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预见性运动指导配合体位优化管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2023-12-02 03:54杨淑玲梁瑞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年21期
关键词:预见性母婴体位

杨淑玲 梁瑞文

(1、漳州市诏安县建设乡卫生院,福建 漳州 363506;2、诏安县县医院,福建 漳州 363599)

妊娠期高血压(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Disease,PHD)是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其基本病变为全身小动脉痉挛,可能导致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1]。PHD 多发生于孕20 周后,临床表现主要为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且产妇长期血压增高会造成血流动力学异常,诱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严重者甚至可发生肺栓塞,危及生命[2]。故而,针对产妇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早期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产妇和新生儿的结局有重大意义。但以往的护理模式缺乏针对性、规范性以及主动性,不利于控制产妇血压[3],基于此,本研究探究早期预见性运动指导配合体位优化管理对PHD 患者血压控制及母婴结局的影响,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诏安县县医院收治的PHD 患者78 例,采取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 例。纳入标准:(1)满足PHD 诊断标准[4];(2)知情同意;(3)年龄>18 岁;(4)单胎妊娠;(5)认知、精神系统检查正常,配合度高。排除标准:(1)合并呼吸衰竭、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2)合并妊娠糖尿病等其他妊娠合并症;(3)孕前患有下肢血管性疾病;(4)并发先兆子痫或子痫。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即常规给予饮食、运动、体位等护理指导,专科护士定期进行PHD 疾病知识、孕期保健等健康宣教,重点强调血压控制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产后协助产妇卧床休息,密切监护生命体征,在产后2 h 协助翻身,12 h 协助下床活动。

1.2.2 研究组予以早期预见性运动指导配合体位优化管理。(1)早期预见性运动指导:产妇入院后,通过播放宣教视频、发放宣传册、一对一访谈等形式向产妇介绍PHD 疾病知识、护理原则、用药指导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预防等知识,提高产妇对孕期运动的重视度。产前定期监测产妇血压水平、胎心率、胎动次数等,依据产妇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运动方法与运动量,如孕妇操、瑜伽、游泳等,运动量以最大心率不超过(220-年龄)×60%为宜。在产前及产后指导产妇尽早开始进行下肢锻炼,如下肢屈伸、踝(膝)关节运动等,12 组/次,6 次/d,产后在产妇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早鼓励产妇开展散步、健美操等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2)体位优化管理:产后协助产妇卧床休息2 h,使用软垫抬高下肢;产后2 h进行下肢按摩,从脚踝按至大腿,间隔10 min 按一次;产后2-4 h 在下肢按摩同时协助产妇进行下肢关节、足背等主动运动,每组8 次,间隔15 min 完成一组;术后4 h 予下肢锻炼的同时协助产妇进行床上翻身,每2 h 翻身一次;产后2 d 在继续进行之前锻炼的同时指导产妇进行深呼吸训练,并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血压控制效果: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收缩压、舒张压。(2)母婴结局:干预后,比将两组妊娠结局(剖宫产、早产、子痫、产后出血)与新生儿结局(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情况。(3)并发症:干预后,比较两组产妇下肢水肿、下肢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浅静脉曲张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χ2/t值P 值例数(n)39 39年龄(岁)30.50±3.10 29.80±4.10 0.851 0.398孕周(周)35.20±2.10 34.90±2.40 0.587 0.559体重指数(kg/m2)22.20±1.34 22.43±1.46 0.725 0.471经产妇29(74.36)31(79.49)初产妇10(25.64)8(20.51)产次0.289 0.591

2.2 两组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控制效果比较(±s,mmHg)

表2 两组血压控制效果比较(±s,mmHg)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 值P 值例数(n)39 39干预前166.52±8.64 166.72±6.81 0.114 0.910干预后132.52±8.39*123.09±7.11*5.355<0.001干预前115.82±6.65 115.46±6.31 0.245 0.807干预后87.98±5.55*81.54±4.42*5.668<0.001收缩压舒张压

2.3 两组母婴结局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产妇剖宫产、早产、子痫、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宫内窘迫、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母婴结局比较[n(%)]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下肢疼痛、下肢水肿、下肢浅静脉曲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PHD 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甚至抽搐、昏迷,是母婴死亡的主要原因[5]。PHD 的发病原因之一与产妇缺乏运动有关,产妇缺乏运动,体内小血管血流动力减弱,血流受阻,进而引发血压升高,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发生[6]。且PHD 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发生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较正常产妇而言大幅度增高,因此,为保证围生期母婴安全,对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7]。

本研究发现,对研究组实施早期预见性运动指导配合体位优化管理后发现,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而言,研究组产妇收缩压、舒张压更低,产妇剖宫产、早产、子痫、产后出血、下肢疼痛、下肢水肿、下肢浅静脉曲张发生率更低,新生儿宫内窘迫、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更低(均P<0.05),提示早期预见性运动指导配合体位优化管理应用于PHD 患者中可有效提高血压控制效果,改善母婴结局,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预见性护理是指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对潜在问题进行提前预测,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性干预措施,该模式具有前瞻性、科学性以及针对性,能够对产妇的病情进行更加全面、准确的评估,并对产妇的潜在危险做出准确的预测,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8]。本次研究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产妇早期运动指导中,在入院早期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以强化产妇对运动预防并发症的重视性,同时产妇在产前坚持进行肢体锻炼,可以增加血管的弹性以及心脏功能,减少内皮素的分泌,为心脏的泵血提供能量支持,从而促使血管的舒张、收缩功能得到提升,可以有效降低产妇血压[9]。此外,早期锻炼能促进血流循环,控制血压水平,改善微小血管的痉挛和收缩,从而有利于脐带、胎盘为胎儿提供氧气、血液,还有利于改善产妇的免疫系统以及血液活化功能,最终达到改善母婴结局的作用[10]。同时,在产前、产后开展运动锻炼能有效改善下肢血流速度,促使体内凝血因子稳定,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11]。早期的体位管理通过调整PHD 产妇产后的体位,术后早期抬高下肢,有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并配合下肢按摩及锻炼,促使下肢静脉扩张,加速下肢血液循环,能有效缓解下肢疼痛、水肿等症状,降低下肢浅静脉曲张发生率[12]。而本研究中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可能与本次研究样本量不足有关,因此后续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早期预见性运动指导配合体位优化管理应用于PHD 患者中,可有效提高血压控制效果,改善母婴结局,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预见性母婴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