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备荒
数字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第四次文明;其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重构人类社会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与交往方式,加快塑造新的社会理念和治理模式,为我国现代文明建设注入创新动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集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它在历史上对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依然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
当前,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站在历史的新起点。用数字化技术推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不仅能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根铸魂。同时,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开辟新空间,提供新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开放、包容、发展的,其内涵会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现如今,先进技术的不断迭代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例如,将各类传统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字、音频、视频等便于传播的数字资源,并利用5G网络低延时、大带宽、广连接的特点,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内容生产向高清、超高清、移动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形成以云化、融合化、服务化、智能化为特点的传播体系。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利用“云、网、端”资源要素,将传统文化由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使传统文化传播不再局限于单一平台,而是趋于多元化、多平台、多场景,从而拓宽文化传播的渠道。与科学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是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融合带来创新,融合促进发展。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对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做出了全面、具体的部署;同年,山西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西省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工作方案》,政策得以进一步落地。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强文化数字化融合发展,需要顺应文化数字化产业发展趋势,加快建设新型文化产业,创新传统文化业态,提高传统文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新型广电媒体传播网、国家文化专网、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网”的广电网络在打造好“广电5G业务网、互联网业务网、广播电视业务网、固定语音业务网”四张全国性业务网的基础上,要根据文化数字化战略要求,不断深化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使广大群众获得更多、更新、更好的文化体验。
中华文化五千多年来从未断流,它是我们伟大民族的根和魂,而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在一起的纽带。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而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文化是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紧跟时代的创新之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坚持守正创新,在守正创新中坚持文化自信,更好地构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赓续历史文脉,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新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的根本、精神的命脉、发展的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经历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出现过无数文人才子;人们探究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真谛,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伟大民族精神,也构筑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价值体系。在新征程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绽放时代光彩,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显著优势,为此,需要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充分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依托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水平。例如,可以通过打造数字化场景,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穿越千年时空,与游客对话;让革命先驱为观众讲述革命历史,给观众注入信仰的力量;用数字影像再现中华文明的绚丽辉煌;让观众通过VR互动设备,体验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总之,要坚持数字化创新,以多元化的形式让博物馆中陈列的文物、中华大地上留存的文化遗产、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美好生活“活起来”。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只有运用数字创新、数字共享、数字经济助力更多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在当今这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时代,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必将丰富文化内容,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催生文化新生态,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新动力,注入新能量。
以数字化构建传统文化新生态,要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以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为核心构建新的文化业态。要加快进行新型基础设施智能化研发,深入探究数字化助力传统文化的新需求,优化数字化资源配置,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快构建文化新业态。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依托有线电视网络、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部署提供标识编码注册登记和解析服务的技术系统,完善结算支付功能,形成国家文化专网以及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省域中心和区域中心,服务文化资源数据的存储、传输、交易和文化数字内容分发,充分吸收数字信息技术成果,建立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建设安全、智慧、高速的文化新业态基础设施。利用好现有的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资源,摒弃简单的思维和重复建设产生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手段,汇聚文化数据信息,集成适配文化生产的各类应用工具,提供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标识解析、搜索查询、匹配交易、结算支付等服务,建立起兼具广度与深度的文化新业态服务平台。统筹规划文化新业态各项目建设,深度对接文化内容,支撑数据服务平台与消费平台的衔接,搭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文化消费新场景,激发传统文化活力,丰富文化消费内容,开创文化消费新空间。借助科技资源提升文化供给水平,运用数字化思维构建共创、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机制,打造文化数字化新场景、新体验。
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腾飞,少不了科技这双翅膀。“文化与科技融合”是文化数字化发展的趋势,是催生文化新业态的动力引擎,是延伸文化产业链的关键,也是做强文化产业的重要路径。现在,越来越多的个人利用视频平台向世界展现开放、多元、美丽的现代化中国;越来越多的集体依托互联网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最新成果。这些都是数字化赋能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案例。新时代,在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要用数字技术不断赋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以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文化资源更加丰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要充分认识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性,利用数字赋能推动传统文化实现广泛传播,在对内打造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对外加大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力度,不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助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道德理念和人文精神;将数字化贯彻到文化的生产、传播、消费等方面,积极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搭建;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全新的艺术形式讲述传统文化故事,让人们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要抓住青年、组织青年、引导青年,使广大青年成为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运用信息化技术,将文化与各方产业相结合,如“文化+短视频”“文化+旅游”“文化+影视”“文化+游戏”“文化+动漫”等,形成文化数字化新业态,把经济收益转化为传统文化创作和传播的内驱力,形成文化创作与收益的良性循环,从而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近几年,山西广电网络致力于打造新业务场景,基于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共同建立的“广电5G技术应用场景实验室”,已研发1项专利和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山西广电5G智慧校园应用系统1.0版》《山西广电5G美丽乡村智慧大屏应用系统1.0版》《山西广电智慧融媒+城市应急广播综合系统(1.0版)》等产品获国家版权局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山西5G智慧校园应用项目在中国广电数字化赋能大会上入选“中国广电省网政企优秀案例”;论文《智慧广电在乡村数字化建设的场景应用》入选山西省工信厅信创典型解决方案;《服务乡村振兴大战略打造智慧广电新业态》论文入选山西省智慧广电论文集选,创新成效显著。依托自有创新研发产品和现有资源,重点在数字乡村、应急广播等方面发力,积极探索业务发展模式,推动各类智慧新场景落地,打造文化数字化新场景,针对不同群体提供高质量、泛在式网络消费空间,推动数字文化消费从“在线”转向“在场”,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产品供给体系,全方位打造新的文化体验。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迭代与创新,传统文化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形式,也逐步形成了全新的传统文化生态。现在,人们开始致力于探索用数字化的方式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数字化优势获得新生。如今,数字化技术已经渗透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推广和创造提供了无限可能。然而,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数字时代,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和创新对文化新业态的建设来说十分重要。
一是要健全文化产权保障制度。文化产权作为文化价值的载体,是文化产业繁荣的重要因素,也是支撑文化产业运行的重要前提。而文化产权受到侵害会导致文化内容暂停生产。在数字技术为文化产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利用空间的同时,我们要将保护文化产权与数字技术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健全文化产权保障制度,强化大众的文化产权保护意识。二是要利用数字技术加强对文化的保护。数字技术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为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了多种形式。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开展文化产权的数字保护与审查工作,比如数字水印、数据标识等;可以利用数字技术随时随地让大众接触传统文化,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赋予文化产业更大价值,进一步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三是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多方协作。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文化新业态的构建、文化产权的保障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各方共同协作。例如,在法律方面,应当科学制定法律法规,确保文化产权得到切实保障,加大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在企业方面,注重对知识产权的维护和管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文化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在大众方面,提高文化保护自觉意识,自觉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做到不侵犯他人的权益,尊重和支持文化行业的创造性工作。
在数字化浪潮中,以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文化新模式,以数字化经济激活传统文化新动能,以数字化转型增强传统文化影响力,是对中华文化创新精神的继承与延续,更是建设现代文明的重要途径。新时代下,作为国家的“舆论传播引导主渠道、数字文化服务主阵地、数智社会建设主力军”,广电网络将切实履行“党媒政网”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社会效益,打造服务人民群众的数字文化生活,更好地服务山西省公共文化服务和数字经济建设,不遗余力地完成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时代重任,带动形成全省文化数字化建设新热潮,与相关单位共同推动文化大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业态开放流通和协同治理,共建山西数字文化生态圈,为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贡献广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