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历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海口市为例

2023-11-29 21:43刁胜男
教育观察 2023年26期
关键词:海南历史资源

刁胜男

(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海南海口,570100)

一、引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到:“历史课程资源的种类是多样化的,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纸质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信息等。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开发各种校外课程资源,逐步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1]地方历史资源是一个地区岁月的长久积淀,是当地人民智慧、精神、文化的结晶。将地方历史资源融入历史课堂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和家国情怀。本文以海口市为例,探究地方历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其他教学资源在课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二、海口历史资源概述

海口作为海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累丰厚,在海南省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海口市地处海南岛的最北端,地势平缓,与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相望。在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下,海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一)历史沿袭

海口是海南岛最早设置封建郡县和最早出现大陆移民的地区。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此设立珠崖郡,此后海口便开启了封建化进程。[2]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封建王朝分裂、北方少数民族南侵,朝廷在海南的统治范围仅局限在琼北地区。隋唐时期重新在海南设置郡县且统治范围有所扩大。海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大发展,大陆的移民数量也大量增加。宋代海南隶属广南西路,自宋代至清代前期,受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影响,海口进入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

鸦片战争后,列强纷纷在不平等条约中将琼州列为通商口岸,海南成为西方列强争夺的一个区域。由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出现和华侨的投资建设,海南经济继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迅速南下发动海南战役解放海口市,并成立海口市人民政府。1988年海南建省,海口呈现全方位快速发展的态势。

(二)历史人物

海南在西汉时期被纳入华夏版图之后,中原地区的官员、军人、商人等相继来到海南岛,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了交流。如伏波将军马援带领军队进入海南岛;三国时期吴国的陆凯曾担任过珠崖太守;南梁时期,高凉太守冯宝之妻冼夫人向朝廷请命恢复在海南的建制,加强统治。唐代贬谪到海南的官员数量很多,如唐德宗时曾任尚书、左仆射等职的杨炎被贬为崖州司马。宋代,琼州仍是封建王朝贬谪官员的地方。据统计,宋代被贬谪到海南的官员前后有27人。如苏轼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四月十七日接到诰命,贬为琼州别驾,在昌化军安置。[2]

明清时期,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称海南为“奇甸”,故朝廷不再将海南作为流放地,海南科举日趋鼎盛,涌现出丘濬、海瑞等一大批进士、举人,他们创造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海南的乡土文化主要体现在文人所创作的个人文集和地方志中。

(三)实物资源

实物资源包括历史文物和遗迹、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海口市的历史遗址包括珠崖岭城址、琼台福地遗址、琼山城墙等;古建筑包括府城鼓楼、琼台书院魁星楼、天后宫、冼太夫人庙、许氏宗祠、吴典故居、陈德平故居、黄宗羲公祠等;古墓葬包括唐胄墓、海瑞墓、丘浚墓、韦执宜墓等;历史遗址包括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宋元古村等。

(四)文献资源

文献资源一般是指以文本为载体的文字资源,包括历史年鉴、历史档案、地方志、地方史书、地方历史小说等。记载海口历史的文献大多出现在明清时期及以后的时间里,如《正德琼台志》记载了宋元至明正德时期中有关琼州府以及所属州县的县域方志等资料,叙述了琼州府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等内容;《康熙琼州府志》中分建置志、疆域志、海黎志、兵防志、赋役志等十卷,其记述了琼州府的状况等。

(五)非物质文化资源

海南省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包括了海口的传统音乐、美术等多种类型,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闻名于世,此外有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81项,如椰雕技艺、贝雕技艺、炭画技艺、琼剧《状元打更》《母瑞红云》《冼夫人》《海瑞》等。这些都体现了海口地方独具特色的民族个性。

三、历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一)重要性

1.培养家国情怀

历史课程虽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课程,但其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地方历史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且丰富,如地理、物产、风俗、名胜古迹、人物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多方面地利用地方历史资源,对学生学习历史、认知历史、感悟历史大有裨益,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也有助于学生厚植家国情怀。

2.丰富情感体验

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物,具有一度性、唯一性,不能因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学生要学习历史,只能借助文物、文献等资料。为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进入历史情境,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可以潜移默化地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而是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进入课堂,随着学生学习、生活经验的增长,学生的情感也变得日益丰富。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应一味地给学生灌输课本上已有的知识,还应该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帮助学生体会鲜活的历史。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有趣且有意义的历史资源,并将其融合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变得更有层次感、更具趣味性。

(二)可行性

1.地方历史资源丰富

海口市的建城史可追溯到2100多年前的汉代,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运用其历史资源。如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颁诏《劳海南卫指挥敕》。此后,中央在黎峒设置了政权的基层组织,将黎族民众编入都图,中央政令因此得以进入黎族聚居区。永乐年间,明朝政府对海南黎族实行“以峒管黎”政策,对地处深山的黎族地区,采取以土官为主、流官为辅的“土流兼治”策略。这一历史资源就可被教师运用于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十三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中,加深学生对明代地方治理的理解。

2.符合当下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2023年1月,海南省教育厅等六部门研究制定印发《海南省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把爱国爱乡落实到日常行为,立足乡村大地,结合当地实际,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丰富教育资源。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新时代自贸港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3]因此,教师更应该重视在学科教学中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家乡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近年来,各地学校纷纷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在旅行途中安排学生考察历史古迹。将地方历史资源融入学科教学,既可以推动地方乡土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又能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加入历史资源,是一个新的挑战;对学生来说,学习内容新颖,能够增强学习的兴趣;对课程来说,有助于使课堂变活,使历史教学焕然一新。

四、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途径,在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将当地的历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意识到“历史就在自己的身边”,增强学生对家乡历史的熟悉度。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举办历史人物故事会、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等方式,将地方历史资源与历史课堂教学进行融合。这里试举两例证明。

(一)将历史资源融入教学设计

在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一目“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时,可以尝试进行如下设计:

本课的课标要求为“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等。”[4]关于中华文明产生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的展现,说明我国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呈现“星罗棋布”的景象,如海南地区发现的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也能很好地体现中华文明诞生基础的多源性。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金文“文明”二字,引导学生简要谈谈自己对“文明”的看法。之后教师展示文明的概念,由此导入本课的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5]

教学过程:学生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在海南有哪些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吗”。再向学生介绍目前在海南发现的人类活动遗址,如距今约两万年的昌江铁钱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海口琼山区仙沟岭遗址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如大港村遗址、石贡遗址等。在以上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石器和陶器残片,为研究石器时代的海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教师讲解:除了海南之外,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有数百处。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2页的遗址分布图,并回答思考题:“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特点”。

本子目中涉及的元谋人、蓝田人等名词距今时间极其久远,学生只能根据教材中的简短介绍去想象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为了减少学习这段历史的枯燥感,拉近与早期人类的距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在钱铁洞洞穴遗址出土的砍砸器、石砧、石锤、石核等打制石器以及亚洲象等哺乳动物化石和其他生物的遗存,帮助学生建构起旧石器时代生活在海南的人类的生活情形。海南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方式和山顶洞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类比的方式教师直接将知识迁移过去。

这一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引入旧石器时代海南遗址中通过考古发掘出来的工具,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现海南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再通过类比的方式讲解教材中的山顶洞人等内容,有助于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迁移中,对本课的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

教师讲述:海南的原始居民在距今至少3000年前,已经陆续开始在平原、台地等处生活,从事原始农业、手工业、渔猎和采集等活动,开创了海南岛历史文明的先河。

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内容,观看《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教师向学生展示海南省博物馆展出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双肩石斧”“石璧”“石纺轮”等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遗存的共同特征,即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使用打磨的方式制作石器等特征。

教师小结:不同地区的遗存之间又存在着共同点,这正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与统一。

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继续阅读有关书籍如《人类六万年》等,或到海南省博物馆参观等途径来拓展知识,再与同学交流,补充相互之间所不熟悉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寻找课外资源的能力,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二)举办海口历史人物故事会

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在海口留下故事和传说。教师可以利用活动课举行家乡历史人物故事讲述活动。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择喜欢的家乡历史人物,在课下收集信息,然后在课堂用部分时间分享家乡历史人物的故事,以增进学生对家乡历史人物的了解。

如有的学生对冼夫人感兴趣。冼夫人(约525—604年),原名冼英,是广东高凉冼氏之女,南梁高凉太守冯宝之妻。冼家世代为南越的首领,冼夫人从小就多筹略,能帮助父母安抚部众。她领兵用计,压服了其他部族。因为她机智且有谋略,勇敢善结信义,所以她在当地极有威望。丈夫冯宝去世后,岭南地区一度大乱,她采取了怀柔的办法,很快安定了整个岭南地区。隋朝建立后,她又带领部众坚定拥护朝廷,致力于国家的统一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岭南各地人民特别是海南民众都非常敬仰她,海南儋耳一带千余峒黎族人慕名归附。海口、儋州等地至今还保存着历史上兴建的冼夫人庙,此外,每年海南各地还举办“军坡节”活动来纪念冼夫人。

通过同学讲述冼夫人的故事的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培养民族自豪感等。

也有的同学会讲述海瑞的故事。海瑞,明琼州府琼山县人(今海口市琼山区)人。他是明朝政治家、著名清官。曾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等职。海瑞为官清廉公正、刚正不阿。他死后,朝廷派官员奉旨建造墓园,牌坊上刻有“旨”和“粤东正气”五字,被百姓称为“海青天”。明嘉靖皇帝晚年迷信道教,求长生不老之术,不理国事,致使朝廷腐败。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时任户部云南司主事的海瑞为民请命,写了《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劝谏皇帝。看完奏疏后皇帝震怒,当场把奏折摔在地下,命人把海瑞抓起来。宦官奏道:“万岁爷不必动怒,听说此人向来就有痴名,上疏前就买好了棺材,与家人诀别,安排好了后事,这个人是不会逃跑的。”嘉靖皇帝听罢,长叹一声,又从地上捡起奏本一读再读。后来,嘉靖皇帝虽然下令逮捕了海瑞,交锦衣卫审讯,问成死罪。然而嘉靖皇帝又一直不批准海瑞的死刑,只是将他监禁。在嘉靖皇帝驾崩以后,海瑞得以官复原职。

教师可以在学生讲述故事之后,推荐一些阅读书目和电视剧,如《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儿》《大明王朝1566》等,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明代历史的兴趣。

还有的学生对革命英雄冯白驹感兴趣,收集了冯白驹的一些故事。冯白驹从小就勤奋读书,胸怀豁达,追求进步。他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又奉命组建中共琼山县委员会,建立和发展基层党组织,并创建琼山县讨逆革命军,率部参加全琼武装总暴动;他曾当选为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书记,并组织成立琼崖红军游击队司令部,在抗战期间扩大抗日根据地,带领部队阻击日本军队;建国后,他领导琼崖党政军民全力以赴,接应和配合解放海南岛。还有的学生列举爱国华侨符克、革命英雄李振亚等人的故事。

通过这些人物故事的分享与讲述,能够帮助学生将国家历史与身边可接触的历史结合起来,有利于落实历史学科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五、结语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关于地方历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专著与期刊、硕博论文等大量涌现。这些文章研究涉及的地域范围广泛,东部地区如研究山东、福建等省历史资源的利用,中部地区如武汉市、南昌市历史资源的利用,西部地区如新疆、甘肃地区历史资源的利用。虽然文章研究涉及的地域范围广泛,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例如,怎样在大量的地方历史资源中挑选出适合融入课堂教学的内容,既结合互联网技术,又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怎样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历史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核心素养等,都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海南历史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资源回收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