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友付
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中,家庭教育是重要环节,它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完善。而当前家庭教育中,人們普遍看重“智育”,而忽视“德育”,导致子女“德智”失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越来越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重智轻德现状分析
1. 过于看重智育。现在家长普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过高,基本上会按照自己的教育思维来给学生制定受教育方案,忽视了因材施教这一重要理念,都希望子女可以在起步阶段就有好成绩,会在课下给孩子报辅导班和布置大量作业,这实际上是对智育的过分看重。子女只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进行学习,这种家庭教育的后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会导致子女出现叛逆、任性、反感等消极情绪,对学习丧失热情,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最后只能是智育没有达到,德育也丢掉了。
2. 过分溺爱,忽视正确价值观引导。当前人们物质生活条件不断丰富,家长对下一代的溺爱现象也越来越普遍。首先,家长放纵式管理导致子女的自制能力和自理能力逐渐丧失,行为越来越不受约束和管制;其次,家长的态度不严肃,迁就子女的思维和行为,没有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引导;第三,家长过于维护子女,即使他们做错了事情也没有进行正确教育,导致子女有恃无恐,性格越来越叛逆,这是家庭教育失败的明显表现。
二、重智轻德现象出现的原因
1. 应试教育体制影响。应试教育体制在我国由来已久,归根结底是对学生智力的一种检验。从实际来看,它只是单纯以高分数、高成绩为目的,这就使得家长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只看重智力培养,形成“为考而教”的局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大多数家长的教育目标,对子女的教育也是以“成才”为唯一目标,而不是“成人”,德育和智育两者失衡,久而久之导致孩子的人格品质不健全,性格出现极端化。
2. 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高考是重要转折点,也是家庭教育“重智轻德”现象出现的客观原因。在高考这一指挥棒作用下,家长、学校都会将教育中心放在成绩提升上,都希望孩子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异成绩,有更高的学历认证。除此之外,当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拥有一个高学历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就业选择时。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重智轻德”现象的出现在所难免。
三、家庭教育“重智轻德”现象的干预建议
1. 改革教育体制,转变教育理念。当前,我国教育体制越来越完善。素质教育在当前社会已得到了普遍认可和接受,也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对于家长来说,不能过分宠溺子女,要把德育和智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对待,带领子女通过实际行动来传授德育重要性,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将综合型人才作为培养教育目标,实现子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配合。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学校教育则更具有科学性和前沿性。因此,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起到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作用。同时,学校和家长也要定期进行交流和沟通,对学生的每一阶段成长和学习有全面了解,对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共同解决。
3. 家庭和社会要正确看待德育和智育关系。德育和智育两者实际上是一种平行关系,家庭教育要将两者同时进行,做到智中有德,德中有智。家长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向孩子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处世观和就业观,并配合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实际行动来培养子女的德育素质,而且要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引导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三观”,不断缩小智育和德育之间的差距。
四、结语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重智轻德”现象要正确分析出现的原因,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并转变教育理念,实现智育和德育的共同培养,为子女的未来成长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