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超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武汉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作品有《橘豆的茧》《不完美男孩》《坐彩虹滑梯的外公》《再见,蜻蜓镇》等。另著有电影及电视剧作《黄帝史诗》《东方七色花》《猪猪侠之恐龙日记》等,在全球院线及中央少儿频道等各大电视台播出。曾荣获冰心儿童文学奖、屈原文艺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上海好书奖等。多部作品在音频平台上播放量过亿,是孩子们喜爱的“颖子姐姐”。
随着蝉鸣一声声拉長,远处的长江在傍晚闪着滚烫的光,沉闷而徐缓的一天又要结束了。室内是空洞的冷气,推门而出是翻滚的热浪。夹在这两种温度间,大脑似乎容易停摆,困倦和乏味凝滞了思维。
于是,那年暑假,我决定去山里躲躲暑热,便来到了离武汉较近的神农架地区。白天,我去神农架有名的、无名的山。钻进深山老林,抬头浓林如墨,脚下是湿润的泥地。泥地是丰厚的,不同于城市单薄的土壤,它的每一厘米都隐藏着生命的印记。仔细探究,你会发现昆虫、鸟兽的痕迹。原来,我们所以为的静谧深林并不静谧,它多热闹啊!放眼望去,哪一寸土地没有密集而拥挤的生命?在丰沛雨水的浇灌下,荆楚大地上这座隆起的山脉,孕育着万物,处处彰显着它遒劲的生命力。这让我想到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人,它们在蛮荒险恶的山水间是如何问鼎中原的?他们是敬畏自然的,就像屈原《九歌》中的《山鬼》,对人格化的山神形象充满了敬畏和浪漫的想象。我望着布满青苔、藤蔓的古树和山体,嗅闻着清幽甘冽的空气,我知道,这里的每片草叶背后都隐藏着故事。
入夜,我坐在山脚下,仰望星空。与当地人聊天,听到了不少故事。密林中的瘴气、忽现的毛冠鹿、关于驴头狼的传说以及阴峪河的白化动物群,每一个都让我对这片土地更加好奇,也让我的灵感呼之欲出……
有了写作的冲动,我便开始想该从何处下手。
小学时,我很喜欢读报,每天的乐趣是去信箱里帮父亲取一摞来自各地的报纸。上面总有些稀奇古怪、耸人听闻的新闻,我把它们当故事看,可它们却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比如有一个孩子出生时全身长满黑毛,覆盖率达到96%,成为中国第一个“毛孩”。医学界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返祖现象”。这个新闻困扰了我许久,空闲时我想象着,这个毛孩会吓着他的同学吗?生活上会有什么不便?他如何看待自己?从清晨起床到夜幕降临,他的一天如何度过?可是思来想去,我便陷入了担忧——这样的孤独是一个孩子能承受得了的吗?
那天,一个村民跟我说,白化动物可能是一种返祖现象,也可能是一种生理缺陷。这些白化动物,在野外生存很艰难。阳光照射下,它们白色的身体会反射阳光,就像发光的灯泡一样,很难不被天敌发现。而且它们怪异的长相会被同类孤立,捕食也非常困难。
我想到了新闻中的毛孩,准备把他们结合在一起写。一个生活在神农架山区的毛孩,会有怎样的人生?
我学过一段时间水粉,所以也养成了一种写作习惯——在故事开始前先为它定调子,普兰或赭石,群青或杏黄,橄榄绿或是芙蓉红。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会在此种颜色的滤镜中完成它。《白鸦》是冷调的白,白得发青、发蓝。在这个发生在神农架高寒山脉中的故事,我希望语言能哈出雾气,滴水成冰。所以,冬天时我又去了一趟神农架。我感受着生硬的风、山体养胖了的雪、冻结了时间的冰瀑……我知道,我正走向冬天的深处。一簇簇的故事,关于毛孩白鸦的,在烧得正旺的火塘边渐渐生长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