曲后,用动作和舞蹈来更好地表现劳动的美和独特的节奏感,也可以用拓展的方式让学生跟随音乐和节奏,用动作表现出在家做家务劳动的状态。

(三)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交互过程

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的有效性尤为重要。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把劳动教育渗透其中,能让学生有更好的体验和感受,能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1.在歌曲的演唱中渗透

教师在歌曲的演唱中渗透劳动教育,能让学生感受劳动场景和氛围,能更好地让学生找到歌唱这首歌曲的感觉,体会到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

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二册第七课,在歌曲《理发师》的演唱中,教师提醒学生在节奏、音准掌握准确的情况下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歌声唱出理发师爷爷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根据图片自己安排劳动声音出现的先后顺序,最后混合在一起,形成多声部的节奏。

2.在课堂讨论中渗透

课堂讨论在每一节课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聆听歌曲之后,学生通过深入讨论,能更好地体会到劳动的作用和乐趣,以及更好的劳动解决方法。

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第五课“爱劳动”歌曲《三个和尚》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发言,讨论出关于劳动合作的解决方法。

3.在歌曲或乐曲形式的介绍中渗透

歌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形式的介绍中渗透劳动教育,能让学生更好地记住和区别不同的音乐形式,更好地理解作曲者为什么要用这类歌曲形式来表达情感。

歌舞形式是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之一,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五册第八课中四首反映中外农民丰收时载歌载舞场面的作品,赞美了人们劳动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4.在歌曲学习的延展中去渗透

歌曲的延展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能让他们从一首歌曲中走出来,感受到歌曲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教师在延展中有效地渗透劳动教育,能更好地让学生去理解歌曲、表达歌曲,对歌曲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二册第七课《铁匠波尔卡》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延展介绍劳动工具:铁砧——锤砧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称为“砧”,铁砧是古代打铁时的垫子,每个铁匠铺都有,形状像粗木桩,高30——100 厘米不等,有的是一整块铁,也有的下面是木桩、上面放一块厚厚的铁。

三、音乐学科渗透劳动教育的实施建议

(一)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做到“润物细无声”

教师在渗透劳动教育时切忌用力过猛,应该在音乐的情感中和范围内,用巧妙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与乐趣。如果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太过生硬,生拉硬扯,为渗透劳动教育而讲劳动,学生可能会难以接受,甚至反感,还会影响到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适时而教。

(二)切勿完全脱离音乐本身

在音乐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一定要具备学科性,一切都要以音乐为核心,在音乐中去普及劳动教育。切勿完全脱离音乐本身,单独生硬地讲劳动。教师应在艺术的氛围中,用艺术的感染力来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与意义。艺术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劳动,艺术也源于劳动。

(三)将劳动教育落地

在音乐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不能完全高高在上,浮于表面。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把劳动教育落实下去,落实到教学准备中,落实到教育过程中,落实到与学生的讨论和互动中,落实到对学生的反馈和提升中,注意一个个细节,把劳动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寻找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与实效性,让学生切实感受体会到。

(四)发挥特色,将劳动与音乐相结合,发挥音乐学科渗透劳动教育的独特作用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在音乐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时,应发挥其特色,将劳动教育与音乐紧紧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愉快地歌唱与创作,在提升艺术感受力的同时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与意义,爱上劳动,而且能对身边的生活和劳动保持一颗探索、求知与创造的新鲜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

猜你喜欢
劳动教材音乐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