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影 阿兹猫
塞尔维亚的斯图德尼察修道院,藏着与这个巴尔干国家的历史息息相关的宗教、艺术与文化密码。它静静地伫立在山林间,被掩盖在历史的云烟之下,等待着富有探索精神的旅行者去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经历了几个连续的阴天,没有比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游览中世纪的古迹更让人心旷神怡的了。斯图德尼察修道院位于偏僻的深山中,周围树木郁郁葱葱,修道院的白色建筑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爽。
斯图德尼察修道院建于119 0年至1196年间,是当时塞尔维亚东正教会规模最大的修道院之一,后来许多塞尔维亚修道院都以它为参照修建。1196年,斯特凡·纳曼亚大公把王位传给二儿子,自己则进了斯图德尼察修道院,并对其进行了扩建,使其不仅成为塞尔维亚王国的宗教活动中心,也是纳曼亚王族的陵墓所在地。纳曼亚一世传奇的一生结束后,和他的妻子一同葬在了这里。
Studenica Monastery
斯图德尼察修道院
入选时间:1986年
遗产编号:389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斯图德尼察修道院创建于12世纪晚期,于中世纪塞尔维亚王国的创建者斯特凡·纳曼亚大公在退位之后不久创建。这个修道院是塞尔维亚地区最大、造价最昂贵的传统修道院。修道院中的两座主要纪念碑、圣母大教堂及国王大教堂均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同时这些建筑物中还收藏了13世纪和14世纪的拜占庭时期艺术绘画,都是无价之宝。
历史上,斯图德尼察修道院先后拥有14座教堂,经过战火的摧残,目前仅余3座。教堂、钟楼、僧舍、防御性城墙这样的建筑组合在那个动荡时代成为“标配”。圣母教堂和国王教堂的外立面使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前者的罗马式装饰非常醒目,体现了拜占庭风格与罗马风格建筑风格的融合,也由此奠定了日后塞尔维亚特有的建筑风格——莫拉瓦建筑流派(因建筑集中在莫拉瓦河谷而得名)的早期基调。
教堂中保存了大量的湿壁画,比之前我在科索沃的格拉查尼察修道院看到的还要精美,让人赞叹不已。湿壁画(Fresco)这种绘画技法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前兴盛于欧洲。Fresco的原意是“新鲜”,意为在墙灰尚未全干的时候就开始创作。这样画上去的色彩容易渗入潮湿的墙皮,不易脱落,是一种十分耐久的壁画。这种绘画要求画家下笔果断精准,因为颜色一旦被吸收进灰泥中,再修改就很困难了,而且涂绘的面积必须以一日的工作量为限。由于操作极为困难,并非每个画家都能胜任这一艰苦而繁复的工作,后来湿壁画逐渐被油画所取代。
斯图德尼察修道院堪称一座“湿壁画博物馆”。这些绘画多存于圣母教堂的中殿、南礼拜堂、圣尼古拉小教堂以及修道院中央的礼拜堂。征得管理人员同意后,我拍摄了其中一部分。国王教堂中绘有斯特凡·纳曼亚一世和圣萨瓦(斯特凡大公的三子)的画像,两幅肖像为同时代画师所绘,忠实再现了人物面貌。此后,塞尔维亚历史中出现的这两位重要人物的肖像大多是以这两幅为蓝本创作而成的。
纳曼亚王朝衰落后,奥斯曼帝国的铁骑到来,塞尔维亚自1459年开始沦陷,被奥斯曼帝国统治长达数百年之久。在奥斯曼帝国统治者面前,塞尔维亚的中世纪修道院成了宗教冲突的牺牲品,遭到严重破坏,珍贵的宗教器物和手抄本被抢掠,湿壁画也遭到无可挽回的损毁。幸好,在塞尔维亚人的守护下,依然有数十座中世纪修道院艰难地维系了数百年,成为塞尔维亚当之无愧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