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思想体系、艺术形式和生活方式等的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凝聚了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是中华儿女的自信源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思路,新媒体逐渐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深入挖掘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并以此为基础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论述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探寻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以供参考。
新媒体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电子设备、计算机网络等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包括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程序、在线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新媒体具有互动性高、实时性强、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用户参与程度高等特点。相较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新媒体更加灵活、方便,可以更加便捷、快速地获取、传播和分享信息。
如今,新媒体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增强了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同时,新媒体也给传媒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总的来说,新媒体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媒体形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并对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新媒体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视觉呈现直观生动。新媒体环境下,首先,创作者可以通过高清晰度的图像及视频技术创作出画质清晰、形式丰富的作品,通过摄影、漫画、虚拟现实技术等更直观、更生动地讲述传统文化的背景故事及其蕴含的内涵,引起观众情感共鸣。其次,创作者可以借助调色、构图、排版等视觉设计元素提升视觉传达效果,带给观众独特的视觉享受。最后,创作者可以利用新兴技术创造出生动的场景和形象,更好地传递传统文化的内涵、思想、意义和情感,深化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领悟,激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二,信息交互式传播。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呈现出更强调交互性的特点。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打破了信息的单向传递模式,使受众能够参与信息的传播过程。首先,支持社交媒体互动。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拥有完善的互动机制,为受众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便利。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裂变”的可能。其次,支持用户生成内容(UGC)。新媒体平台鼓励用户自主生成内容,即用户可以将个人制作的传统文化类视频上传至新媒体平台上,有利于传统文化实现广泛传播。最后,提供个性化推荐和定制化内容服务。新媒体平台能够利用用户数据和算法技术精准地推测出用户的兴趣、偏好和行为习惯,为其提供个性化推荐和定制化内容服务。基于此,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还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内容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因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要加强内容建设,积极打造有质量、有特色、有内涵且符合时代价值观的传统文化作品。与此同时,提高品牌意识,打造传统文化品牌,推动传统文化实现广泛传播。
第一,凝练传统文化精华,铸造传统文化精品。首先,深入研究传统文化,挖掘核心价值观。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众多具有教育价值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内容,比如强调尊重、和谐、孝道、仁爱等的传统价值观;覆盖自然、人生、道德等方面的经世哲理等。学者应该将这些核心价值观提炼出来,并将其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重点。其次,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打造经典文艺作品。学者可以挑选传统文化中处于重要地位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经典作品,如古诗词、经典小说、传统戏曲等,在保留原著独特韵味和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迎合现代人的审美与习惯进行现代化处理,打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能引发当代读者共鸣的经典文艺作品。最后,明确传统文化传播内容,创新传统文化表达形式。一方面,学者们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抱有高度热情,深入研究其核心内涵,丰富创作内容,确保创作方向正确。另一方面,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结合,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传播媒介,如舞台剧、电影、动画、音乐、舞蹈等,以期通过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使其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第二,提高品牌意识,打造特色传统文化品牌。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打造中国品牌,培育和发展中华老字号和特色传统文化品牌”。打造品牌是提高传统文化知名度与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新媒体环境下,学者及传媒机构等应该积极探索打造特色传统文化品牌的具体策略,以品牌建设为支撑实现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首先,明确品牌的定位及核心价值。品牌定位是品牌在受众心中所占据的位置,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要传达给受众的关键信息。对于特色传统文化品牌来说,品牌定位可以侧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品牌核心价值可以突出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精神等。其次,塑造富有情感和吸引力的品牌故事,将品牌故事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再通过社交媒体、传统媒体等传播渠道讲述品牌背后的故事及其独特之处,引发人们的兴趣和共鸣,为传统文化实现广泛传播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相关文化部门与传媒行业从业人员可以借助先进技术创新传统文化的展陈方式,打造传统文化虚拟体验场景,为用户“身临其境”地了解、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便利,深化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激发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引导他们自觉加入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列之中。
第一,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创新传统文化的展陈方式,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首先,通过3D投影映射技术在指定的场地上投影出传统文化的图像和动画,创造出奇幻的视觉效果,使观众欣赏到立体、生动的影像,深化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其次,利用传感器和交互技术,创建互动艺术装置,生动、直观地展现传统文化。在特定的场地内,观众可以通过触摸、比手势等方式与装置进行互动,触发不同的反应,提升体验感。最后,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传统文化相关信息以图形、图表等形式呈现出来,使观众更直观地理解文化的演变过程。同时,提供互动解读服务,让观众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深入探索和了解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第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三维虚拟场景,给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首先,相关文化部门与传媒行业从业人员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虚拟艺术馆或虚拟工坊,模拟传统工艺品的制作环境和制作过程。用户可以在佩戴VR设备之后在虚拟场景中亲身体验传统技艺,并通过与传承人交流互动学习相关制作技巧。其次,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再现历史场景,让人们穿越时空,目睹古代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盛况,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与体验,使其真切地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为了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深化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故宫博物院打造了数字故宫,为受众提供“云游”历史文化场景的服务,促使观众真正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新媒体环境下,应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先辈们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增强青年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创新传统文化多媒体传播形式,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第一,构建新旧媒体链路,多元化展示传统文化。新媒体环境下,一方面,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等选取合适的展示方式,再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促进民众通过浏览图片、观看视频、阅读文章等方式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思想。另一方面,可以鼓励民众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等展开交流与讨论,让更多人认识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发挥新媒体平台传播作用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传播作用,构建新旧媒体链路,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多元化展示。具体来讲,相关文化部门与传媒行业从业人员可以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进行合作,共同打造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展示渠道。例如,在电视节目中邀请专家讲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或在报纸上推出专栏介绍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广泛传播作出贡献。
第二,发挥短视频及直播的优势,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首先,通过短视频生动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相关文化部门与传媒行业从业人员可以将文化解读、传统技艺展示、历史故事讲述等与短视频相结合,通过丰富的视觉效果及多样的剪辑手法制作出引人入胜的短视频,再将其发布在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其次,在直播平台上开展讲解与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播活动。例如,邀请专家、传承人等以直播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讲解、传统文化技艺表演等,向观众全方位展示和讲解传统文化,提高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激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观众加入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最后,积极跨界合作。与当下受欢迎的流行音乐人、时尚博主等进行跨界合作,鼓励并引导他们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作品中。例如,在音乐视频中融入传统乐器演奏,与时尚博主合作开发文创产品等,通过跨界合作吸引更多受众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今,很多文化机构尝试借助数字技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数字书籍、数字影视剧或数据库等进行保存与传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打造传统文化数据库,通过电子文档、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保存和展示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为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传统文化资源提供支持。
首先,收集、整理资料,创建传统文化数据库。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包括文献资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再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处理,包括资源的分类、归档和标注等,确保资源的可读性和可访问性,便于后续的管理及利用。敦煌研究院推出的“数字敦煌”为传统文化数字化展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数字敦煌”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拍摄、扫描、获取、储存敦煌石窟文物信息,并建立多元化、集成化的数字敦煌数据库、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数字资源永久保存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的永久保存,还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其次,丰富传统文化的数字表现形式。坚持传统文化与艺术、旅游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丰富传统文化的数字表现形式,为实现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提供助力。比如,央视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具有影响力的经典书籍,如《尚书》《周易》《孙子兵法》《天工开物》《本草纲目》《传习录》等,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让原本“沉寂”的典籍文化“活”了起来。
综上所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传播方式对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作用,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相关主体应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广泛传播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