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和提高文物保护意识的思考
——以河池市宜州博物馆为例

2023-12-01 00:25梁凤标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7期
关键词:宜州宣传教育文物保护

梁凤标

(河池市宜州博物馆,广西 河池 546300)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文物数量众多。文物是文化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文物就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保护工作任重道远。近年来,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日趋增强,文物保护不仅是文化领域的问题,也是全社会的事业。只有让更多的人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物,让文物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河池市宜州博物馆(下文简称宜州博物馆)作为地方性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文物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工作,在实际的文物保护工作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其中如何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知和意识仍是重中之重,对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已成为宜州博物馆工作的当务之急。

1 河池市宜州地区的文物古迹及建立宜州博物馆的意义

河池是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历史悠久,地处广西北部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人文资源。河池作为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曾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有着丰富的革命文物和历史遗迹,如红军长征的重要标志性地点—铜鼓山、邓小平同志旧居等。除革命文物以外,河池还有独特的传统民族文物,民族文化也是河池的一大特色。河池境内居住着壮族、瑶族、仫佬族等17个少数民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河池境内地形多样,结构复杂,风景秀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各具特色,市内文化活力十足,如水族的传统服饰和民居建筑以及壮族的舞蹈、歌曲、竹编手工艺品等。

河池作为当今仍保留着使用铜鼓习俗的地区之一,是世界上已知的民间传世铜鼓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被誉为“世界铜鼓之乡”和“中国铜鼓之乡”。河池的特色民居、东兰木偶戏等文化元素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河池市的革命文物和传统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对于维护地方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提高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宜州作为广西历史上的八大重镇之一,是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现有文物点111个,包括古遗址14处、古墓葬20处、古建筑35处、石窟及石刻36处、近现代主要史迹6处。为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宜州市自2011年5月开工建设博物馆,2013年4月12日宜州博物馆正式开馆,累计投入资金4500多万元。宜州博物馆综合运用实物、文字、图片、塑雕和现代媒体信息技术生动立体地展示了黄庭坚、徐霞客、石达开等历史名人眷恋宜州的足迹,展示了浙江大学西迁宜州办学的悲壮历史,还呈现了壮族歌仙刘三姐演绎的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更有30年前河池宜州市合寨村村民投票民主选举产生的“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开创了村民自治的壮举。馆内陈列着冯京祖父墓碑、寿星蓝祥(1669—1813)御赐碑匾、黄庭坚书法和汉代铜鼓等700多件珍贵馆藏文物,复原了庆远古城全貌、土司衙门立体三维影像等。

宜州博物馆肩负着保护和传承宜州地区丰富文化遗产的责任。馆内收藏的大量反映宜州历史、文化、民俗的珍贵文物不仅是宜州地区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深化人们对中华文化多元性的认识。宜州博物馆是人们深入了解宜州地区历史和文化的窗口,馆内收藏的文物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通过展览和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该地区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增进该地区民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了解。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州博物馆开展文物保护和传承工作不仅可以引领当地文化风潮,更可以营造全民参与的文化氛围,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软实力。此外,博物馆作为旅游景点之一,也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为游客提供了解该地区文化历史的途径,增强游客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体验,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2 当前河池市宜州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

一是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强。宜州地区的文化遗产大多位于农村和山区,由于村民缺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一些重要的文化遗产被破坏或遗失,如古建筑、石刻和古碑等。此外,由于文物保护涉及复杂的历史、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知识,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薄弱,甚至缺乏文物保护的基本常识,目前,宜州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待加强。

二是宣传教育形式单一、主题单调。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博物馆宣传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宜州地区目前的宣传教育活动主要依靠传统的媒体、讲座、展览等形式开展,模式单一,主题单调。没有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受众特点采取多样化的宣教方式。此外,宣传教育内容多集中在古建筑、文物保护的知识介绍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缺少多元话题和实践案例,难以吸引受众,引起共鸣。

三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相关法规。宜州地区文化遗产比较分散,监管困难,也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有效的监管措施,导致部分文物在移动、保存、保护方面出现问题,容易被人为破坏和盗窃。此外,由于一些重要的文化遗产位于商业区域或城市发展的重点地段,要保护文化遗产可能需要限制经济发展,使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政府和商业利益之间存在矛盾,导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难度加大。

四是资金及技术人才不足。文物保护是一项复杂、长期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河池市宜州博物馆2021年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预算编制说明》为例,2021年宜州博物馆获得财政拨款收入65.81万元,占部门预算总收入的100%,用于保证博物馆免费开放发生的项目支出21.96万元,用于保证博物馆日常运转发生的基本支出28.71万元。由此,可知当地政府的资金有限,难以满足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另外,一些私人投资的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在经济收益方面不明显,很难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目前宜州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设施落后、老化严重,无法满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再者文化遗产保护还需要在专业技术人才的配合下才能取得高质量的保护成果,目前宜州缺少经验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和技术人员,这也给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困难。

3 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及增强文物保护意识的对策

3.1 积极培育公众文物保护意识

公众文物保护意识对于维护国家文化自信、保护国家文物财富、传承文化与历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公众文物保护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效和成就,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培育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具体而言,可遵循以下方法。

一是开展文化遗产知识普及活动。宜州博物馆以举办文化遗产展览、文物保护知识讲座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普及文物保护的方法、常识等,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二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宜州中小学教育中,应将文物保护纳入历史和文化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文化自信心,积极开展研学活动,落实“第二课堂”的职责。同时,在社会场所也应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普及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宜州博物馆开展了“文博知识进校园活动—走进刘三姐小学”活动。

三是开展志愿者文物保护宣传活动。宜州博物馆可以组织文物保护志愿者团队,通过社区巡查、讲解等形式,向市民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发挥志愿者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四是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媒体建设。宜州博物馆通过申请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不断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关注、了解和参与文物保护,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五是开展文物保护主题活动。可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周、文物保护日、文物保护志愿行动等主题活动,宜州博物馆举办庆祝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推动文物保护工作。

六是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在宜州地区深入开展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公众的法律素养。

宜州博物馆为了提高人民群众文物保护意识,举办了“宜州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主题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解,通过宜州博物馆官网、微信公众号、当地新闻媒体等途径面向全市公众宣传和发布讲座信息,吸引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专家、学者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等多种形式展示馆藏文物以及文物保护工作的历史和现状等。如以馆内的三级文物宋代残陶魂瓶的修复过程为实例,向观众介绍文物保护的意义以及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文物修复的原则和方法等,讲座为公众提供了充足的互动和提问时间。通过此次讲座,公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增强自身对文物保护的重视,有效提高馆内的文物保护工作。

3.2 结合时代特征创新文物保护宣传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物保护工作日益重要,宣传教育是文物保护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创新文物保护宣传工作,我们就需结合时代特征进行策略性的优化,做到与时俱进。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采用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包括新媒体平台、公共媒体、社区宣传栏等,将文物保护知识和保护理念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宜州博物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复原了庆远古城、土司衙门三维模型,让观众身临其境,深入了解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和价值。还可以利用时下流行的短视频和微电影平台,如抖音、快手、腾讯微视等,制作一些文物保护主题的小视频或微电影,来传达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吸引更多年轻人和文艺爱好者参与到文物保护中。

宜州博物馆以清代粉彩瓷碟藏品为主题制作了文物保护宣传视频,视频从清代粉彩瓷碟的起源、制作工艺、流传历史等方面讲解了瓷器文物的独特之处,并强调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珍贵性,向观众展示文物保护的必要性,通过实例说明保护文物对于传承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视频还从室内环境控制、运输保护、展示和观赏等方面向观众普及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在视频的结尾通过文字和图像强调文物保护人人有责,强化观众文物保护意识。目前,该短视频被发布至宜州博物馆官方网站、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公众号上,呼吁不同观众群体共同参与文物保护,成为文物保护的守护者。

文物保护事业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还需不断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交流,坚持开展文物保护志愿者活动,让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越来越紧密,文物保护也成了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还要注重国际交流,不断学习、内化世界文物保护的经验和先进技术,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来推进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3.3 加强相关各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

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离不开相关文保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这需要各级政府文保部门加强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和重视,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来推进落实文物保护工作。

首先需要政策的引导,政府文保部门可以加大对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的投入,推动各行业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和支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业标准,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落实文物保护政策,建立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平台,积极宣传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文物保护意识。

其次,各个文保部门应加强合作,积极联动调配,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共同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监管执法等工作,增强民众文物保护意识。

再次,需要积极营造文化氛围,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文化遗产保护,注重文化遗产与城市环境、社会生活的融合,让文物成为社区和市民文化活动的核心和支撑。引导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挖掘文化遗产的历史内涵,营造全民关注文化遗产的氛围。

最后,应当积极深化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也是文物保护意识的重要载体。鼓励文化企业开发同文物保护相关的权益性产品与服务,使文物保护适度商业化、市场化,培养更多的文物保护人才,使文物保护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文物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目前,宜州博物馆与其他文物保护部门已经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文物保护、修缮和研究等工作。此外,宜州博物馆还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教育工作,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并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不断扩大自身的文化影响力。另外,宜州博物馆还实施了数字化战略,将馆内的珍品数字化,并在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辟虚拟展厅,将大量数字珍品和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这种数字化战略不仅提高了宜州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还能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

3.4 借助客观条件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一是完善文物保护设施。文物保护设施是保护文物的重要条件之一,只有文物保护设施完善,才能更好地保护文物。对于保护级别高的文物应该提高保护标准,设置安保措施,如传感器、硬件限制系统等,并确保设施良好运行,或在文物保护区域内增设文物保护标志、文物保护警示牌等,让公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他们对文物价值的认知,并增强保护意识。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通过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等手段保护文物,助力文物保护工作的创新。此外,加强文物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可以避免文物受到环境污染和自然风化的侵害,提升文物保护工作水平,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和认知。

三是发挥文物保护的经济价值。加强对文物保护区域文化旅游开发,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公众在游览、观赏文物的同时,增强文物保护意识。通过展览、文化旅游、文创商品销售等形式,可以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吸引更多人关注、参与文物保护。

四是加大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通过捐赠、专项资金、文化产业等多种渠道积极筹集资金,提高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宣传和推广的资金预算。

4 结语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物资源,保护好这些文物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软实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宜州博物馆而言,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引导公众了解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意义,增强文物保护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广大市民的文化素养提升。

猜你喜欢
宜州宣传教育文物保护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名胜古迹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广西宜州中药街药用植物调查及资源保护探讨
生态长寿地之印象·宜州(风物篇)
生态长寿地之印象·宜州(人文篇)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