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民瑶永流传

2023-12-02 12:10曾玺凡
科教新报 2023年46期
关键词:祖训清溪永州

曾玺凡

轻轻地走近远古的部落,去与他执着的眼神相遇!

明朝二十九年,清溪瑶族告别刀耕火种,下山接受汉儒文化,距今已有四百余年。11 月8 日,记者一路驱车从江永县城行至源口瑶族乡清溪村,寻乡野间承袭至今的灿烂瑶族文明。

站在清溪瑶历史文化博物馆的门牌前,记者有些恍惚,除了标识指引,这里与农家宅院别无二致。见有客来,博物馆创建人田万载笑着从自家菜地走出来迎接,将手洗净后,他从里屋拿出一串钥匙揣兜里,叮叮当当地上楼。

这里静躺着从明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0262 件原始史料、2460 件古代瑶民用具。“总共花了30 多万元,是我退休后点滴收藏积累而来。”不图名不图利,十余年来老田的退休金几乎“月光”。

当时代浪潮奔涌而至,传统瑶文化后继无人之时,年逾七旬的田万载不仅守住了老祖宗留下的寶贵遗产,还将“修身治学,耕读传家”的清溪瑶家风祖训传承,福荫后裔。

眼神总会不期而遇,远古的叮咛再次从遥远传来。

2017 年,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田万载单独留出一间房设立“家风祖训馆”,展出瑶族族谱、家谱、古代儿童启蒙教科书等资料,并开办“道德讲堂”,义务为瑶族学生和游客讲解当地家风祖训。

“吾村祖居清溪由来久矣,虽属瑶籍,俱以耕读为荣,即五尺之童咸知尊长,可谓仁礼之乡,基传万世者也。”博物馆内、当地学校里、村民家中,孩童们一遍遍诵着《瑶长簿》,听着田万载将祖训娓娓道来,字字珠玑。

十余载光阴淘尽,在田万载这位大先生的教化下,孩童们如田间稻穗般拔节向上、成人成才。

一道道亮光通往群山之间,那是凤凰涅槃的火焰。

“谁说大山里的孩子不能实现梦想?我不是神童,也不是天才,但我很努力,勤能补拙,如今我圆梦清华。”去年8 月9 日,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田成涛回到清溪村,在田万载开办的“道德讲堂”为弟弟妹妹们分享学习经验。

刚进永州一中时,陌生的环境令田成涛无所适从,初中值得骄傲的学业也无法进入年级前列。但自幼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他韧劲十足,鼓起勇气在高一家长会上立下挑战书:考全国最顶尖的名校,成为年级第一名!

高中三年,田成涛不断重塑自我、端正学习态度、完善学习方法,为成功被清华大学录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场,即将步入初三年级的李家成深受触动,曾经学习不自觉、时常想着玩乐的他也明白了志存高远的意义。初三那年,他一改往日学风,刻苦奋进,今年中考发挥出色,寻着榜样的脚步,考入永州四中。

“大山里的孩子更要有梦想,而这份梦想正被传递给更多的后来人。”今年暑假的清溪村高考、考研优秀学子表彰大会上,田万载动情发言,期待孩子们将来回乡振兴,服务社会。

接过奖状和奖金,今年考入长安大学读研的蒋凌峰向田万载鞠躬道谢,“若不是您多年来的帮助,并为我父母宣讲资助政策,让他们没了后顾之忧,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

前往永州四中就读那年,田万载亲自陪着蒋凌峰入校,还自掏腰包给他买了台手机,便于同家里沟通联系;蒋凌峰本科期间需要回村做调研时,田万载二话不说陪他拜访村里长者,了解古村排水系统的遗迹。

“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只要是为后辈好的事情,他都义不容辞,大多数时候更是义务付出。”清溪村党支部书记李永德说,得益于田万载等老一辈村民的培育传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小清溪陆续走出百余名大学生。

白云长在了山顶的人家,清亮的溪流叮咚作响,静悄悄的故事慢慢续写。如今,田万载手中这支“接力棒”,也有了露头笋尖。

按辈分,23 岁的蒋细珠需叫田万载一声叔公。在叔公和父母的支持下,蒋细珠初中毕业报考了定向委培的公费师范生,2021 年回到家乡,成为了粗石江中心幼儿园的一名幼师。

“小学六年级,我和几个年纪相仿的孩子加入村里的传统文化演艺队,师承田万载,还和大人们一起到勾蓝瑶寨演出。”

那是蒋细珠人生中第一次登上舞台,也让她见识到了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多数同龄人纷纷外出谋生的年月,蒋细珠选择以所学专长反哺家乡。2022 年,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江永县“青春向党我说中国”演讲大赛中,她的动情讲述获得特等奖。

这一次,“师傅”田万载成了演讲内容里的主人公。“讲好田老师的故事,就是传播瑶乡文化。毕业返乡后,我经常去博物馆‘耳濡目染,向他讨教村史和演说技能。”面对文化传承,当下蒋细珠充满信心。

临别时,记者站在村头再回望,眼神已然明亮,那奇异的光彩笼罩了整个村庄。古朴素净的清溪村,穿村而过的小溪正唱起心爱的民谣。歌谣唱啊,乡野山村的炊烟袅袅,书声琅琅!

猜你喜欢
祖训清溪永州
丽江清溪水库
祖训,一件最有价值的传家宝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清溪雅集》
祖训:理念与实践
永州至新宁高速公路即将开建总投资152亿元
书法欣赏
祖训家规重传承
碧玉清溪织彩绸
柳宗元“永州八记”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