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鑫苗 屈 洁
(宝鸡文理学院 教育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深入“四育”的各个方面,如增智、健体、育美、树德。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各大中小学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但目前,小学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就需要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把握正确的劳动教育育人方向,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小学生的劳动素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有着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教师不能只关注小学生的成绩和对书本上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要重视小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在此阶段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初步形成劳动意识,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此外,此阶段是小学生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带领他们参加一些户外的劳动实践课程,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劳动素质。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其一可以培养小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小学生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劳动的魅力,变得热爱劳动,同时体会到劳动者的不容易,从而学会尊重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
其二能够强身健体。劳动活动比如学农、学工等活动,使小学生的肌肉、骨骼得到锻炼,促进其身体的良好发育。
其三可以增智育才。在进行劳动时小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状态,有利于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
其四可以培养兴趣、提升认知。通过劳动教育,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并且更加热爱生活。这有助于培养他们对真理、善良和美的追求,为美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劳动教育是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使其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虽说国家一再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颁布一系列文件支持劳动教育的开展,但部分学校、家长、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缺乏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知。
1. 不少小学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不足
即使新时代提倡“五育并举”,突出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但当下仍有不少小学教师认为开展劳动教育是进行劳动训练,因此他们觉得引导小学生进行一些值日活动,包括打扫教室、擦黑板、擦玻璃等就是进行了劳动教育。甚至个别教师把劳动当作一种惩罚手段来实施,曲解了劳动教育的意义。
2. 部分家长对劳动教育理解不够深入
部分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和名次,而轻视劳动教育。许多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里接受劳动教育不仅会浪费他们的宝贵时光,还可能妨碍他们的日常学习,从而对他们的考试成绩产生负面影响。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小学生也产生了轻视劳动、忽视劳动教育价值的观念。他们未能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自身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劳动训练,而是要通过劳动来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大多数群体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上,阻碍了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
2022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2]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制度,许多小学对劳动教育课程持消极态度,未能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来对待,从而导致了劳动教育课程存在诸多问题。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出现的问题,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第一,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出现“以劳代育”“重劳动轻教育”的现象,把劳动教育等同于单纯的体力训练,而忽略了脑力劳动的教育。劳动教育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不是单一的劳动或教育。但当今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大部分以劳动技能训练为主,比如一些益智类的实操课等,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部分小学的劳动课程主要以简单的手工劳动课、劳动实践课等为主,单纯强调动手操作,而忽视了动脑思考的重要性。
第二,课程内容缺乏生活性和时效性。不少小学仅将劳动课程设为必修课程,却没有将劳动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实践次数屈指可数,使大部分小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课表参与劳动教育课程,不会在生活中运用该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劳动课程的内容大多是一成不变地、按部就班地开展,没有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循序渐进分阶段地开展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也没有结合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进行课程内容改革。劳动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节,使小学劳动教育难以顺利开展。
对于劳动教育的成功实施而言,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劳动教育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以确保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劳动教育评价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即评价标准单一。这种单一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评价主体单一。劳动教育的实施主体并不只局限于学校,还可以是家庭、社会、小学生自身等。但目前的一些评价主要是对老师的评价,忽略了对小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其他主体开展劳动教育的情况的评价。有些学校甚至不开展劳动教育评价。
第二,评价内容单一。部分小学针对小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指标较为单一,对劳动课程的考核以文化考试的方式来进行,把劳动教育视为一门文化课程。该做法把评价的重点放在了对小学生劳动结果的评价上,而忽视了对课程目标和实施过程的评价。换言之,学校过于关注小学生对劳动教育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对小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等方面。
第三,评价标准单一化。目前,在小学中,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多以量表的形式进行,而评价的主体通常是老师。所以,这一种评价标准,主要是由担任这门课程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劳动行为和表现来进行等级评估。用单一的方法来衡量所有学生,很难真正地反映出每个小学生的发展情况。
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使社会形成良好的劳动氛围。
第一是教师方面。教师要正确对待劳动教育,认识到劳动教育对小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教师既要以教授劳动教育课程为荣,并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也要深层次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劳动意识的养成。
第二是家长方面。家长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及时转变劳动教育观念,要秉持“以孩子的协调发展为根本”的理念,不可轻视、忽视其他教育,尤其是劳动素质教育。[3]同时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在家里也要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比如让其进行打扫房间、洗衣做饭等简单的家务活动,正确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
第三是小学生本人。小学生要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不仅要自身热爱劳动,也要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此外,小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实践课程,培养自身对劳动的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增加晨会课、课间集体活动、班会等多种形式的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开展“您最敬爱的劳动名人”班会活动,选择一些古代或者现代热爱劳动的名人故事分享给学生,对其进行心灵上的陶冶,帮助他们形成热爱劳动的良好美德。
其次,根据教育目标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地安排不同的课程内容。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可开设一些启蒙类课程;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需要更加注重他们劳动习惯的养成,适当地安排一些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劳动实践课程。
最后,劳动课程要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要涉及科学、道德、体育、德育等多个领域。开展一些以劳动教育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像整理收纳、烹饪劳作、科技创新等,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和发展的情况,比如陕西省凤翔县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开展一些“泥塑”活动;华东等地可以开展一些“养小蝌蚪”“养蚕”等具有创新意义的课程,让小学生在观察和劳动过程中体会到乐趣。通过这些特色课程,学校形成自己的劳动教育风格,使小学生在创设的生动有趣的环境下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开展的效果如何,有没有达到标准,都要依靠评价。当然,评价的标准是否恰当、合理也很重要。
1. 评价主体多元化
不再是任课教师单一地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进行评价,家长、班主任、同学、其他学科教师都应当参与进来。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过程中,收集来自各类群体的反馈,有利于全面、客观地展现学生的劳动素养状况。[4]
2. 丰富评价内容
评价不仅是对结果的评价,而且是对过程的评价。因此,评价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小学生最终取得的劳动成果,而且要对小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意识、劳动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综合把握劳动教育带给小学生的影响。
3. 创新评价方式
评价不仅要利用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常见的评价方式,也要使用一些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方法,如把布置家庭劳动作业、心理测量和专门调查、小学生档案袋评价结合起来,还要让小学生参与到对自己的评价过程中来。小学生通过自身的参与,能够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情况和努力程度,也有利于教师和家长检查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同时还能够将评价与教学融合在一起,促进课堂教学与小学生发展保持一致,提高评价的效度。[5]
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充足的劳动资源作为保障。劳动教育的开展不仅要依靠学校,而且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学校主要负责解决师资问题,致力于培养优秀劳动教师,推进劳动课程的顺利实施,为小学生享受更好的劳动资源提供保障;家庭要适当增加小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时间,促进小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社会要为劳动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和多样的活动,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劳动机会。
首先是学校方面。学校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则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但目前小学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薄弱,因此要加强对小学劳动教师的培训,提高小学劳动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小学教师在进行劳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方式,为小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劳动教学环境。学校还要在以教育目标为基础的前提下,不断进行劳动课程的创新和校内的改革,健全劳动课程体系,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
其次是家庭方面。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孩子自觉参与劳动,如打扫自己的房间、收纳自己的衣物和玩具、每周进行一次家庭大扫除。对劳动的结果进行奖惩,可以激励小学生,提高他们的劳动兴趣,帮助他们养成坚持劳动的习惯。
最后是社会方面。社会要形成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良好风气。社会和学校合作,为劳动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场地。社会可以建立校外综合性劳动实践场所,为小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性劳动活动,比如为“空巢老人”送温暖,帮老人收拾房间;在社区和环卫工人一起打扫街道,维护社区的卫生环境;开展一些大型的有关劳动的比赛,像手工创意大赛、部件改组比赛等;适当地开展一些劳动方面的讲座,邀请小学生、家长参与,提高他们对劳动的认知水平,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