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 体验 引领

2023-12-03 09:41陈娟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11期

陈娟

“深度学习”是一种集理解、品悟、思辨、迁移、应用于一体的学习方式,是相对于“浅层学习”的学习方式。它基于学习者的既有知识和能力,以问题为导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知识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深究原因、深刻领悟、深层解读、深度思考、深度加工、深化理解、深入实践。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深度学习”更具批判性、挑战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不仅可以避免学习者机械学习、浅层学习的弊端,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呢?

深度学习是以知识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深度体验、深刻领悟。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借助关键词,深入思考

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相比,更加注重学生对文本关键词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以关键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深层解读文本,全面把握文本内容,将繁难的文本内容简约化。

预习是学生深度学习的起点。二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一般是通过工具书认读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大体了解文本大意。要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教师还需要激励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对于稍显繁难的知识缺乏学习耐心、浅尝辄止。针对这一学情,在教学繁难知识时,教师可从文本信息中寻找最具教与学价值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活动。预习《我是什么》后,学生很快猜出“我”是水,但对于“水的变化”这个教学难点,学生则显得很茫然。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认知实际,笔者抓住这篇童话的关键词“变”,先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说一说“水的变化”过程,接着引导学生画一画“水的变化”连环画。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画出水变成“水汽、白云、雨、冰雹和雪”的过程:“水”被太阳一晒,就变成了“水汽”;“水汽”升到天空变成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就变成了“云”;“云”在高空中遇冷变成“雨”或“冰雹”或“雪”,便从天而降了;从天空中降下来的“雨”“冰雹”“雪”又变回“水”汇入小池、小溪、小河,最终流向海洋。笔者适时点拨:“水”就这样在不同的条件下变换成不同的形态,在天地间永不停歇地循环着。学生围绕“变”这个关键词,直观理解了“水的变化”这个教学难点。

为促进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笔者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实际,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深入挖掘:“仔细观察,想一想,生活中的水还能变成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我在奶奶家住的时候,早上有很大的雾,奶奶说雾也是水变的”,有的学生说“妈妈说雨过天晴后的彩虹也是水变的”,有的学生说“我摸过冬天早上的白霜,手上都是水,可见,白霜就是水变的”,有的学生说“我摸过超市里的冰块,手上都是水,可见,冰就是水变的”。这样教学,学生对“水的变化”这个教学难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深刻的印象。

学生明确了“水的变化”这一科学知识后,更想仔细观察大自然,客观上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切实落实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大自然的秘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化静为动,深度体验

深度学习注重深入研读、深度挖掘、深切感受。教师在教学中开展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可将静态的浅层知识学习升华为动态的深度体验学习。

《我是什么》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对二年级学生而言,这是一个相对繁难的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动作词语的内涵,笔者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借助“演一演”“比一比”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动作转化为直观的感知,化静态的词语为动态的体验。在“演一演”中,笔者引导学生深度体验动作的准确性;在“比一比”中,笔者引导学生深化对动作词语的认知。比如,在指导学生解决教学重点“体会动词‘落、打、飘的准确性”时,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演示动作。通过演示,学生明确:因为冰雹硬、下落的力度大且速度快,用“打”写冰雹的降落最准确;因为雪花轻盈、下落速度慢,用“飘”写雪花的降落最准确;与冰雹、雪花相比,雨滴下降的力度不大不小,速度不快不慢,用“落”写雨的降落更合适。学生在深度体验中深刻领悟到不同事物下落时,大小、轻重、下降的速度不一样,用的动词也不一样。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将这些词语与日常生活深度联结。学生兴致很高,争相发言。有的学生说“秋天树上果子成熟了,落在地上”,有的学生说“五星红旗在风中飘啊飘”,有的学生说“楼上有人扔垃圾,打在楼下的人身上,可不得了”。

再如,教学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状态时,笔者启发学生深入探究:“为什么说‘我在池子里睡觉?谁能用准确的动作演示一下?”学生的兴趣再次被激发,分别演示了“躺、卧、睡、爬”等动作。经过对比,学生最后明确用“睡”字最准确。这样的演示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不同动作的含义。依此方法,笔者让学生逐一演示了水在“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的动作。为了让学生深入实践,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动作的含义,联系自然现象说句子,学生说出了诸如“风在林中吹口哨,在田野里唱歌,在大海上跳舞,在湖面上画画”“我在教室里写字,在图书馆看书,在操场上踢球,在公园里散步”“小鸟在鸟窝里睡觉,在枝头上唱歌,在高空中飞舞,在草地上找虫子吃”之类的答案。由此可见,教师借助“演一演”“比一比”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词义,并能深度加工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可以让学生深度体验语言文字丰富的内涵,从而达到积累、内化、迁移、运用语言的教学目的。

三、整合资源,深刻领悟

深度学习要由浅入深,在深入感受、深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应整合相关学习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开阔视野,将文本所蕴含的道德品质、审美价值、精神力量等内化为学生的生命体验。

二年级学生搜集信息、整合学习资源的能力有限。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适当、适度地指导学生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学生猜出“我”是水后,笔者要求学生课后搜集水的资料。课堂上,学生通过浅层学习很容易找到水做的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和水做的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为促进学生对“水的利弊”的深度学習,笔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有关水的资料深层思考水的好处与坏处”。有的学生说“水是生命的源泉,人、动物、植物都需要喝水才能活下来”,有的学生说“水是重要的资源,水可以洗澡,洗衣服,发电”。有的学生结合视频、图片资料,深入交流水做的坏事:“今年夏天,全国多地发生大洪水,许多人因此失去生命,房屋被冲毁,耕地被淹没,公路、桥梁被严重损坏。”通过对比,学生深切感受到水给人们带来的灾害,深刻领悟到“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的重要性。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哪些办法让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有的学生说“学习大禹治水疏通河道”,有的学生说“修水库,用它来防洪、蓄水、发电”,有的学生说“爱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笔者适时链接三峡大坝和都江堰影视资料,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水资源与人类的关系。经过笔者点拨,学生不但深刻认识到水利工程的巨大作用,而且深刻体悟到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