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随着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和持续深化改革,企业发展呈现跨行业、跨地域、多元化等特点,所面临的经营管理风险也随之加大。作为国有企业纪检机构,结合实际,探索构建行之有效的大监督格局,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这是为国企改革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举措。文章从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格局的意义入手,分析了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中心任务,对构建多维一体的大监督工作格局、以精准有力监督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国有企业;大监督;构建
一、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格局的意义
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格局,是落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委(党组)要发挥主导作用,统筹推进各类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1] 作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结合实际,探索构建行之有效的大监督格局,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立足点和着力点。
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格局,是新阶段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格局,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将构建大监督格局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营造更加有序高效、纪法昌明、充满活力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促进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企业治理效能,为创建一流企业提供坚强保障[2]。
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格局,是推动纪检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工作报告主题为“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这是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国企纪检机构作为履行监督专责的政治机构,推动监督工作全面覆盖、实现从有形到有效的重塑是摆在首位、必须抓好的重要任务,是实现纪检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监督基本职责、落实监督“第一职责”,把监督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二、国有企业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监督存在责任链条松扣,压力层层衰减现象
各业务部门监督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有的部门对监督工作不研究、不分析,造成管业务不管监督,行权不控制风险。基层党组织监督责任没有完全压实,党组织负责人是监督工作“第一责任人”定位不准,领导干部监督工作“一岗双责”履行不到位,纪检委员监督首责意识不强,日常监督工作中被动应付多、主动思考较少。
(二)监督人员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监督发现问题精准度不够高
企业监督虽然实现了有形覆盖,但由于监督人员力量不足,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监督工作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监督意识不强,监督工作走过场,不愿监督;碍于人情,怕得罪人,不敢监督;工作方法简单,不善于发现问题,不会监督等。
(三)监督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健全完善,监督合力作用发挥不够突出
具有监督职能的纪检、审计、人事、财务、法律等岗位,分属多个业务部门,协作意识不强,缺少统筹部署,监督力量得不到有效贯通衔接。有的单位还存在“捂盖子”、推诿扯皮等现象,监督深度、广度和力度受限,极大地制约了监督合力的提升。
(四)问题整改不够到位,长效机制建立相对滞后
监督工作效能一分在发现问题,九分在问题整改。然而很多时候,存在一查了之的情况,对于监督发现问题研究不多、分析不深,对问题背后的责任缺失、体制机制性障碍、企业治理等深层次问题扫描诊断模糊不清,造成问题整改不深不细,透过问题补短板、强弱项用力不准,通过建章立制抓防范功夫不深,同类问题重复发生。
三、构建大监督格局的实施路径
建立大监督工作机制,就是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协同职能监督、业务监督、群众监督、廉政共建双向监督、“联动廉控”监督、专项检查、巡视巡察等,通过纪检部门统筹协调、职能部门专业管控、重点环节专项监督,建立全面监督检查、问题协商处置、信息成果共享、监督质效跟踪联动机制,推动监督工作与生产经营相融相促,打造风清气正的优良政治生态和阳光规范的高效运营生态,以精准有力监督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充分发挥大监督机制各监督主体专业作用
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监督作用,制订行之有效的监督工作清单,各级班子成员要经常性互相提醒,通过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经常性谈话等方式,实施常态化、清单化监督。发挥好专职监督作用,纪委办公室、计划财务部、组织人事部、企法部等职能部门要切实发挥专职监督优势,发挥好再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公司管理和治理體系中的风险隐患和问题,对症施治。发挥好业务监督作用,业务部门要坚持履职与监督并重,做到“管业务必须管监督”,坚持制度与监督融合,做到“监督要求写入管理制度”,坚持流程与监督同步,做到“明晰风险,事先防范”。发挥好群众监督作用,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制度和公开制度,实施党务公开、企务公开,通过建言献策、座谈会等方式,畅通民主管理渠道和群众监督渠道。发挥好廉政共建双向监督作用,与保运及协作单位建立廉政共建机制,通过交流互访,共享廉情信息,双向互动监督,实现监督效能提升。发挥好项目“联动廉控”监督作用,重点围绕采购招标、项目管理、物资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以组织牵动、沟通互动、工作联动和创新驱动为手段,与项目参建各方纪检机构建立横向到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纵向到作业队、专业组、基层单位的“联动廉控”监督体系。发挥好专项检查作用,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重点领域、关键岗位、作风建设等方面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深化运用专项检查成果,通过约谈提醒、下发纪律检查建议等方式,督促履职履责,防范风险。
(二)充分发挥大监督机制协调联动作用
建立健全“纪委书记负总责、纪检部门组织协调、相关单位通力协作”的大监督工作机制,努力实现监督资源的整合优化运行。以协调小组为纽带,加强与职能部门横向监督。制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协调小组工作规则,推进实施协调小组联合监督、线索移交、问题协商、例会研判等工作机制,促使各监督主体统筹衔接,监督工作贯通协同,监督成果大家共享,与业务监督协同互补。以信访举报为纽带,加强与职能部门重点监督。严格落实“一案三查三推进”,分析问题线索所反映的选人用人、物资采购、招投标、项目建设等领域存在的廉洁风险及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及时与职能部门沟通反馈;各职能部门积极发挥协同监督作用,认真梳理、完善制度规定,强化纵向监督和过程管控,不断提升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质效。以巡视巡察为纽带,加强与职能部门联动监督。以巡视巡察为契机,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挖掘普遍存在的全局性、系统性问题,在狠抓问题整改的同时,要求各对口专业职能部门提高站位,统筹谋划,举一反三,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出现,形成“横向全参与、纵向全链接”的监督工作格局。以专项检查为纽带,加强与职能部门专项监督。进一步加强与党建、组织人事、财务、审计、安全、供销等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凝聚监督合力,强化对合同管理、“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安全生产等方面的专项监督检查,实现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关键少数”的实时、动态监督,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格局。
(三)充分发挥大监督机制优化提升作用
建立“计划清单、问题清单、线索清单、整改清单”,明晰职责,协同联动,形成从计划、实施到改进提升全流程跟踪问效。每年年初制订计划清单,明确监督工作重点、监督项目及责任主体等,按计划有序推进;每个监督项目完成后,形成发现问题清单,下发监督检查建议书,向被监督单位反馈,向有关职能部门通报;针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线索建立线索清单,移交公司纪委处置,严禁业务部门擅自处理或隐瞒不报;汇总被监督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意见形成整改清单,明确整改内容、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等,实行销项管理。充分发挥“四个清单”的提领作用,形成闭环管理,促进各监督主体协同发力,有机贯通[3]。同时,进一步拓宽监督范围,从过去主要由纪检机构开展监督检查、执纪审查等,拓展到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方位监督,最大限度地实现监督互动,优势互补,从机制上完成由专业化管理向系统化控制转变,着力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监督网络体系,提升监督工作的综合效能。
(四)充分发挥大监督机制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建立大监督机制的目的是堵塞管理漏洞,促进管理提升。聚焦各类监督发现的问题,深挖其产生的原因及制度机制的缺失,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履行监督职责,督促立行立改,跟踪问效,强化警示教育,用好整改成果,推动尽快建章立制。同时,为提升监督质量,强化各监督主体责任意识,每个监督项目结束后,围绕完成情况、监督效果等开展质量评估,提炼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深入查找问题不足,狠抓整改落实,严肃问责。把问题整改与加强监督监管、健全管理机制结合起来,督促推动责任主体以督促改、以督促治,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把大监督与管理提升贯通起来,使监督体系更好融入企业治理体系,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大监督机制系统化、长效化运行,切实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纪律保障。
四、构建大监督格局的保障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厘清责任界限
围绕构建大监督格局要做好顶层设计,编制方案和指导意见,成立公司监督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监督日常工作。充分整合职能监督资源,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职、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大监督格局。要明确监督主体的责任范围、监督内容和方式等,厘清责任边界和衔接,增强监督工作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确保监督工作程序清、责任明[4]。将大监督机制向基层推进,强化垂直管理,对基层配备专兼职监督员等做出体系化安排,推动大监督工作向基层延伸。
(二)强化思想认同,加强宣传教育
开展大监督工作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构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协调机制,将廉政教育贯穿始终,发挥廉洁文化感染与浸润作用。利用展板、信息平台、知识答题、讲座、提醒谈话、廉洁文化作品创作等方式,开展廉政教育,宣传廉洁文化,加强对大监督目的意义、原则要求、运行机制、制度保障等宣贯,强化职能部门监督主责意识和“我要监督”理念,树立“集合监督”观念,消除壁垒,以思想认同促行动自觉,提升监督质效。
(三)完善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制订《大监督工作实施意见》,明确监督主体、职责、内容等,将党内监督、职能监督、廉政共建双向监督、群众监督等整合为统一的监督体系。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协调小组等工作机制,制订相关工作流程,规范运行。全面对接业务流程各项制度文件,聚焦问题漏洞,建章立制,并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考核。将廉政要求嵌入业务制度,从源头上推进风险管理,推动“廉政要求进制度、廉政承诺进合同、廉政警示进业务”的监督管控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大监督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四)抓好队伍建设,打造监督铁军
配齐配强监督人员,选配各领域工作经验或专业背景丰富的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工作,提高监督专业性。提高政治监督能力,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监督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政策理论、党纪党规中吸取“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和敢于动真碰硬的斗争精神,敢监督、真监督,将对党忠诚转化为履职尽责的担当作为。提升履职能力,加强学习,分层分类,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以干代训等长效机制,抽调基层监督人员参与到监督检查、巡察等工作中,在实践中提高监督本领。
(五)做实考核分析,严肃追责问责
加强过程管理,开展监督项目质量评估,对不重视、落实慢、效果差的监督项目,对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追责[5],强化监督意识和领导责任;对监督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表彰先进工作者,对落实不到位的监督人员进行约谈,剖析原因,问题突出的严肃问责,有效根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顽疾,推动大监督工作动真碰硬。对在监督过程中责任单位整改不力问题,不仅追究当事人责任,还要追究主體责任和监督责任,深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深化运用“四种形态”,以严肃问责倒逼高效履责。
结束语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企业纪委作为开展监督工作的专责机构,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主导引领作用,整合内部监督资源,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构建全主体、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全手段的多维一体大监督工作格局,以强有力监督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华.“大监督”工作格局的实践探索[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5):54-57.
[2]吕南宁.构建大监督格局 提高监督工作质量研究[J].管理纵横,2020(8):23-26.
[3]储德中,郭削兵.构建“大监督”体系为国企改革和发展保驾护航[J].现代企业,2019(6):51-52.
[4]王德峰.新时代关于构建企业“大监督”机制的思考[J].法制博览,2019(12):284-286.
[5]耿津.构建“大监督”体系:以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黄河钻井总公司为例[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8(5):3.
作者简介:张洁(1987— ),女,汉族,内蒙古凉城人,国能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政工师,硕士。
研究方向:纪检、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