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炳赫
身处大众传媒发展的黄金时代,“人设”一词时常进入我们的视野。所谓“人设”,即人物设定,是内容平台基于算法、粉丝需求而演绎出的较完整的人物形象。他们以精确人设实现精确吸粉(网络用语,指增加粉丝数量),围绕人设策划推出虚拟偶像、短视频、图片等各类作品,以此吸引流量,赚取利润。
“人设”本质上是片面的二维图形,而非多维立体的现实状况。通过图像、声音、影视等媒介形成的“人设”,只有几个侧面能够轻松地被我们察觉。一个真实的人,倘若以“人设”将自我标签化,岂不是将多维的自我压得扁平,令自我趋于单薄。
但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生活在社会中的各色人物,也常常愿意给自己塑造“人设”,以此来构建他们的社会形象,诸如“高颜值”“学霸”“女神”等。人设不仅仅是一种标签,更是一种向往,从北大“扫地僧”韦东奕,到“石墨烯驾驭者”曹原,真学霸人设是一个积极的导向,启示我们“你不必生来勇敢,天赋过人,只要能投入勤奋,诚诚恳恳,你也能成为‘学霸”。
反观娱乐圈的“学霸”人设,本质上是计算机算法和商业的营销,是一场娱乐大众的狂欢。明星作为银(荧)幕的重要载体和消费符号,以迎合观众期待为第一任务,无形中就容易与客观现实渐行渐远。当面具被掀开,虚假的人设终究会如断瓦残垣,危如累卵。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面对“人设”呢?人设当为自己设计,而不做他人思想的跑马场。
自我的标榜的“人设”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好的人设就是自己理想的“自画像”,比如优秀又谦逊,对人温和得像傍晚的风,比如有趣的灵魂和丰盈的内心。我们需要以积极向上的形象面对工作中的重重关系,需要以“有趣的灵魂”吸引身边之人,这就给予了我们学习和奋进的勇气。但越来越多的人深陷于自己创造的“监狱”,难以自拔。“人设崩塌”这一词语常常闯入我们的生活,崩塌在或是虚荣,或是流量,或是刻板印象的风暴之中。
在理想人设之下,要展现真实的自我,不盲从于大众的统一审美。思考是勤奋的一部分,人最大的懒惰是思想懒惰。身处这个时代,有太多声音萦绕耳边。在易如反掌地拥有“观点”“态度”和“感受”的时代,更需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挤占逻辑与理性的空间。
所以,面對“人设”的姿态应当是——以全面的眼光经营自我,以理性的眼光审视他人。向往与理性并重,耐心与细致共存,以好的“人设”督促我们前行,洞察重负间的诗意,品味束缚间的自如,方可创造独属于我们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