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e
“城市艺术微空间”打破古典与时尚,想象与现实的壁垒。
南昌路,既有梧桐掩映的幽静雅致,又有市井烟火的朴素质感。虽然只是一条小马路,却向来为上海市民所钟爱。
现在,它又多了一重“小确幸”“小欢喜”般的吸引力:一阵阵由“城市艺术微空间”吹来的清新艺术之风,满足了当代都市人心底某种隐隐的期待。
微空间近期推出的展览,名“李磊和他的朋友们”“惊奇之地”,主办方则是“专业对口”、满溢文艺气息的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和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展览地点分布在南昌路茂名南路至瑞金二路之间的五个街面房,小巧玲珑;而展览内容十分丰富精彩,可谓“螺蛳壳里做道场”“小中见大”——小小的空间载体,容纳了大大的艺术理想。
展览上,你会看到艺术院校的学生对当代绘画语言的生动尝试,并不断拓展绘画的边界,完成大量有趣的衍生设计作品。你还会看到一场纸本艺术的盛宴:一道道纸上的水墨、纸上的丙烯、纸上的水彩、纸上的兰晒、纸上的剪贴……人类最熟悉的传播介质与青年艺术家的灵感激情擦撞出明丽的火花,让来访者的眼睛不能不为之一亮,“有点儿意思,好玩”!
古典与时尚,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壁垒被朝气蓬勃的创作力打通了。毕竟,在艺术的世界,又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而与上海美术学院人文环境研究联合工作室负责人马颖老师聊天的时候,我获悉了更多关于城市艺术微空间的动人故事。
南昌路位于衡复风貌区核心带,是上海“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随着“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建设,道路沿线及周边地区点状更新,名人故居、红色旧址,伴以推窗可见的口袋公园、新式店铺,使得宁静、浪漫、文艺愈发成为这条小马路的“关键词”,凸显别样的海派风情。
2021年,中共上海市委发布《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指出要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相结合,探索上海城市文化的新打开方式、打造市民可亲近、可参与、可展示的文化新空间。把握契机,上海美术学院人文环境研究联合工作室遂以“CO-O街区共运计划”为主题基底,参与了各项街区更新事业,以“艺术唤醒”的设计理念,留存街区生活记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植入艺术美学潮流。因地制宜,治微激活,建设“小、灵、活”的嵌入式街区微更新。将沿街的绿地串联起来,打造街区花园、花墙、地刻印记,更新陈旧设施,形成串联街道、生活、文艺的“人文花街”。
南昌路“城市艺术微空间”近期推出的展览,“李磊和他的朋友们”“惊奇之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南昌路上的若干“闲置一隅”惊艳变身“城市艺术微空间”。瑞金二路街道非常支持这种街区空间更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受到街道鼓励、参观者点赞的工作室,后将城市艺術微空间从一个慢慢拓展到了六个。
“我们就是主打‘让艺术走进社区’的概念,想把这些微空间串珠成链。谁说艺术总是阳春白雪、高高在上的?艺术可以亲民,多样的艺术形式与艺术探索可以离上海人的生活很近很近。”谈及南昌路上的城市艺术微空间,马颖如数家珍:“296号和312号以学院派艺术为主,经常举办各类插画展、摄影展等;今年3月,‘布得了’非遗遇见南昌路崇明手织布艺展在296号亮相,大家反馈很好。300号以多媒体视觉艺术为主,今年已经办了两场数码展啦。139号是‘设计好物集’,以设计师衍生产品为主。而152号融合‘文旅咨询服务、社区探寻导览、人文艺术展陈、公益文化沙龙’四大功能,成了‘瑞金·人文会客厅’。137号呢,比较特别,是上海特殊关爱基金会的一个公益窗口,专门展示特殊群体小朋友的艺术创作,像图画、泥人、刺绣之类……每个空间每个月都有不同主题、不同侧重的展览,为附近居民、楼宇白领和往来游客提供了多元的文化服务。”
老唱片展,旋律醉人,舞姿翩跹。
马颖指出,政府提供了场地资源,而“CO-O街区共运计划”搭建的是“艺术共享平台”。无论是上海美协副主席李磊及著名画家焦小健、曲丰国、潘文艳等大咖,还是平凡如你我他这样的“无名之辈”、普通百姓,只要热爱艺术、确有值得展出的作品,那么城市艺术微空间都欢迎,“不设门槛!”。“比如最近有个住在附近的爷叔发了几张他的摄影作品给我,我一看,咦,O.K.呀,完全可以展出的。我们永远提供最有张力的舞台,永远乐意把美好的东西分享给城市的街区、城市的居民。”
时不时为周边居民腾出一些活动的免费名额;非遗展的时候教他们做手工香袋、小玩偶;老唱片展的时候爷叔、阿姨伴着黑胶碟里的音乐情不自禁翩翩起舞……城市艺术微空间浓浓的文艺范、人情味,让可爱的居民朋友们愈发欢喜、愈发起劲,不少退休的“年轻老同志”,还主动提出当志愿者。微空间正逐步真正融入街区,成为点亮精神生活的活力因子。
“我们的更新,是城市软实力的更新。”马颖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是啊,城市的更新,不仅仅是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越拓越宽,除了硬件的完善,城市需要强化自身的文化软实力。
今年9月,南昌路139号正在举行的“街区更新设计展”,向广大市民展示街区更新中的设计作品及理念
“CO-O街区共运计划”曾与新民晚报携手,面向全国征集以苏州河为题的诗歌,结果收到1400多首作品,最远的来自乌鲁木齐、内蒙古。最终,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和诗歌协会组织的评审会,从中挑选出最优秀的30首。通过艺术装置的形式,中文、英文、盲文对照,这30首诗歌,在苏州河边的栏杆上留下深深的痕迹。“我们还请了光影之声团队(无障碍影视文化发展的专业团队)做了配乐朗诵,扫码后能听。这么一来,视力正常者能看到,盲人能摸到,听力正常者能听到。这是技术的魔力,更是艺术的魔力。”
非遗展相关活动上,爷叔阿姨大显身手。
西凌家宅路是社区型街道,上海唯二的骑楼建筑。“CO-O街区共运计划”便充分提炼这条马路的特色,从“家”出发、以“家”为主题,结合花园景观设计,形成街区家具环装置,强化了空间的整体性、归属感,打造场所IP标志。形形色色的菜场,街坊邻居在小店吃早饭的情景,所有令人难忘的生活瞬间,都将成为一幅幅上海味道的墙画……
此即为“城市软实力更新”的典型样本。你以为它琐屑而甜美,其实它强大而温暖。它可能是当代都市人花大价钱都买不到的“真·开心”,如潺潺細流,缓缓地滋润了那些踏上社会后,随着岁月流逝多少呈现出干涸趋势的灵魂。
西凌家宅路插画系列“人间有味是清欢”。
你以为它琐屑而甜美,其实它强大而温暖。
今年9月,南昌路139号正在举行的“街区更新设计展”,向广大市民展示街区更新中的设计作品及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