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培
国资委印发的《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央企强化成本管控,实现精益科学、注重源头的管控,着力加强产品研发设计、工程造价等环节的管理,实现前瞻性成本控制;抓好过程管控,通过科技创新、工艺优化、流程再造、采购协同、供应链管理、物流和营销渠道整合等方式,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明确要求,到2025 年综合交通运输基本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智能化、绿色化取得实质性突破,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和整体效益显著提升。
在传统企业成本管理中,“降本增效”重点关注对生产过程中料、工、费的控制,甚至存在“降本增效是财务工作” 的错误认识, 缺乏全局性系统思维。《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成本管控要实现“前瞻性成本控制”,其内核就是要求企业从全产业链的角度进行成本控制,抓好过程管控,通过科技创新、工艺优化、流程再造、采购协同、供应链管理、物流和营销渠道整合等方式,持续推进降本增效。 “大数据”时代,以信息技术为全产业链管理提供助力, 已成为央企降本增效的新趋势。
邮政企业为用户提供寄递服务时, 利用运输工具或人力, 按规定路线、频次、时限,在邮政网络节点之间运输邮件的途径,称为邮路。邮路按照管理层级可划分为干线(省际)邮路、省内邮路、市趟邮路、区趟邮路四类。市趟运输是同一邮区(一般为同城)内衔接处理中心、揽收部、大宗收寄中心和营业支局的纽带, 是寄递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趟运输成本是市级邮政企业的重要成本项目。
W 市邮政分公司准确把控市趟运输改革的难点、痛点,通过解析运输成本影响因子,靶向发力;厘清用车各节点岗位职责,制定预警红线;搭建数据模型,跨系统业财融合;创建可视化平台,满足各岗位使用需求;流程管控前置,实时纠偏;订单逐笔确认,闭环管理。 将成本管控渗透至市趟运输车辆调度的每一步操作,流程化管控、信息化赋能探索了市趟运输改革新路子,不仅实现市趟环节的降本增效,还推动了基层生产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
W 市总面积8569.15 平方公里, 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两江四岸、三镇鼎立”的格局,地域道路纵横交错。W市邮政公司下设13 个区分公司, 共259 个邮政网点、206 个揽投站,为全市1300 余万人口提供邮政服务。
W 市邮政公司设有8 个邮件处理场地, 市趟车辆直达39 个邮政营业网点、101 个投递站、212 个揽收点、3 个仓储中心,完成进出口邮件的提取和送交、上级邮区中心局和3 个同城分拨中心间的邮件盘驳、 市内报社报刊的运输工作。 其市趟邮路共428 条: 去程邮路144 条,返程邮路140 条,单程邮路144 条,运输线路交叉繁复,呈现“多中心、多品种、多频次”特点;邮运网络结构复杂,市趟运力组织困难。 邮政自有车辆154 台,以1.5—3 吨为主,单车装载率受限。当邮政自有运能不能满足业务量增长需求时,需通过运输服务外包弥补。
1.降本动力不足。车辆调度效率直接影响委办运输费用,但由于委办运费由用车需求单位(W 市邮政各区分公司)承担,调度部门主要职责是保证运力,因而满足于完成运输任务,创新降本动力不足。
2.管控手段落后。车辆调度部门以电子表单记录委办派车情况,用车单位不能实时掌握实际用车状态;另外,结算规则复杂,事后核对用车记录的过程冗长,时间久远、职责不清,企业只能被动承接成本。
3.管控能力不足。 高峰期邮件量猛增,场地瞬时处理能力不足,车辆无法入场卸货,需租用临时停车场过渡。 邮件处理时限被延长,会增加两类费用:一是外包车辆无法正常周转, 需按天向承运商支付压车①费用;二是临时停车场按占地面积及租用时长结算场地租金,若外包车辆无序停放增加占地总面积,就会增加场租。
W 市邮政分公司于202X 年成立市趟车辆调度管理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包括财务部门、信息技术部门、业务部门。 课题小组以市趟运输流程为驱动力,以系统思维模式贯穿市趟运输业务轨迹全过程,沿着“合同—订单—调度—成本”这条线,构建闭环管理的信息化车辆调试系统,推动目标整合、资源整合、流程整合、技术整合,实现市趟委办运输的降本增效。
W 市邮政公司在202X 年“双11”②生产预案中,预测全市揽收邮件业务量、进口邮件总量;将全市生产场地划分五类功能分区: 中心局处理点、 陆运中心处理点、区分公司加车揽收点、外场直发点、片区十个前置集包点。 根据各场地处理能力,预判高峰期出现邮件滚存的可能;综合考量场地储备、车辆储备、运输调度等各生产管理环节,做好应急预案。 通过深度业财融合,在信息技术部门有力支撑下, 实现对市趟运输外包车辆调度全流程精准管控。
1.“抽丝剥茧话加车”——分析运输成本要素。W 市邮政公司市趟运输加车有4 家外包承运商, 根据外包合同中委办运费计费条款,解析如下:
月委办运费=[A1×x1+A2×y1+A3×z1]+[B1×x2+B2×y2+B3×z2]+[C1×x3+C2×y3+C3×z3]+[D1×x4+D2×y4+D3×z4]
式中:A1、B1、C1、D1 为四家承运商日常每趟次运费报价;
A2、B2、C2、D2 为四家承运商在“双11”限定日期每趟次运费报价;
A3、B3、C3、D3 为四家承运商在“双11”旺季每趟次压车费用报价;
x1、x2、x3、x4 为四家承运商在非限定日期的实际承运次数;
y1、y2、y3、y4 为四家承运商在“双11”限定日期的承运次数;
z1、z2、z3、z4 为四家承运商在“双11”旺季发生压车的次数。
此外,运费模型中各承运商报价A、B、C、D 还需根据不同载重量的车型、运输距离远近(按50 公里区分)进一步细分,是一套完整的结算标准体系,对人工计算具有较大挑战。
综上,W 市邮政企业市趟运输委办运费的影响因子可分类为:
其一,合同内已明确约定的项目,例如:承运商运输趟次、派出车辆的车型、运输行驶距离、派出车辆被占用时长等。
其二,生产作业影响用车需求,例如:该趟运输邮件业务量的多少,决定申请车型;该趟运输邮件是否需要集包处理,决定运输终点站,影响运输距离。
其三,双方对结算条款的适用是否一致,也将影响成本。 例如:11 月3 日(限定日)区分公司预约用车、承运商在11 月4 日(非限定日)安排运输,适用什么标准? 11 月10 日(非限定日)承运商发出的车辆,在11月11 日(限定日)发生压车,适用什么标准? 承运商承诺车辆到达起点的时间,因司机逾期导致用车时间延长的,适用什么标准? 用车高峰期,承运商因动能不足, 派出车辆并非申请车型或调用了非合同约定车型,又适用什么标准?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如果合同条款不明晰, 必将在后期结算引发争议,因此需对合同空白点进行增补说明。
2.“量凿正枘绳墨引”——明确目标和责任。 市趟运输时长既影响邮件生产效率, 也影响成本费用,企业必须高效掌控。 在调研初期,综合分析市趟运输所涉及的部门、流程,评估管理重要性环节,理顺用车需求部门、车辆调度部门、承运单位、发寄场地、收货场地之间的关系。 将市趟运输全流程(从用车单位发起申请到卸货完毕)细分为10 个时间节点,明确各节点的责任单位、职责任务、时长上限等,优化系统操作权限和权责配置,打造精简高效的作业链条。 一方面是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 指挥调度中心办公现场设在业务部门,专班人员根据订单协调车辆调度、监督车辆运行; 各区分公司规范发起用车需求, 完成上货、卸货,实时确认订单状态;承运单位指定专人在指挥中心参与现场办公,完成车辆派单,协调车辆运行中发生的问题,完成出车任务。 另一方面是确定各环节时间记录。 以运费结算依据为对象,逐个步骤拆解各环节工序对运输时长的影响,绘制“市趟全程管控预警安排表”,这是实施前瞻性成本控制的重要举措。
市趟用车的10 个时点为: 区公司发起用车需求(时点0)、预约用车时间(时点1)、指挥中心审核并转承运商(时点2)、承运商分配车辆(时点3)、司机到达上货点(时点4)、装车后出发(时点5)、到达停车场排队(时点6)、离开停车场(时点7)、车辆到达指定地点(时点8)、完成卸货(时点9)。
上述流程中仅时点4—9 为外包用车计费区间,但九个时段均会影响用车效率,不可忽视。 财务与业务部门逐一分析、确定各段合理时长,绘制“市趟全程管控预警安排表”;工程师依此开发“系统订单全程管控预警”模块,实时记录分段时长,明晰责任,作为后期监督车辆运行质量的重要抓手。
3.“养在深闺人亦识”——强化数据和业务融合。系统运行之后即可收集大量数据,通过建立模型将原本毫无关联的庞杂数据进行精细计算,形成“大数据核反应堆”,源源不断地引导生产流程提效。
(1)建数据基础。 市分公司的市趟车辆辅助管理系统需提前预录各类信息,这是全流程信息化管控的前提:一是系统移植:信息技术部门开发程序,打通邮政集团公司寄递平台与集团车辆调度平台之间的数据壁垒,将前者的机构、网点、邮件等信息,和后者的承运机构、车牌号码、吨位等信息,维护至市趟车管辅助平台;二是手工补录:各区分公司提前预录上货点和卸车点地址, 承运机构需补充司机的手机号码,指调中心将合同结算规则交工程师导入系统,以便自动计算每趟次用车成本。
(2)用数据管控。 一是管控车辆运行时限:自有车辆安装GPS,外协车辆开发微信小程序“打卡”功能,准确获取邮路行驶时长; 二是管控车辆行驶途径:设立电子围栏,判断车辆是否抵达指定地点;三是分级设定系统权限:对于各种因素导致车辆未发出或更换车辆、更换地点等,系统指定人员可以修改对应信息。
(3)让数据说话。 市趟运输辅助系统记录的管理数据,均以表格化呈现、每日通过市公司微信小程序发布,为揽收经营和运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系统推送的管理表包括: 各区公司派车情况、车辆运行情况、分流处运行当日待卸情况、发往分流处累计待卸车量、分流处运行当日已卸情况、分流处运行累计已卸情况、各环节实时状态情况、当日市内盘拨承运商统计、累计市内盘拨承运商统计等通报,支持实时查看。
4.“运筹帷幄掌中宝”——建设可视化平台。 便利化是系统推广运用的前提。 指挥中心、各区分公司、各中转场地均对车辆运输查询和全程可视化管理有着迫切需求。 工程师在开发电脑端操作系统的同时,同步开发了移动端APP,实现车辆调度的远程、实时管理。
5.“各人需扫门前雪”——提升执行监督效能。 成本管控要渗透到市趟全流程的每一个节点,落实于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每一步操作之中。 合同约定车辆从到达上货点到完成卸货,超过24 小时即产生压车费用,每24 小时为一个计费单位。 建立车辆调度沟通群,提升监督效能,重点关注:运力资源集中调度、停车场现场管理、全流程时限管控、车辆型号准确核对和定期复盘管控效益。
6.“星移盘定度量衡”——完善成本闭环管理。 阶段性市趟任务结束后, 需全面核实用车信息、 确认计费。 系统导出的车辆信息表全面记录每笔订单的全环节时间(分运行总时长和压车时长),预计结算价格和压车费用。
区分公司可随时下载、逐笔核实订单详情,分步查验超时限的区间,分析原因、明确责任;对存疑订单向承运商提出申诉,对承运商造成的额外费用不予认可。核对结束,双方签章确认费用,如需调整的另签调整确认单。 沟通无误后,承运商开具发票,区分公司发起成本报账,完成付款。
W 市分公司处理场地的建设投产、生产经营强有力的组织实施、市趟运输的信息化全流程管控,三力齐发, 效果显著: 市趟运输业务量较上年同期增幅71.5%;市趟总成本较上年增幅51.5%,低于业务量增幅20 个百分点。其中,委办运费较上年仅降幅13.6%,远低于业务量增幅,效能提升率(成本节约率)33%。该系统已运用于W 市邮政日常化车辆调度中,形成常态化管理。
1.提高邮件发件率。 针对旺季生产作业量大、加车需求激增、 处理场地有限等特点,W 市邮政公司制定“一定双控”策略,即“以产定销,控流量、控加车”,按照“量能匹配、能效平衡”原则,根据实际处理能力倒排前端收寄流量, 动态调控加车数量, 全面提升邮件发件率,高效管控了加车费用、人工成本。
2.优化车辆调度流程。 在业、财、技共同研发车辆调度系统过程中,优化调度流程、明确岗位职责、考核到人(车),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环节授权有分工”;全链条各单位能动性得以调动,打通部门间信息壁垒、构建管理合力、发挥联运效能,不仅节约成本,也提升运能、减少资源能耗、打造绿色邮政。
3.提升停车场周转率。 调度中心通过调控邮件在揽收端及停车场存放比例,降低外包车辆的压车率,充分发挥“减压阀”作用,确保“既不停运、也不积压”,双11 期间停车场日均停车50—80 台左右, 高峰期场内115 台, 全程控制在100 台以内, 场地周转率得以提升,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将业务监督与风险管控嵌入市趟运输作业流程,借助科技实现逐单、逐环节跟踪、自动预警,杜绝管理“马后炮”;随时预结订单费用、掌握运能调度动态,完成手工时代“无法实现的任务”;与承运商对账、结算跨越式提速,充分维护企业权益、杜绝“糊涂账”;自主开发系统生成的企业成本库数据, 为编制财务预算提供重要依据。
由案例可得到启示:在现代国有企业治理中,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 而深化改革是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前瞻性成本控制,不仅仅是在财务报账阶段强化监督,也不仅仅着眼于成本绝对值的下降,而是将“系统管控思维”融入生产管理全流程,抓住影响效率的关键节点,梳理职责、流程再造,科技赋能抓源头、控过程,“业、财、技”三管齐下,协同发挥价值创造能力,降本增效将是“利器在手,效能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