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领事馆建筑中的艺术表达
——以印度领事馆项目为例

2023-12-02 06:15王盛岩
建筑与装饰 2023年22期
关键词:菩提树领事馆印度

王盛岩

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235

引言

人们看到熟悉的事物都会有“如沐春风”之感,这就是著名的构造心理学之父铁钦纳所研究的成果之一。基于领事馆建筑境外建设和异地办公的特殊性,如何在异国他乡营造一种疆外家园的亲切感,同时又能表达出代表国鲜明的民族文化,是领事馆建筑设计师需要重点考虑的。

领馆区往往是许多国家的领事机构所在地。如不考虑各派驻国的民族文化和特色而导致相似的领事馆建筑风格,除了会使领事馆本身缺乏辨识度和亲切感外,还会造成整个城市街区风格的多样性不足。因此,只有深刻剖析派驻国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并将其融入领事馆建筑设计中,才能创作出可为派驻国代言的建筑作品并能推动城市多样化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1 领事馆建筑特征

1.1 功能特征

领事馆是一个国家政府派驻在另一个国家的外交机构的馆舍,功能较为复合,是集办公、居住与娱乐为一体的综合体建筑。领事馆建筑以办公为主要功能,包括有一定的公共性的对外服务和较为私密的内部办公两部分。领事馆建筑的另一重要功能是为馆员和家属提供健康舒适生活环境的居住区。另外,还有用于外交礼仪的宴会厅和供工作人员使用的图书馆及活动中心等娱乐区[1]。

1.2 形象特征

领事馆建筑代表国家形象,其外部形象应有一定的辨识性,并能传达代表国家的传统文化。如崔愷院士设计的中国驻南非开普敦领事馆,采用中国传统的坡屋顶,兼具防爆功能,不仅满足了安全功能需求,还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表达得淋漓尽致[2]。由于领事馆建筑的特殊性,领事馆建筑的形象特征及表达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 印度地域性建筑文化形成因素

印度文化历史深远悠久,印度建筑因受到地理环境、宗教及多元文化的影响,而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

2.1 气候影响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炎热的气候条件促进了印度人民的户外生活,并对当地的建筑形式有一定影响。干城章嘉公寓由印度本土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设计,每个住户都有像露天庭院一样的两层花园阳台,为住户提供户外活动空间,在此纳凉享受惬意时光,直接响应了当地气候。

2.2 宗教影响

印度教的建筑风格以寺庙为主,色彩鲜艳,造型华丽、装饰烦琐,富有宗教象征意义。佛教的建筑风格则以佛塔和佛教寺庙为主,建筑构造简洁,线条流畅,装饰精美,富有东方韵味。人们可以感受到宗教的氛围和象征,这也是印度建筑的独特魅力之一。

3 领事馆建筑地域文化表达实践

印度领事馆项目位于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16号基地,西侧为古北路,东侧为万山路,南侧为巴基斯坦领事馆的规划用地,北侧为其他外交规划用地,项目处于领馆区。印度政府拟兴建印度共和国总领事馆,包括领事馆、总领事官邸,其他工作人员住所等功能。项目总用地面积5000m2,总建筑面积8669.94 m2。

项目考虑上海现有的城市文脉,并融入周边独特的领馆区氛围,设计力求强化印度的形象,有强烈的认同感,反映一个动态、技术先进、经济上充满活力的印度。

3.1 屋顶层层退台——展庙宇宏伟气象

印度著名建筑大师柯里亚曾分析过印度庭院的重要性,一年中约70%的时间,印度人是在户外活动中度过[3]。在印度领事馆的设计中,屋顶层层退台设计打造不同标高的露台花园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情况下,最大化地利用了屋顶空间,也体现了对户外活动空间的重视,同时又产生向上收分的视觉效果,让人联想起印度宏伟的庙宇,更具印度文化特征(如图1所示)。

而从设计条件来看,由于居住部分退南侧用地红线的距离受限于建筑高度,屋顶层层退台设计细分了退界距离,避免整栋楼退界过多而影响功能排布,此手法正是将不利的限制条件转化为独特的设计语言,并呼应了印度当地传统的地域文化。

3.2 立面红砂岩石材——延印度特色肌理

印度传统建筑材料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是印度砂岩,如当地著名的印度议会大厦、德里红堡、总统府和国家博物馆等建筑都是用印度红砂岩建造的。可以说,砂岩是印度地域文化的标志符号之一。如在印度驻柏林大使馆外墙上以印度独特的红色砂岩作为主材料,很好地展示了印度地域文化特色。

在本项目的立面设计过程中,结合古北路多样的石材立面元素以及领馆区域内庄严肃穆的石材肌理并统筹考虑造价等因素,我们采用一种类似印度红砂岩的石材作为主要材料(如图2所示),既呼应了周边建筑风格,又具有一定的印度风情,同时给予领事区域丰富的多样性。

图2 印度领事馆正立面

3.3 窗板雕花镂空——现梦幻诗情画意

在印度建筑空间分隔处会大量采用具有印度传统风格几何图案的雕花镂空窗板(Jali),简约美观并形成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同时还具有过滤、遮挡阳光的功效,如伊斯兰建筑的代表作泰姬陵以及印度粉红之城斋浦尔的哈瓦玛哈勒宫在立面上都用到了雕花镂空窗板,使建筑显得非常精致。在本项目的立面设计中就采用了镂空窗板这一印度建筑元素,白天立面上产生美丽的光影,而晚上从室内透出的斑驳灯光又会使整栋建筑变得梦幻诗意,增加了立面的丰富度和细腻性,也是对印度本土文化的诠释。

3.4 空间与小品——显“菩提树”场所精神

印度是一个被菩提树庇佑的国度。在印度,无论是印度教还是佛教都将菩提树视为“神圣之树”。设计通过提取菩提树的概念并将其运用到空间及小品设计中,以此来彰显印度的地域文化。

3.4.1 神圣核心空间。

(1)入口“菩提树”状雨棚。建筑主入口雨棚采用“菩提树”的形状,三层通高的开阔入口空间,拉开了象征着建筑内部精神场所的序幕。

(2)“菩提树”下的入口大厅。通过用现代的手法抽象菩提树,将其作为核心空间-门厅大堂空间的母题,用以体现印度的地域文化。菩提树型的构件在阳光下的投影洒在墙面时,人们如同沐浴在菩提树的树荫中。夜晚灯光点亮菩提树型的构件,让整个领事馆都被菩提树的光辉所包裹。将菩提树这一母题在轴线上不断重复,形成强烈的仪式感。人们可以通过入口雨棚的灰空间,经过中庭拾级而上,到达二层多功能厅前厅平台,体验丰富的空间序列,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这一神圣的空间。

3.4.2 地域化景观小品。有文化“厚度”的景观小品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升华,从地域文化中搜寻素材,挖掘出和现代设计可以互通的要素,在景观设计中尽可能地将地域文明以艺术的手法展现出来。如贝聿铭设计的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景观设计借鉴了其家乡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体现出独具特色的中华园林文化。

景观小品设计是本案印度领事馆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印度佛教文化影响深远,菩提树是印度国树,荷花是印度的国花,都是神圣的象征,本项目内庭院广场处布置1棵菩提树雕塑,寓意智慧和知识,是景观设计的精神核心。在水景上精心设计几盏漂浮的荷花灯,打造静谧的氛围,整个景观设计体现了浓郁的印度地域文化。

4 结束语

受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或者宗教文化的影响,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建筑文化由于地域性元素的加入而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领事馆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其建筑风格是领事馆建筑设计较为重要的考虑点。只有多维度挖掘派驻国的地域文化并创新性地运用到领事馆建筑设计中,同时结合领事馆所在地的建筑风格,使派驻国文化与所驻国城市肌理相融合,呈现建筑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最终完美演绎地域文化在领事馆建筑中的艺术表达。

猜你喜欢
菩提树领事馆印度
菩提树下
菩提树下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法国领事馆旧址 见证重庆百年开埠史
菩提树下的静谧时光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菩提树下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