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彬洋,袁顺辉,韦海荣,席亮,郝左奇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云南 昆明 650101)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其涉及几个关键技术步骤,包括: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海绵状神经保留和膀胱尿道吻合术。临床治疗中,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膀胱尿道吻合术,不但可根治性切除前列腺,还能完全扫除盆腹腔淋巴结,重建尿道,保留尿道的完整性,且与开放手术相比,其还具有疗效较好、微创、肠道功能恢复快速和并发症少等优点[1]。近年来,通过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有望成为泌尿外科手术治疗前列腺癌的金标准。值得关注的是,吻合质量的好坏,与术后尿瘘、后尿道狭窄和尿控恢复,联系十分紧密[2-3]。基于此,目前,绝大部分泌尿外科医师更加关注的是:腹腔镜下采用何种吻合方法,才能提高膀胱与尿道的吻合口质量。经过多方技术的整合,本科于2019年9月-2022年9月利用改良设计的双手吻合法,为186例前列腺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整体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纳入患者186例,年龄(69±10)岁,均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升高就医。术前通过前列腺磁共振成像和经直肠穿刺活检等相关检查确诊,对其分期、病理和类型进行初步确定,结果均为前列腺腺癌,术前临床分期为T1N0M0期43 例,T2aN0M0期48 例,T2bN0M0期56 例,T2cN0M0期31 例,T3aNxM0期8 例。前列腺体积(62±20)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19±8)分,Gleason 评 分(7±1)分。患者既往均无胃肠道手术史,均符合本研究手术指征。
1.2.1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麻醉生效后,患者取平卧位,臀部抬高,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和无菌洞单,留置导尿。在脐下缘3 cm做一长约2 cm的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直肌前鞘,然后将腹直肌向两侧分开,钝性游离腹膜外间隙,用自制气囊撑开,建立腹膜外腔,置入10 mm 金属Trocar,于左、右两侧脐下3 cm 腹直肌外缘处,分别置入12 和10 mm 的一次性Trocar,于右侧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间向外1/3处,分别置入5 mm Trocar。先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然后用分离钳及超声刀打开盆筋膜,从前列腺筋膜表面分开至前列腺尖部。超声刀切开双侧耻骨前列腺韧带,双极电凝封闭,2-0可吸收缝线缝扎阴茎背深血管束。确定膀胱及前列腺分界,于此处切开膀胱前壁,暴露导尿管及双侧输尿管开口后,切开膀胱后唇,分离两侧输精管并离断,继续游离两侧精囊,并打开狄氏筋膜间隙,向下分离至前列腺尖部。仔细分离双侧前列腺侧韧带,用Hem-o-lok夹结扎后,再用超声刀将其切断。显露前列腺尖部与尿道结合处,于前列腺尖部处锐性离断尿道,完整切除标本。
1.2.2 膀胱与尿道吻合 膀胱与尿道吻合示意图见图1。1)准备2-0 强生Ethicon STRATAFIX 免打结倒刺缝合线和左、右两把持针器,放出尿管气囊,用间断进退尿管指示尿道壁的方法,右手持左针在6点半处“由外向内”缝合膀胱,随即在尿道对应处“由内向外”缝合尿道壁,将缝针交至左手,于7 点处“由外向内”缝合膀胱,随即将缝针在盆壁左侧进行固定,以避免与对侧针线缠绕。同法右手持右针于5点半处“由外向内”缝合膀胱,顺势交至左手,于5点半处“由内向外”缝合尿道,然后交至右手,于5点处“由外向内”缝合膀胱,收紧缝线,后壁缝合完毕(图2A);2)右手持左针,于9点处“由内向外”缝合尿道,顺势将缝针交至左手,在其对应点“由外向内”缝合膀胱,同法顺时针于11 点处连续缝合尿道和膀胱,左侧壁缝合完毕后,将缝针固定在左侧盆壁(图2B和C);3)换为左手持右针,于3点处“由内向外”缝合尿道,顺势将缝针交至右手,在其对应点“由外向内”缝合膀胱,同法逆时针于1点处连续缝合尿道和膀胱(图2D和E);4)将导尿管(F22三腔乳胶球囊)在直视下置入膀胱内,随即充盈尿管球囊(注入30 mL 的0.9%氯化钠),牵拉缝线缩小吻合口,最后,于12 点处打结固定(如遇缝线较短不能打结,则将缝线收紧后用Hem-o-lok 夹结扎)(图2F)。
图1 膀胱与尿道吻合示意图Fig.1 Diagram of bladder and urethra anastomosis
图2 膀胱与尿道吻合步骤Fig.2 Process of bladder and urethra anastomosis
1.2.3 取出标本 家属看标本后送病理检查,检查吻合口处无漏尿,创面无明显出血,盆腔内放置引流管1 根,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关闭气腹,撤出器械,逐次关闭切口。
1.2.4 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中心静脉营养支持,待肠道通畅后,先行流质饮食,逐渐恢复正常进食。保持导尿管及盆腔引流管通畅。根据术后引流情况,耻骨后引流管及尿管分别于术后3~5 d或10~14 d拔出。
186例均成功应用改良双手吻合法施行膀胱尿道吻合术,用时(17±5)min,术后住院时间(7±2)d,随访3~24个月,尿控功能恢复较佳,无尿失禁及尿潴留发生,且未出现吻合口瘘和狭窄等不良情况,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切口感染和死亡等)发生。186例患者病理分型均为前列腺腺癌。临床分期显示:T1N0M0期43 例,T2aN0M0期48 例,T2bN0M0期56 例,T2cN0M0期31 例,T3aNxM0期8 例。与术前临床分期一致。T3期患者有(5±1)枚淋巴结被清除,上述病例均无远处转移。手术后(12±2)d 拔除导尿管,并进行小便排出训练,1 例白天轻度尿失禁,但在3 个月后得到良好转归。
在全球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生率在泌尿系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也是2020 年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五大原因[4]。据统计,2020 年,全世界有接近150 万新发病例,近40 万人死于前列腺癌,中国在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都排名较低,仅占全球前列腺癌新增病例的8.2%,占前列腺癌导致死亡的13.6%[4]。但我国人口众多,而且筛查率偏低,发现较晚,在诊断时,患者Gleason 评分更高,临床分期级别亦更高,值得临床关注[5]。
更早、更好地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的死亡率。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放射治疗(包括:体外放射治疗和近距离放射治疗),都被强烈推荐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最终治疗方法[6]。据统计,我国45.6%的泌尿科医生,支持对低风险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只有1.5%的医师选择放射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法[5]。因此,在我国,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质量决定了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预后。而膀胱尿道吻合术作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显得极为重要。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具有开放手术无法比拟的优点,被众多患者所接受,但也大大地考验了泌尿外科医师的技术和胆识。随着腹腔镜的广泛应用和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迅速发展,而与之附带的尿流重建术,也在不断发展。据研究[7-8]表明,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具有手术疗效良好、微创、肠道功能恢复迅速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已被越来越多的泌尿外科医师推荐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3.3.1 膀胱与后尿道吻合法 结合实际围手术期的情况,吻合质量的高低,与术后并发症的多少和尿控功能恢复的好坏,有着直接联系。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盆腔空间范围窄,持针和缝合等看似基本的操作也变得相对困难,临床经常遇到腹腔镜和器械之间的“筷子效应”[9],使一些泌尿外科医师对此术式心生敬畏,不敢轻易尝试,特别是对于未熟练掌握缝合技术的医师来说,该术式有较长的学习曲线和较大的掌握难度[10-12]。2000年,全球第一台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达芬奇获批上市,提供了一个有别于传统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全新技术路径。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2022 年底,全国各大医院的装机总量仅300 余台,西南片区装机量不足20 台,这显然与庞大的手术量不成正比,估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绝大多数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仍然将通过传统腹腔镜进行。因此,发展简便而有效的腹腔镜下膀胱尿道吻合技术,是当务之急。膀胱与后尿道吻合方式可分为间断和连续两种。间断缝合方法为:在膀胱与尿道残端前后壁对合行间断缝合6~8 针[13],但由于缝合时,每针均需重复操作进针、出针和打结等步骤,导致缝合时间相对较长[14],临床上较少应用此法。
3.3.2 双针连续吻合法 目前,常用的吻合法为双针或单针连续吻合法。双针连续吻合法是2003 年由VAN VELTHOVEN 等[15]首次提出,为了防止双针线之间相互视觉干扰,该方法使用两根尾部打结的非同色缝线,将结头留在膀胱浆膜层外,以避免腔内异物致结石形成,缝针依次于5 点(逆时针)和6 点半位(顺时针)进针,并持续缝合成为一整圈,待尿管置入后,于12 点处固定,在当时的条件下,该方法是一种较好的吻合方法,开创了双针连续吻合法的先河,随后在国内外广泛使用,成为双针吻合的经典技法。但其有明显的缺点:同一缝线连续缝合,容易松动,导致过松或过紧,造成吻合口瘘或狭窄;只是从颜色的区别上试图减少双针干扰,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两针互相干扰的问题。针对此,张旭等[9]提出“单针连续锁边缝合法”,此法可促使膀胱后壁得到加强,但由于是反手进针,其吻合口的右侧壁相对薄弱,尿道方向容易撕脱,形成尿瘘,这也是膀胱尿道吻合口瘘形成的原因之一,而且该法对操作人员缝合水准要求较高,且缝合时间较长。SIMONE 等[16]对VAN VELTHOVEN 两针(左、右针)连续缝合法进行了改进,在6 点处穿过膀胱黏膜(由外至内),对于尿道后壁肌筋膜层的缝合,采取横向缝合。左针自右向左,右针自左向右;对于膀胱和尿道,均予以全层连续缝合,分别为:由外向内和由内向外。而缝合位点也因其部位不同有所差别,左侧以7 点、9 点、10 点和11 点为主,右侧以5 点、3 点、2 点和1 点为主,两线均通过12 点,并于此点位处打结,可提高患者控尿力。与PATEL 等[17]报道的吻合方法基本相同。
3.3.3 3U 缝合法 ZARRELLI 等[18]报道了“3U 缝合法”:采用3 根2-0 Monocryl 缝线呈“U”字形缝合,第1“U”形缝合始于5 点位处,分别缝合膀胱(由外向内)、尿道(由内向外),并在7 点位尿道处进针(由外向内),膀胱处出针(由内向外),再用Lapra-Ty夹固定缝线;而第2和第3“U”形缝合与上述方法一致,但起始和终点的位置不同。第2“U”形缝合始于1 点位,终于3 点位,第3“U”形缝合始于9点位,终于11点位。
3.3.4 V-LocTM180 缝线双针缝合法 由MANGANIELLO 等[19]提出,用V-LocTM180 缝线缝合,是一种在VAN VELTHOVEN 缝合法基础上改进的技术,特点是线尾处带有环。始于6点位,顺时针持续缝合3 至4 针,膀胱和尿道方向同上,最后1 针需用Lapra-Ty 夹在膀胱上进行固定,再用同样的方法,于5点位缝合。该法利用缝线倒钩,减少了助手缝线牵引,避免了缝线松散,并且不需要打结,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该法均为单手操作,用右手缝合1点位至5 点位时,需有较强的正向和反向缝合能力,操作较困难。
笔者检索了最近几年的文献,了解了各种主流吻合方式[20-21],熟悉了上述各种缝合方法,并经过充分改良和临床实践后,采用2-0 强生Ethicon STRATAFIX 免打结倒刺缝合线,设计了“双手吻合法”。双手吻合法的优点包括:1)双手吻合拥有缝合位置优势,分别行左右两半圈吻合,相对于张旭等[4]报道的“单针连续锁边缝合法”,避免了因单右手行右侧膀胱尿道吻合时,出现反手吻合,以致进针、出针位置角度不好,导致吻合质量下降,亦避免了尿道方向撕脱而形成的尿瘘;2)采用带双向反锚钩的可吸收缝线分边缝合,对缝线进行牵拉收紧时,整个吻合口大小具有稳定作用,VAN VELTHOVEN 等[15]报道,上述操作会使吻合口缩小太多,双手吻合法则可保持吻合口大小稳定;3)免去了上述方法需准备不同颜色缝线和打单结的繁琐过程,符合人体双手配合习惯,在保证成功率的情况下,适当地节约了缝合时间[8];4)该吻合法不仅可用于前列腺癌的尿道吻合,还能用于膀胱癌中的膀胱尿道吻合,甚至是机器人手术也可尝试运用,具有通用性。此吻合法表面上看,对于非左利手的术者,有着较长的学习曲线,对于能熟练操作腹腔镜的术者来说,仅需要数次手术实践操作练习,或在模型上练习双手配合,就可掌握该吻合法,这在本科室已得到印证。
1)样本量较少,且为单中心研究;2)观察特点不够全面,患者资料不完整,如:体重指数、性功能和胃肠道恢复时间等未被纳入。有待今后逐步联合其他医院相关科室资料,使用该吻合法,行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以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改良双手吻合法可操作性强,且学习曲线短,术后并发症少。将改良双手吻合法应用于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膀胱尿道吻合中,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