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莉
孩子在商场看中了一个狙击步枪玩具,缠着妈妈给他买。妈妈不想让孩子玩这类有伤害意味的玩具,而且孩子已经有同类玩具,于是拒绝重复购买。
“不!我一定要买!”孩子瞪眼、跺脚。妈妈蹲下来,柔声问:“宝贝,你告诉妈妈,这把枪好在哪儿?”
孩子说:“它是土黄色的,很酷!
射击的时候还能闪光!”妈妈点头:“是挺酷的,但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凭的不是武器,而是冷静、专注和勇敢。”
孩子同意妈妈的分析,但意犹未尽:“可我还是想多要一把狙击步枪。”
妈妈温和地坚持:“今天不能买,妈妈没有更多的钱。不过妈妈可以把你抱起来,让你摸一摸它。”
当孩子知道妈妈即便不买新玩具但可以和他聊玩具时,通常会平静下来。因为他向妈妈表达了对新玩具的欲望和期待,即使不能如愿拥有,“想要”的冲动也宣泄了大半。
孩子到了5 岁,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立规矩,为入学做准备。立规矩时,家长应该注意以下3 点:
第一,注重榜样的力量。在幼儿阶段,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主要是模仿,所以,家长的示范至关重要,家长示范得越多,孩子的认知范围就越广,选项就越多,示范具有知行合一的性质。
第二,温和而坚定地守住底线。孩子破坏规矩、无理取闹的时候,家长不能妥协,唯一的办法是温和而坚定地守住底线,这样,孩子会在家长的坚持和接纳中平静下来,把负面情绪宣泄掉,学会遵守规矩。
第三,坚持“尊重+责任+现实因果”原则。既然立规矩,就不能不谈惩罚,两者是自然的因果關系。家长需要区分“心理后果”和“现实后果”两者的不同。只有当行为导致孩子必须面对“现实后果”时,他才会有真正的触动和改变。因此,家长不必在心理上操控孩子,而应该给他选择的机会,让他承担这些选择带来的自然而然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