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明哲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第一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教学工作,筑牢铸魂育人堡垒,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深入推进思政教育进体育课堂,探索思政教育和体育课程融合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体育+思政”立德铸魂品牌教育,实现了党建与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政治引领立德树人。党支部牢牢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作为兴办一流教育“导航仪”,坚持“以人为本、立德为先”的教育教学宗旨,立足大时代,瞄准小切口,牢固树立思政教育进体育课堂的教育目标,引导教师注重“以德施教”“关爱学生”。通过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建设方案制定及保障制度建设,统筹协调各相关方面,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将思政育人目标纳入教学目标体系,全面推进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全体党员教师提升了思想认识,强化了育人使命,确立了立德与树人的正确育人理念,在“育体”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意志品质,在为学生作出表率的同时,引领学生树立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爱体爱国,以身践行“厚德博学,为人师表”的校训。
支部引领铸魂育人。一个支部一盏灯,一名党员一面旗。党支部坚持以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为依托,创新“体育+思政”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着力提升体育育人的教学效果,锤炼学生理想信念,让强大精神力量浸润学生心灵。为丰富教育形式,党支部聚合了党员教师及党外教师的力量,集思广益,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共同做好思政教育进体育课堂的备课选材工作。激发党员教师的活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开展思政课的精品课研讨,提高创新能力,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合到大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使思政课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为了更好地结合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具有丰富育人内涵的教学项目和学习内容,通过讲体育故事、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有效地将思政内容融入体育课堂,形成更强教育合力,使学生在多姿多彩的“体育+思政”教育教学中获得成长所需要的各种养分。
思政引领以德化人。为了使思政教育进体育课堂,党支部组织建立了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关联的考评方式。根据公共体育部门制定的年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具化、分解任务精准到每一位教师,定期开展考核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党员教师评先树优的重要指标。在大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成绩构成中,加大了思政内容和素质考核的占比,坚决摒弃唯结果论、唯成绩论。通过组织竞赛、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大学生意志品质、团队意识、民族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在对教师的考评上,将教师的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标准的首要条件,引导教师以身作则,将“体育+思政”教育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