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研究

2023-12-01 04:46香雪芳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喜炎利巴韦口病

邓 琴 香雪芳

(东莞市企石医院,广东 东莞 523500)

手足口病是在婴幼儿人群中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致病菌为柯萨奇病毒A16 型和肠道病毒71型,一旦感染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同时手足口或臀均会出现皮疹、溃疡或者水痘,严重可以导致患儿出现肺气肿、心肌炎,甚至可能会导致出现病毒性脑膜炎,对小儿的健康具有严重威胁[1-2]。本研究探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方面的效果及不良反映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6 月至2023 年5 月进行治疗的80 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40 例中,男26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2.13±1.04)岁;观察组40 例中,男24 例,女16 例,平均年龄(2.37±1.62)岁。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进行诊断,符合手足口病症状者进行退热、降温治疗,同时注意给患儿补充维生素,并给予注射抗生素等相关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方法为利巴韦林注射液,给药方式静脉滴注,剂量10 mg/(kg·d),1 次/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基础上,加上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给药方式静脉滴注,剂量0.2~0.4 ml/(kg·次)。1 次/d,连续注射7 d。

1.3 治疗疗效判定 治疗后,对患儿的症状进行跟踪观察,患儿痊愈的判断标准为:体温恢复正常,皮疹症状彻底消失,同时检测血液白细胞总数、血糖以及心肌酶等相关指标均正常。治疗后,上述各种症状均无好转迹象,甚至病情出现恶化判定为未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8.0实施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实施t检验和χ2检验,对比结果显示P<0.05,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分析 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为95.00%,对照组疗效为77.50%,对比P<0.05,在体温恢复、皮疹消退及痊愈时间方面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所需时间明显偏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各种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比较/d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但对照组患儿中1 例患儿出现皮疹,观察组患儿中则有2 例出现皮疹,针对此情况实施停药抗过敏治疗后,显著好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因肠道病毒而导致的丙类传染疾病。手、脚和口腔黏膜疱疹是主要临床症状,严重情况下,患者会出现脑膜炎、肺水肿、心肌炎等。因手足口病具有中度传染性,一旦患病,应及时隔离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主要为对症治疗。接种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方法。手足口病在康复后不会复发,因患者在康复后会产生足够的抗体来抵抗新的病毒攻击[3]。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期是每年5~12 月,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幼儿园、学校和其他儿童聚集的地方传染性非常高。手足口病病例数从4 月开始逐渐增加,疫情的第一个高峰是5 月至8 月,第二个高峰是10 月至12 月。手足口病自出现以来,以极强的传染性和较高的危害性很快被卫生部纳入到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作为儿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消化道等,直接接触也可以进行传播,儿童和潜伏性感染人员是传染的主要来源,并且手足口病潜伏性具有更高的传染性,危害更大[4]。主要症状为发热,并伴随手部、足部或者臀部出现皮疹,也会出现鼻炎、食欲不振以及咳嗽等不良症状。也有部分患儿只出现皮疹或疱疹,或是未出现皮疹。皮疹主要类型为丘疹、斑丘疹、疱疹。皮疹周围为红色发炎状态,疱疹是一种无痛或发痒的液体。皮疹复发时,不会留下疤痕。非典型皮疹通常较小、坚硬且数量较少,有时伴有可见的瘀点、瘀斑。在某些情况下,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在患病1~5 d,表现为头痛、呕吐、易怒、四肢震颤、情绪不好、嗜睡、肌肉无力、颈部僵硬等。在手足口病多发季节,针对患儿疾病实施诊断以及治疗中,如发现患儿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必须要对其实施病原学检测,确定患儿是否患有手足口病,以免错过最佳的诊治时间,对患儿的健康及生命安全产生危害[5]。

利巴韦林作为临床常用广谱抗病毒药物之一,在多种DNA 及RNA 病毒治疗方面具有良好效果,特别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疾病治疗中,作用更为明显。小儿患上手足口病是由于湿热邪毒经过口鼻侵入小儿体内,随之在患儿内蕴脾肺和气血相搏过程中,导致外发肌肤进而形成湿热邪毒[6]。喜炎平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对多种病菌都能起到很好的杀灭作用,能抑制病毒的复制,抑制炎症部位PG的合成,保护溶酶体膜,喜炎平注射液还可进行磺化处理,这对于提高喜炎平穿心莲内脂的纯度,减少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也具有十分意义。本次患者治疗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观察组在体温恢复、皮疹消退及痊愈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临床有效性,不但有助于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也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缩短患儿痊愈时间,降低患儿临床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综上,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使用能更快的对患儿病情进行控制,可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喜炎利巴韦口病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氨溴索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评价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50例效果观察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手足口病7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