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兵
思辨性表达如何操作,其起点在哪里,如何向深处推进,怎样收束?对此,笔者接下来以一道情境式作文题为例,探索论述文思辨性表达的一些具体做法。
人心看似很小,其实很大。小则可装亲情、友情、师生情、乡情,大则可装百姓之安危,也可装国情、国运、人类命运共同体乃至整个宇宙……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这是一则设定情境的任务写作题,情境的核心应聚焦于“人心”“小”“大”这三组词语。其中“人心”是写作的对象,应始终紧扣这一话题;“看似很小”中的“小”是说其外在形状小,物理空间容量狭小;“其实很大”中的“大”是说其心理空间可以很开阔,精神世界可以很丰盈。
“小”与“大”说明人心有伸缩性。“大”可关于地位、身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林则徐虽然身心疲惫但仍装国家生死祸福之重任:“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又可无关乎地位、身份,穷困潦倒的杜甫心中仍有一个大大的国家:“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陆游垂暮之年仍心装沦陷的中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们可谓“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小则可装亲情、友情、师生情、乡情”中的“小”是说情感层面,与个体密切关联的情感圈子。“大则可装百姓之安危,也可装国情、国运、人类命运共同体乃至整个宇宙”。这里“大”指向更为高阔、远大的情怀,这是一种家国情怀、宇宙情怀。
另外,需特别注意的是,这里反复强调了一个动词“装”,这里的“装”是一种盛放、容纳,“装”体现一个人的情怀高下,彰显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宇宙观。审完情境后,我们就有了明确的思辨立场和开阔的思维空间。
思辨的起点是概念。概念往往由论题引发,或者说好多论题本身就涵盖着若干概念。由概念切入展开逻辑思维,是写论述文的基本原则。可见,提取概念是思辨展开的起点。
例如材料中“小”和“大”就存在较大的思辨空间。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人心之小与大分别从什么角度谈的? 我们从什么角度切入比较合适?又有哪些论据来佐证这个观点。我们如果循着这个思路说一番话,一定会收到不一般的效果。
有人说:人心之小,不过一手之握。诚然,就其外形,人心只一拳。不过,这仅是从物理空间来看的。若是从精神容纳空间看,人心则可以无穷大,能装宇宙万物。
思辨的第一步是充分肯定对方观点,然后提取概念或者形成概念,再运用概念展开判断和推理。提取概念的操作思路,第一步是追问材料中涉及哪些概念,它们是什么关系,哪个是核心概念。第二步是比较,在准确提取了关键概念之后,再将一组关系性概念进行比较阐释,通过鲜明对照,概念的内涵才容易凸显,立论的边界也才由此确定。概念比较时可运用关联词“若是……则……”展开阐述。
提取概念是思辨的起点,慎思概念、明辨概念是思辨的第二步。明辨概念的常用方法就是拆词解字,先拆再合,先分别解释字义,再合起来解释词义,如“小”是外形的小,物理空间的小,“大”指心理空间的开阔,精神境界的高远、宏大。然而这样的辨析显然还不够清晰,还可具体结合情境,分开辨析:对于出身寒门的文人志士来说他的志向怎样,对于身居显位的社稷之臣来说他的志向怎样。如果顺着这样的思路去说一番话,推理可能会向思维深处漫溯。
君不见身处卑位、心忧天下的范仲淹虽然出身寒门,但仍怀兼济天下的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拳之心,先纳天下的忧乐,此番天下情怀为文人志士的典范。
君不见置身显位、心装家国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虽然身心疲惫,但仍装国家生死祸福之重任,“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拳之心,足显拳拳赤子之情,承托国家兴亡、民族荣辱的命运。
由此可见,心装家国与地位贵贱、官职大小无关。你心装天下则能容纳江海,天下兴亡均与你息息相关,你心装民族则能容纳百川,民族荣辱则与你休戚与共。
如此分情境讨论,态度鲜明,对方听到这番话,自然也会欣然接受。
明辨概念的操作思路:先拆字解释,初步分辨概念的边界,然后展开不同情境的分析、比较,最后形成自己的态度和建议。分情境讨论时可选用关联词“虽然……但……”展开表达。
思辨时如果正面阐述觉得还不够清晰、直白,还可以反向想一想,举出一组对象,反之亦然。这样阐述更为全面,效果深入浅出、生动可感。
例如,站在反面想一想,有些人身居高位,掌控国家命运,但心思却极其龌龊卑劣,谗言祸害忠良,假公济私,卖国求荣。
高尚者有高尚的通行证,卑鄙者有卑鄙的墓志铭。心装天下如屈原,一颗赤子心,一腔爱国志,曾入则议国事,出号令,出则接宾客,对诸侯,可惜谗谄蔽明,邪曲害公,怀王疏远,放逐屈原。正是这样的小人当道谗言君王,导致此后的楚国再也没有屈子这样敢言的忠臣贤士,数十年后楚为秦所灭也是自然之理。
君不见心装国家如赵国良将李牧,一腔热血,矢志抵抗秦,曾两次击败秦国,然赵王中了秦人反间计,听信谗言,误杀忠良。若是李牧仍在,秦人灭之恐不易。
小小一颗心脏,却因个人私欲的取舍,而呈现出天壤之别。有的人私欲膨胀,地位显赫,却犯下了祸国殃民、遗臭万年的滔天罪行;有的人不计个人荣辱,一心向着社稷安危,即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无怨无悔。
纵观贤良被逐或被诛,皆与君王蔽明塞聪、不分奸佞贤良有关。所以,君主当远小人,明德正身,须心装天下安危,与贤臣并向齐行,让天下忠良一展其宏图大志。
这里把阐述主体“不是什么”说清楚了,那么它“是什么”也就清晰了。反举思辨先要站在反驳方的立场,揣摩对方的认知内容,再从实际出发,阐述合乎情理的一组真实情境。在对比辨析中,发现思辨的新方向,否认对方的错误认识。表达上可用“不是……而是……”或“是……而不是……”之类的句式。
思辨时如果感觉山穷水尽无路可走,不妨换位思考,即站在另一个群体的立场看问题。有时论证的角度就是另一个方向,我们可由此收获另一片洞天。
例如分析心的大小与身份地位是否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可举出一些穷困潦倒的有识之士,然后分析他们心装天下的表现,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顺着这样的思路,阐述如下。
君须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心装天下未必“肉食者”。自古以来,有识之士纷纷心怀天下苍生、国家运势。君须见穷困潦倒、老病孤舟的杜甫心中仍有一个大大的国家:“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衣食之困没有降低其“忧黎元”的热度,流浪漂泊之苦没有减损其“浩歌”国家的激情。个人之困顿非但没有让他的忧国忧民之情降温,反而越挫越热,矢志不渝。
君还须见,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仍心装沦陷的中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介平民,即便至死之际,仍忧失地收复,仍装着祖国山河。一拳之心,至赤之情,让世代动容和传唱。
这些志士仁人虽然生活穷困潦倒,处境艰难困苦,但仍然心装苍生安康,心装江山完整,可谓“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故心系天下与官位有无、际遇好坏无关,只关乎胸襟宽窄、精神领域高下。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空间是大还是小,精神空间是丰盈还是亏缺,并非由能否而是由为否决定的。
这样一来,思辨就有了锐度和针对性。旋转思辨的操作思路是:先陈述异见,然后分析异见成因,最后剖析异见的错误根源。旋转视角的关键是先要瞄准对方荒谬之处发力。常用句式有“非但……反而……”“即便……仍然……”等。
在思辨要收束时,我们不妨把论述对象向现实或未来处想一想。例如,“对于刚刚论述的古代名人贤士如此,置身当下,我们面对新时代、新问题、新挑战,即便不能达到至高,但是应时刻持有一个博大的胸襟,一个装着国家和民族的宏大格局。”如果顺着这一思路,我们做一番论述,也是别有新意。
当下少年,心中除了装下自己,还要以仁人志士为榜样,不仅需装父母、朋友、老师,还要能容纳国家、民族、人类乃至整个宇宙,增加心理格局,拓展精神领域,丰盈自己情怀。
少年心中当装凌云志。学习投笔从戎的班超于异域立大功,学习力图破壁而为的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勤勉自强,学习主宰沉浮的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意气风发。总之,只有心中装下国家和民族,只有将个人命运和国家、人类乃至整个宇宙密切关联,我们才能站上精神高地,登顶灵魂珠峰,人生格局才会无比显豁,我们才会发现无限风光。
这样的表达既新颖、辩证,又能觅得破解之术。极端假想思辨操作思路是:先认可论述对象,然后假想绝对或折中的结果,最后辨出合乎情理的解题之策。常用句式有“除了……还要……”“不仅……还要……”“……乃至……”“只有……才……”等。
笔者以为内化思想的支架是比较、聚合、联想、质疑、批判等思维品质的培养,语言表达的支点是灵活准确地运用关联词。当然,写好一篇论述文还需一定见识和阅历。真理无法抵达,思辨只能让我们与真理接近,再接近,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