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对城市规划的启示
——关于住宅区规划建设的几个问题

2023-12-01 05:22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31期
关键词:住宅区城市规划居民

沈 沛

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10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成为了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在城市规划中,住宅区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空间,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环境。然而,在住宅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常常面临单一功能化、社交互动空间匮乏、历史文化保护缺陷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借鉴社区建设的经验,为住宅区规划建设提供有效的启示和解决策略,成为了城市规划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传统城市规划往往以功能分区为主导,忽视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和需求,导致一些住宅区变得单一和缺乏社区凝聚力。同时,城市居民对于社交互动空间的需求逐渐增加,但在实际住宅区建设中,这些空间常常被忽略,影响着居民的社交活动。此外,城市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历史文化遗产面临被忽视和破坏的风险,这在住宅区规划中尤为突出。

1 社区建设对城市规划产生的影响作用

城市规划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社区建设对城市规划产生的影响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具体而言,社区建设直接影响城市的空间布局和社会互动模式。合理规划的社区可以创造便捷的人流、交通流动,鼓励居民步行、骑行,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并且社区也是居民社交互动的重要场所,合理规划的社区可以促进邻里交往、社会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社区建设对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合理规划的社区可以保留绿地、湿地、自然景观等,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通过布局低碳、绿色的社区,可以减少能源消耗,提升城市的生态可持续性。一方面,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直接塑造着城市的形象。特色鲜明、有文化内涵的社区可以为城市增色不少,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社区文化活动、公共艺术品等也能丰富城市的文化氛围,并且社区建设在城市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规划合理的社区有利于居民更好地参与城市治理,提出问题、建议和意见。社区居民的参与可以推动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事务的落实,从而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良好的社区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产生积极影响。社区内的商业、文化、教育等设施可以为居民提供便利,同时也为城市经济注入活力。

2 城市规划设计视角下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从城市规划设计的视角来看,社区建设应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以确保社区的可持续性、功能完善性和居住质量。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社区建设基本原则:1)人本原则:社区建设应以人为本,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提供舒适、安全和有益的居住环境。社区规划应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设计公共空间和设施,以支持社会互动和文化活动。2)多功能性原则:社区应具备多样的功能,包括居住、商业、文化、教育、娱乐等。合理规划社区内的不同功能区域,提供方便的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减少通勤需求,增强社区的可持续性。3)空间分配原则:社区建设应合理分配不同类型的空间,如绿地、公共广场、交通区域等。绿地可以提供休闲和健身场所,公共广场促进社会互动,交通区域则要保障交通流畅。4)生态可持续性原则:社区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绿化设计、水资源管理、垃圾处理等方式,降低生态影响,提高社区的生态可持续性。5)配套设施原则:社区建设要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包括学校、医疗机构、商业中心等。这些设施不仅方便了居民的生活,也有助于吸引人们在社区内居住和工作。6)社会互动原则:社区规划应鼓励社会互动和邻里关系的形成。通过设置公共休闲空间、社区活动中心等,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7)高效用地原则:社区规划要充分利用用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过度扩张,优化建筑密度,确保社区的可持续性和资源节约。8)历史文化保护原则:在社区规划中,应充分考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营造有特色的社区氛围。

3 城市规划设计视角下住宅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单一功能化问题

在城市规划设计视角下,住宅区规划建设中的单一功能化问题指的是住宅区在规划过程中过于强调居住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的融入和多样化,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首先,如果住宅区周边缺乏商业、办公、娱乐等功能,居民可能需要远距离通勤,导致交通压力加大,交通拥堵情况恶化,并且由于缺乏配套商业设施和服务,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不得不远距离出行购物、娱乐等,造成不便。其次,大部分住宅区规划缺少公共活动场所和社交空间,居民之间的社交互动受限,社区凝聚力和邻里关系可能受到影响,在城市发展的影响下,多功能化的规划可能导致商业机会受限,降低了住宅区周边的商业发展潜力,也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最后,考虑到经济成本投入,目前住宅区规划建设的功能单一情况较为严重,单一功能化可能导致公共设施供应不足,如学校、医疗机构、公园等,影响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此外,缺少多样性的功能可能导致住宅区环境单一化,缺乏文化、艺术、娱乐等元素的丰富性,影响居住体验。在一些城市,由于土地稀缺,住宅区地价居高不下,从而导致无法为其他功能提供合适的用地,正是过于单一的功能化可能导致土地利用不均衡,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3.2 社会互动空间分配问题

在城市规划设计视角下,住宅区规划建设中的社会互动空间分配问题指的是社区内公共空间和设施的分配不足或不合理,影响居民之间的社会互动和邻里关系的形成。现阶段部分住宅区规划中可能忽视了公共广场、公园和休闲场所的设置,导致居民缺乏聚集和休闲的空间,限制了社交互动的机会,且如果社区内的设施和场所只集中在某一功能,如只有学校或只有商店,就会导致居民互动的机会受限,阻碍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一方面,传统的住宅区规划可能将不同功能的区域分隔开,如住宅区与商业区、公园等隔离,导致居民无法便捷地进行跨区域的社会互动,且社会互动空间的不足可能导致居民之间的邻里关系不够深入,缺乏互相了解和交流的机会,影响社区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如果社区内缺少公共设施,如社区中心、图书馆、运动场所等,就会限制居民在一个公共场所进行多样化的社交活动,部分封闭式小区的设计可能导致社区内部与外界的隔离,使得社区内的居民社交活动过于封闭,难以与城市其他地区互动。但是如果住宅区内私人住宅的面积过大,公共空间受限,就可能影响社区居民的社会互动和社交活动。

3.3 历史文化保护缺陷问题

在城市规划设计视角下,住宅区规划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缺陷问题指的是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和保护社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传统特色和文化元素,导致社区失去了独特性、历史性和文化内涵。首先,由于部分住宅区规划建设过程中,未对区域内的文化遗产进行充分调查和保护,导致历史建筑、文化景点等被破坏或遗失,且规划过程中忽视历史建筑、传统风格和地域特色,导致住宅区内的建筑风格同质化,失去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表现形式。其次,在规划过程中,设计与规划人员未将地域特色、历史背景等融入社区设计,导致住宅区缺乏具体的文化元素,显得缺乏个性,尤其是在一些历史文化悠久的社区,进行老旧建筑更新时,可能未考虑如何保留原有建筑的历史价值和风貌,导致文化传承断裂。历史文化保护不仅是保留,也需要活化利用。一些社区中的历史建筑可能被闲置,未能发挥其在社区文化中的作用。最后,在城市更新和拆迁过程中,可能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区域进行大规模改建,造成历史文化元素的丧失,缺乏历史文化教育设施,如文化陈列馆、博物馆等,使居民了解社区历史文化的机会受限[1]。

4 城市规划设计视角下住宅区规划建设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4.1 联系城市发展实际进行综合规划

在城市规划设计视角下解决住宅区规划建设中的问题,一个重要的策略是联系城市发展实际进行综合规划。这意味着将住宅区的规划与整体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考虑城市的长远目标和发展方向,以确保住宅区规划与城市的发展实际相一致。首先,需要将住宅区规划纳入城市的宏观规划体系中,确保住宅区的布局、功能与城市的整体发展一致。这需要跨部门合作,将不同领域的规划衔接起来,形成有机的规划网络,并将城市发展战略纳入住宅区规划,考虑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特点,确定住宅区的定位和功能,使其在城市整体中发挥合适的作用。其次,需要将住宅区规划与周边区域的规划相结合,考虑交通、设施等的衔接,形成一个区域一体化的规划布局,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确保在规划过程中,对城市的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确定住宅区的容量和适宜性,避免规划过大或过密导致环境问题。再者,还应该分析城市的社会经济需求,包括人口增长、就业机会等,为住宅区规划提供合理的发展依据,满足市民的实际需求,并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融入住宅区规划,强调节能减排、绿化环境等可持续性原则,保障住宅区长期发展。最后,需要规划住宅区内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疗机构、商业中心等,保障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减少对外部交通的依赖[2]。

4.2 建立参与式规划平台

在城市规划设计视角下,解决住宅区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建立一个参与式规划平台是一项重要的策略。这种平台可以促进各方的合作和参与,确保规划过程更加民主、透明、全面,从而产生更具共识的规划方案。城市规划部门需要建立一个涵盖政府部门、居民、专家、规划师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平台,以确保不同意见和需求能够得到充分考虑,基于数字技术和在线平台,建立虚拟的规划参与平台,方便各方在线参与规划讨论、投票、提出建议等。在平台上可以鼓励居民参与规划过程,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意见征集等,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将居民的声音纳入规划决策中,并邀请城市规划专家、环境专家、交通专家等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此外,还需要在平台上公开规划的决策过程、数据信息等,使所有参与者都能了解规划的进展和决策依据,对于部分建议数据,可以借助可视化工具如地图、模型等,让参与者更直观地了解规划方案,促进有效的沟通和讨论。为了确保参与互动能够顺利进行,还需要鼓励居民和社区成员更加积极地参与规划,培养社区参与文化,增强他们对规划决策的责任感[3]。

4.3 加强社交互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在城市规划设计视角下,解决住宅区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加强社交互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是一个关键策略,社交互动空间的合理设计可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互动和社区凝聚力的提升。首先,可以将社交互动空间设计成多功能的区域,适应不同年龄层次和兴趣,包括休闲、娱乐、健身、文化活动等,并创造舒适的环境,包括适当的绿化、座椅、遮阳设施等,使居民能够愉快地在这些空间中交流和休息。其次,可以考虑采用创意的空间布局,设置庭院、广场、花园等,为居民提供不同尺度和形式的社交互动场所,并在社交互动空间内设置社交设施,如休闲长椅、游乐设施、户外运动设备等,激发人们的社交活动,在此基础上将社交互动空间划分为不同的活动区域,如休息区、游戏区、健身区等,满足不同类型的社交需求。最后,还应该在社交空间融入艺术装置、文化元素等,营造独特的氛围,增加居民在这些空间中的互动体验[4]。

4.4 基于人工智能进行决策规划的优化

在城市规划设计视角下,解决住宅区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基于人工智能进行决策规划的优化是一项创新策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分析大量数据、模拟不同方案,并根据特定目标进行优化,从而提供更合理、可持续的规划决策。具体而言,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大数据,包括人口统计、交通流量、环境数据等,通过模拟不同规划方案的效果,预测可能的问题和风险,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生成多种规划方案并进行比较,找出最优解,考虑居民需求、环境保护、交通流畅等多个因素。借助人工智能,对规划方案进行可持续性评估,从社会、环境和经济角度分析其影响,确保规划方案的长期可行性。一方面,利用空间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住宅区内的道路布局、设施分布等,提升社区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另一方面,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参与式规划中,为政府、专家和居民提供决策支持工具,协助他们共同制定规划方案[5]。

5 结语

综上所述,社区建设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通过对住宅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本论文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解决策略,如加强社交互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基于人工智能的决策规划优化、建立参与式规划平台等。这些策略的综合应用将有助于创造更宜居、更具可持续性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我们应当不断借鉴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断创新,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住宅区城市规划居民
马来西亚捕获闯进住宅区的一头巨型鳄长约5米重约800公斤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石器时代的居民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无限追踪⑧
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创新设计思路
住宅区景观设计及施工的品质管理思考
浅析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