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

2023-12-01 04:46李培培陈黎敏通讯作者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预防性手术室下肢

李培培 陈黎敏(通讯作者)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仁济医院南通医院>手术室,江苏 南通 226000)

深静脉血栓(DVT)主要指血液凝固于下肢深静脉系统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血管内皮损伤的病理现象,多见于四肢,其中尤以下肢占比最高,包括下肢深静脉、盆腔静脉等。研究报道,手术后DVT 的发生率较高,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和手术部位的特殊性,易导致静脉瓣关闭不全和静脉内壁损伤,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1-2],另外术后长时间卧床也会导致下肢静脉内压升高,增加DVT 风险。发生DVT 后典型表现为患肢肿胀,急性期有皮肤发红、温度升高等异常体征,部分患者合并压痛或持续性疼痛,不仅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增加了患者身心痛苦,降低术后生活质量[3],因此及早采取预防性措施、防止术后DVT 尤为重要。本研究引入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为探究对DVT 的影响,收集298 例我院手术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月收治的298 例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各149 例)。(1)对照组男78 例,女71 例;年龄24~68 岁,平均(47.17±7.24)岁。观察组男80 例,女69 例;年龄25~67 岁,平均(47.25±7.1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为患者介绍手术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做好术前准备,控制好手术室温度(22℃~26℃)与湿度(50%~60%),调节好光线。结合手术类型及需求摆放手术体位,对于手术受压部位应予以棉垫垫衬。注意保护隐私部位,非手术区域盖上毛毯,做好保暖工作。术中严密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及面色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对应处理。(2)观察组术中联合预防性护理干预(1)尽量避免下肢穿刺。术中穿刺宜选取上肢静脉,避免由于下肢穿刺影响正常活动,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医护人员负责穿刺,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防反复穿刺所致的皮肤损伤。(2)及时、合理输血。术前,医生需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抗凝状态,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输血。术中监测患者出血量,若存在血容量不足、凝血酶大量释放,导致凝血-纤维系统失衡,应及时予以输血治疗,增加有效血容量,降低DVT 风险。(3)术中下肢按摩。术中适当提高患者下肢,并予以按摩,平卧位状态下,患者腿部关节屈曲,抬高15°,按照腿部正侧→后侧→内侧→外侧的顺序实施按摩,比目鱼肌、腓肠肌重点按摩,持续按摩3 min。双下肢按摩时间为15 min。(4)间歇式充气压力仪合理使用。为患者佩戴间歇式压力仪,两侧大腿、小腿各放置一个仪器,调整模式为间歇式,设置压力参数,对相应部位进行施压,下肢静脉经历完全排空至重新充盈,每次持续2 h。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3d 均接受凝血功能监测与血小板参数检测,对比临床指标差异性,随访术后1 个月有无DVT 发生。(1)采集患者血液样本,以5 mL 为宜,对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设置离心速率为3000 r/min,共进行15 min 离心处理,对血浆予以分离处理,在2 h 内完成相关指标的测定。凝血指标包括PT、Fbg、FDP、D-D。血小板参数包括MPV 与PDW、PLT。(2)DVT 诊断标准:①出现下肢疼痛、肿胀;深静脉走向有压痛感,皮肤色泽、温度发生改变;超声加压可见纵切、横切未压迫血管,未见血流信号与声音。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P<0.05 即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术后3d 监测两组PT、Fbg、FDP、D-D 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

表1 两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

?

2.2 两组血小板参数比较PLT 指标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高,MPV 与PDW 水平比较观察组更低,组间差异比较结果显示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小板参数比较 ()

?

2.3 两组DVT 发生率比较两组DVT 发生例数分别为2 例、9 例,观察组(1.34%)少于对照组(6.04%),组间差异经显示χ2=4.625,P=0.032。

3 讨论

DVT 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凝结的现象,常伴色素沉着、下肢水肿,部分会发生继发性静脉曲张,严重者可导致下肢坏死、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患者血液长时间处于高凝状态,加之术后卧床时间长,部分合并静脉壁损伤,凝血因子加快了凝聚时间,血液粘稠度增加,最终引起DVT 的发生[4]。DVT 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增加身心痛苦,因此,早期采取必要的预防性干预措施、防止DVT 发生尤为重要。

本研究观察组手术室术中采用了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3 d 各项凝血功能指标较对照组好,显示出预防性护理对凝血功能的改善作用。预防DVT 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术前评估、手术操作、术后护理、输血预防等。医生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在穿刺操作时,尽可能避免对下肢的穿刺,优先选择上肢穿刺,不会对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产生影响,降低了DVT 风险[5]。作为一项创伤性操作,手术可能会引起失血过多,及时补充血容量、予以输血治疗,能保障手术安全性,防止DVT 的发生。术中对下肢进行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下肢血液供应,缓解手术部位的肌肉紧张,减少手术部位的压力,降低DVT 形成风险。间歇式充气压力仪通过对肢体阶梯式压力挤压,可加快组织液回流,在预防术后DVT 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6]。该方法具有无侵入性、操作简单等优势,对DVT 有预防效果,能起到肢体消肿的作用,且不存在出血风险。本研究通过监测患者术后3 d 的血小板指标,显示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该组患者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表明术中预防性护理措施在预防DVT 方面有显著优势。

综上,手术患者术中行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是预防术后DVT的有效举措,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预防性手术室下肢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