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 用人导向 干部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因此,要“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2023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把好选人用人关,提出了“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的重要要求,即注重选拔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干部,坚决不用政治上的“两面人”;注重选拔知重负重、开拓奋进、关键时刻能扛硬活打硬仗的干部,坚决不用不敢担当、不愿负责、关键时刻临阵退缩的人;注重选拔具有顽强斗争精神、过硬斗争本领、经受重大斗争考验的干部,坚决不用在斗争面前明哲保身、爱惜羽毛、左右摇摆、骑墙观望的人;注重选拔严守纪律和规矩、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干部,坚决不用华而不实、投机取巧、以权谋私的人。“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的用人導向旗帜鲜明、操作性强,集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于一体,是我们党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明确要求。“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对新形势下更好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有力推动党的事业蓬勃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首先强调把好“政治关”。无论选拔任用哪个层面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强调其政治素质。政治素质过硬,既是新时代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更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什么样的人?就是要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政治标准是硬杠杠。这一条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如果政治不合格,能耐再大也不能用。”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干部,需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政治素质和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判断一个干部政治素质是否过硬、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考察其政治上是否绝对可靠,是不是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有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看是否能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是否能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能否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否能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否能够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能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与规矩,以及是否能坚持原则、善于担当和勇于作为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管干部原则指引及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得到扭转,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焕发新气象。反观被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有的存在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的现象。有的存在“两面人”现象:例如,极个别党员干部政治上不够可靠、对党不够忠诚,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不信马列信鬼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大谈理想主义、公道正派,背后骄奢淫逸,大搞利己主义,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极个别领导干部权欲熏心,自立标杆、唯我独尊,表面任人唯贤唯德、五湖四海,背后却大搞严重违反党纪国法的动作。无论是哪种“两面人”,都破坏了党的团结、败坏了党的形象、侵蚀了党的执政之基,阻碍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政治上的“两面人”善于作秀,尽管表现出“好的一面”,但再好的伪装也终究是伪装。在选人用人中,需要及时把“两面人”识别出来、清除出去。
面对当前的形势和高质量发展任务,党员干部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为防止“两面人”混入干部队伍中来,组织部门在选人用人时需要以政治标准为先,注重选拔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干部,为党和事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干部人才提供保障。
“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强调要把好“作为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干部在工作中需要把干实事放在首位,作为干部需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掌权不想负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关键时刻临阵退缩,那就没有资格做领导干部。为了树立重担当、重作为的导向,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以引导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需要注重选拔贯彻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部署态度坚决、执行有力、卓有成效的干部。需要对那些知重负重,奋战在改革攻坚深水区、基层治理第一线、关键领域主阵地、急难险重前沿的干部给予更大的关心与关注,让那些扎根基层、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干部安心、安身、安业。需要培养选拔那些勇于改革创新、善于应对挑战、敢于攻坚克难的干部。需要大力选拔那些能够在关键时刻扛硬活、打硬仗,尤其是在关键性、临时性、突发性工作中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甘于奉献的干部。在选人用人中需要树立敢担当、善作为的正确导向,引导干部自觉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让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吃苦者吃香。
当前绝大多数干部都是敢担当、善作为的,但仍有极个别干部奉行“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所谓“为官之道”,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现象仍然存在。有少数干部怕担责、怕风险,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以保“乌纱帽”安全为先、求稳怕乱思想严重,秉持“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理念,甘于平庸、不思进取,追求安稳、“佛系”“躺平”,对自身要求不高、对工作难题破解不力,在事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上只谈风险不拍板、只讲规划不落实,导致贻误改革时机、错失发展良机。个别干部不愿负责,“躲”字当头、“推”字当先,碰到困难不是想着如何妥善解决而是想方设法绕着走,既“正向避责”,对下不想揽事、碰到问题往下推,对下级反映的问题不闻不问、故意拖延,在日常工作中消极怠工、敷衍了事、推诿扯皮,又“反向避责”,对上不想担责、遇事逐级请示,落实上级指示简单照搬、应景造势、浮于表面,执行重点工作无特色、少亮点、打折扣。少数党员干部关键时刻临阵退缩,不愿挑担子、不敢打硬仗,习惯于动口不动手、在岗不在位、出工不出力,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只想做“老好人”,面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应急任务站不出来、顶不上去,致使小事拖成大事、大事酿成大祸。这些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贻误了党的事业、侵害了群众利益、损害了干群关系,必须坚决处理。组织部门一方面需要严惩不敢担当、不愿负责、关键时刻临阵退缩的人,更为关键的是要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善谋勇为的干部,把这些知重负重的“干将”、开拓进取的“闯将”、关键时刻扛硬活打硬仗的“能将”选配到各级领导班子中,调动广大干部主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凝聚人心,引导他们全身心投入干事创业中。
“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强调要把好“品行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斗争”不是狭义的逞强好胜、好勇斗狠,也不是以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为导向的争夺,而是迎着遇到的矛盾、困难和风险去奋斗。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样是衡量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标准,在选人用人时更需要注重考察党员干部面对矛盾时是否敢于迎难而上、敢于较真碰硬,面对任务时是否敢于尽责尽力、善作善成,尤其是在复杂形势、任务繁重、条件恶劣等环境中是否能够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更加需要发扬斗争精神,将具有顽强斗争精神、过硬斗争本領、经受重大斗争考验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为党和事业发展需要提供坚实的干部人才支撑。
然而,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仍有少数党员干部缺乏斗争精神、斗争意识,不想、不敢、不能、不善斗争,在斗争面前明哲保身、爱惜羽毛,只做“老好人”,个别干部左右摇摆、骑墙观望,甘当“墙头草”。少数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矛盾问题就回避,分不清是非、辨不明方向,只求事事过得去,搞一团和气,由此导致矛盾不仅得不到解决反而日积月累,最终引发更严重的后果。还有少数干部在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受到损害时,不愿意当“包公”,不敢动真碰硬,只想做“太平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会越来越多,在各种斗争考验面前,党员干部如果缺乏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既影响自身成长,还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鉴于此,在旗帜鲜明的树立选拔具有顽强斗争精神、过硬斗争本领、经受重大斗争考验的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的同时,也需要识别那些在斗争面前明哲保身、爱惜羽毛、左右摇摆、骑墙观望的人,净化干部队伍,以正确用人导向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强调要把好“作风关”。国因法而治,党因规而强。“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一个有凝聚力的党、一个得民心的党,必然是守纪律、讲规矩的党。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法宝,理应成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鲜明导向。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下,注重选拔严守纪律和规矩、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干部,将守纪律、讲规矩的选人用人标准旗帜鲜明地树立起来,将“三严三实”作为党组织选拔任用干部的工作指引。“三严三实”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言简意赅而又内涵深刻,可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事成在于严,业兴在于实。注重选拔严守纪律和规矩、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干部,就是需要将那些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然而,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仍然有少数党员干部没有深刻领会、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不仅不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规矩,反而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华而不实、投机取巧、以权谋私的问题。极个别党员干部喜欢在干事上“装样子”,热衷于“说给群众听”但不“做给群众看”。少数干部在做的过程中热衷于大干快上、装点门面,表面上看起来勤勤恳恳,实际上存在的问题、漏洞很多。少数干部缺乏脚踏实地做事的精神,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喜欢投机取巧、不顾实际,想通过走捷径来实现短时间内出政绩的目的。还有极个别干部更是将公权力异化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进而滥用权力、设租寻租,甚至通过官商勾结、利益输送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在选人用人中,需要将是否遵守党的纪律规矩和践行“三严三实”作为衡量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准则,注重将严守纪律和规矩、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干部作为优先提拔对象,同时也需要识别出那些在工作中华而不实、投机取巧、以权谋私的人,及时将他们清除出干部队伍。
第一,突出政治素质,明确用人“硬标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政治素质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具体存在的,其早已融入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的言谈举止之中。精确识别和评估一个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只有明晰政治标准的深刻内涵和具体表现,把原则要求深化为内容细则,为精确评估考核政治表现提供具象化、可操作的考核体系,使政治素质不停留在嘴上、不局限在纸上,才能将把好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关落到实处。
首先,以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党纪国法为依托,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以有没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基线,完善政治素质考察评价方法,深入考察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其次,加大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力度,多方面考察干部政治表现,注重选拔那些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干部,对政治素质不合格的人坚决实施“一票否决”,确保把政治上的“两面人”识别出来、挡在门外。最后,进一步强化干部政治素质教育培训,优化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坚持把政治素质贯穿干部培养全过程,结合线上教育平台和线下理论学习,教育引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第二,优化激励机制,夯实用人“压舱石”。选人用人是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能否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将直接决定一个地方或部门内能否形成良好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净化用人歪风邪气,在结合日常奖惩考评基础上突出对干部的正向激励,对破除以“为官不为”为代表的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现象和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首先,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总要求,优化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坚决不用畏首畏尾、患得患失、胆小怕事的人。更为关键的是要保护那些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打消他们害怕因无意过失或创新失误而被惩戒的疑虑,旗帜鲜明地为那些敢担当、勇负责、善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其次,完善干部履职尽责评价体系,综合年度考核、任期考核、擢升考察等多元途径,结合民主测评、民意反馈、个别谈话、专项调查的叠加效应,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将干部日常行为表现信息记录在册,推动多角度、近距离、科学化考察评价干部日常的“德、能、勤、绩、廉”,凭实干看良才、以实绩论英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最后,灵活选用干部是增强队伍生机活力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机制,细化明确不敢担当、不愿作为、懒政怠政的情形标准,及时认定并适时调整工作不力的干部,严格落实有权必负责、失责必追究。组织部门需要坚决执行、长期坚持干部能上能下制度,通过定期盘点、汇总、通报不称职的干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良好环境,激发干部主动性创造性。
第三,坚持事业为上,树立用人“风向标”。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面对新征程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和未知因素考验,需要坚持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导向。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导向鲜明亮出来、立起来,融入选人用人全过程,使斗争精神成为干部的价值追求和鲜明特质。
首先,探索建立特殊场景下的一线干部考察机制,借助上级专项调研、倾听群众声音等方式,重点关注识别斗争面前敢冲敢上的干部,优化干部考评实践,为选人用人提供重要参考,真正发现干将良才,让好干部脱颖而出。其次,选出来的干部不仅要有担当之志,更要有担当之能。秉持人事相宜、人岗匹配等原则,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考虑干部素质和能力,配齐配强干部。最后,探索建立干部品质素养和专业本领的动态评估与分析预判机制,有针对性地培养补充能豁得出、冲得上、拿得下的干部。优化干部教育培养实践路径,统筹岗位需要与干部成长,年轻干部要经过基层一线、艰苦地区、重点项目等吃劲岗位历练,通过“墩苗”等实践考察干部工作能力水平,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做到早发现、早培养,从源头补上精神短板、本领短板、经验短板。
第四,从严从实管理,念好用人“紧箍咒”。选人用人是否从严从实、是否公平公正,对于能否切实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维护良好政治生态意义重大,更关系到事业成败。有效监督是权力规范行使的必要保证,将选人用人置于全过程监督之下,强化领导干部选用监督管理。扎紧干部选用管理制度的笼子,努力营造能監督、敢监督、常监督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干部选用工作监督质量,推动选人用人风气持续好转,以选人用人监督管理的新气象新作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首先,明确纪律红线,坚守法律底线,健全选人用人监督机制,加强执行检察监督力度,以提高干部选用公信度。通过构筑干部监督“防火墙”,及时发现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持关口前移、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对华而不实、投机取巧、以权谋私的人做到尽早发现、坚决不用、尽快清除出干部队伍。其次,强化组织层面自上而下的监督,推行权力清单、选任纪实、责任追究等制度,用好巡视巡查、个别谈话、专项治理等方法。在班子换届、岗位交接、重要节日、红白喜事等重要时间节点实施跟进式、常态化监督,以信息推送、会议宣传、案例通报等形式对干部予以提示警醒,对选人用人中出现的违纪违规现象予以坚决打击。最后,完善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重要岗位干部任前公示、经济责任审计审查、干部外出报备等多元监督渠道,借助热线电话、网上反映、信访举报等方式搭建监督信息系统平台,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听弦外之音、察不言之情,实现对“工作圈、朋友圈、生活圈”的全方位监督,助力选人用人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上海市创新政策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孟令航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AZD020)阶段性成果和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创新项目和智库引导项目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蔡奇、李干杰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党建研究》,2023年第8期。
②《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领导同志分别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团分组审议》,《人民日报》,2016年3月7日。
③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
④刘帮成:《基层“反向避责”现象的表现与行为逻辑》,《人民论坛》,2021年第12期。
⑤刘帮成:《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人民论坛》,2021年第34期。
责编/谢帅 美编/王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