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研究

2023-11-30 13:17李娟
治淮 2023年11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绩效评价行政

李娟

(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安徽 蚌埠 233000)

1 前言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强调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加强绩效评价应用等。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管理体制的局限性,预算绩效管理常常面临一系列挑战,如预算编制、执行等方面有待优化。为了提高内控效率和质量,应在内控视角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使用;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内部监督,确保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升管理效能。通过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意义

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绩效管理属于预算管理的核心部分,加强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推动预算成果管理,还能够实现单位的良好发展。一是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针对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通过合理分析与应用,有效强化了财政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且避免财政资源的浪费,这样既缓解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紧张的情况,同时也符合公共财政管理的原则。二是提升了公共服务质量。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与政策实施紧密结合,通过设定与政策目标一致的绩效指标,推动政策的顺利实施[1]。同时,以支出结果为导向,使得行政事业单位更加关注公共服务的产出和效果,进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三是强化了政府公信力,增强其执行力。通过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更加注重绩效目标实现的全过程。四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引导行政事业单位更加注重资源利用的效益和质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措施

3.1 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这包括明确绩效目标、指标和方法,以及相关的责任、考核和监督机制。同时,建立跟踪监控机制,对绩效信息定期采集,并作汇总分析,及时调整偏离目标。其次,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机制。优化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有效共享。单位应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收集、整理和反馈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信息。最后,引入外部监督和审计机制。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和监督,并提供客观、专业的评价意见和建议。

3.2 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关系着单位运营管理,预算编制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参与和协作,通过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以及制定合理可行的预算目标和指标,才能够使预算编制变得更加有效。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各种潜在风险,通过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降低风险对预算执行的影响,并保障单位的正常运营[2]。同时,预算编制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流程的审查和监督,以保证符合有关规定,并健全内控机制,将所有环节中不同人员的各自职责清晰化,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此外,应注重信息公开和公示,确保预算编制过程的公正和公平,通过加强多方合作,汇聚各方智慧,不断提升预算编制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3.3 加强预算执行的控制

在预算绩效执行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各种风险,如资金浪费、资源错配等。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风险识别和管理工作。首先,加强风险管控,有效识别,明确风险责任人和风险识别流程。在识别到风险后,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风险不会对绩效执行造成影响。同时,定期进行预算绩效的评估和监督,确保各项业务活动按计划进行,并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及时进行识别和应对。其次,内部控制是预算绩效执行的重要保障。通过强化内控建设,以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在此环节,除了合理划分责任、保证责任到人之外,还应建立健全审批和监督机制,确保预算的合理执行,并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共同为绩效执行贡献力量[3]。最后,信息化建设是提高预算绩效执行效率的重要手段。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非常有必要,以推动信息化与预算绩效执行的深度融合。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性;推广使用信息化工具,提高工作效率;注重安全管理,做好信息的保密工作,避免信息泄露。

3.4 深化预算绩效评价

预算绩效评价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推进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以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图1 为预算绩效评价的流程图。首先,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强调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只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充分考量各项指标的权重和关联性,才能实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应该注重跨部门和跨层级的协同配合,促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性和一致性。其次,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明确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绩效指标应具有可衡量性、可比较性和可追溯性,以便对绩效进行评价和监督;加强绩效跟踪和监督,及时掌握绩效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加强绩效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绩效执行工作。最后,强化内控机制建设,确保评价过程的合规性和透明度[4]。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制定明确的内控政策,确保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同时,加强内部审核,确保评价数据的真实可信。只有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才能在数据支持方面提供保障。

图1 预算绩效评价流程图

3.5 强化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

预算绩效管理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和相关专业知识。因此,组建专业队伍至关重要,应培养专业的绩效评价人员,提高他们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活动,传递绩效意识,加深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理念。在实际的专题培训中,通过讲述预算绩效管理的一系列操作流程,并从全方位、全方面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切入,借助案例等,强化培训效果,促进人员专业技能提升,使其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广泛的知识储备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进而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只有拥有专业的人才队伍,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4 结语

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加强预算绩效执行的有效管控、深化预算绩效评价、强化人员培养等,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和可衡量性。只有不断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进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绩效评价行政
行政学人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