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11-29 14:27吴子怡王锦帆
科技风 2023年31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交叉导师

许 壮 吴子怡 王锦帆

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9

1 概述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前沿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教育建设和发展,高等人才教育需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与深度进军。”所以培养学科交叉人才具有重大意义[1]。伴随新一轮产业革命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国内外各方关注焦点,特别是我国“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对推进新一轮教育领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具有重要意义[2]。

国内外学者围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主题,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3-6],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以往研究中,学者们大多笼统地将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整体考察,但忽略了对研究对象的进一步分类考察,事实上,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无论是目标还是方法上都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因此有必要对专业学位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给予关注。其次,尽管有很多研究从宏观的层面阐述了交叉学科的内涵与意义,并介绍了国内外在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实践经验,但聚焦到某一特定专业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研究尚不多见,此外,对于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其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导师指导等究竟如何,目前成果仍缺乏微观细致的剖析。鉴于以上的不足,本研究认为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该更多关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学位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问题。

据此,本文聚焦南京医科大学MPA专业学位点,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总体上对涉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招生选拔、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导师指导、资源配置等环节进行把握,以期为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专业学位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借鉴意义。

2 研究设计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南京医科大学作为样本院校。问卷调查的对象将选取样本院校医政学院MPA专业学位点的学生,访谈对象将选取样本院校医政学院的MPA专业学位点的老师。

2.2 问卷设计

在设计调查问卷的过程中,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参考样本学校的MPA培养方案,结合自己对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理解编制了问卷。本研究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年级、研究方向、学习方式、培养类型等7个题目;第二部分为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南京医科大学MPA培养模式现状调查,是问卷的核心内容。本研究将培养现状划分为招生选拔、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导师指导、资源配置6个维度,最终设计出20道题目。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问卷发放与回收

本研究问卷调查工作的发放与回收是在2022年4月进行。以样本院校医政学院MPA专业学位点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调研,即利用问卷星线上平台进行用户数据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06份,剔除3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103份,有效率为97.17%。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3.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统计了参与调查的MPA学生的性别、年龄、年级、学习方式、培养类型等基本信息。从性别分布来看,本次的调查对象男性占33.01%,女性占66.99%,由此可见本次的调查对象中女生人数相对较多;从年龄分布来看,调查对象的年龄集中分布在26~35岁之间,此年龄段占比高达82.53%;从年级分布来看,本次的调查对象中2018级及以前占比33.98%,2019级占比23.30%,2020级占比20.39%,2021级占比22.33%,各个年级比例相对均衡;从工作年限来看,绝大部分同学的工作经历是在5年以内,占比53.54%;从学习方式和培养类型来看,调查对象中非全日制与定向培养的比例高达87.38%与82.52%,可见,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都为定向培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与样本院校的招生方式有关,也体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

3.3 招生选拔

主要从学生对于MPA专业学位点的了解程度、了解渠道以及报考的原因这几方面设置了题项。大多数同学对样本院校MPA专业学位点的了解程度一般,接近40%的同学认为自己了解MPA专业学位点,5.83%的同学选择了不了解。了解渠道方面,同学们对于MPA专业学位点的了解主要来自亲友或同事等人际关系网络,该项响应率达45.64%,普及率为66.02%;部分通过网站、微信等网络媒体的报道了解,该项响应率达34.23%,普及率为49.51%。由此可见,人际关系网络的宣传对于招生选拔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报考原因方面,同学们报考的原因来自对于专业的兴趣、学校口碑以及师资力量,尤其是被调查者对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公共管理相关研究的兴趣,可以看出卫生与管理这一领域的学科交叉存在一定的吸引力。

3.4 培养目标

主要包括整合卫生以及管理领域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批判性分析多学科领域知识的能力、学科交叉背景下开展科研的能力、学科交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从学科交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来看,高达53.40%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这一能力,仅有2.91%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这一能力,可见MPA学生具备比较好的学科交叉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从整合卫生以及管理领域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科交叉背景下开展科研的能力来看,超过六成的学生都认为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一般,三成的同学对这方面的能力满意,可见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知识以及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从批判性分析多学科领域知识的能力来看,仅有22.33%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批判性分析多学科领域知识的能力,70.87%的学生认为自己这项能力一般,还有6.80%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这项能力,可见大多MPA学生还无法批判性地分析多学科领域知识并解决问题,对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刻不容缓。

3.5 课程教学

主要从课程设置能否满足学习需求、不同类型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课程中实现学科交叉的程度等方面考查学生的满意度。课程设置方面,69.90%的学生认为目前课程的设置可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但仍有26.21%的学生认为一般,且3.88%的学生不满意,说明课程的设置还需要一定的优化;关于不同类型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高达75.73%的学生认为当前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课程的设置是合理的,只有4.85%的学生认为不合理,可见MPA研究生对不同类型课程的分配的满意度较高;关于课程中实现学科交叉的程度,70.87%的学生满意,26.21%的学生认为课程中实现学科交叉的程度一般,说明如今课程教学中学科交叉的培养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3.6 专业实践

主要考查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频率、实践教学中体现学科交叉的程度以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通过调查,36.89%的学生很少参与实践活动,46.60%的学生有时参加实践活动,仅有10.68%的学生经常实践活动,由此可见,MPA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专业实践的锻炼。关于实践教学中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程度,54.47%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中可以体现学科交叉融合,40.78%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中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程度一般,还有4.85%的学生认为目前的专业实践中无法体现学科交叉融合。关于学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响应率与普及率来看,实践的时间有限、实践形式单一、实践单位的条件有限都是当前MPA专业学位点学生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7 导师指导

主要设置了目前实现双导师的程度以及导师在学习、科研及学位论文各方面对于学生的指导频率这两个题项。关于实现双导师的程度,45.64%的学生对当前实现双导师的程度满意,但仍有44.66%的学生认为目前实现双导师的程度一般,还有9.71%的同学认为目前实现双导师的程度不理想;关于目前导师对学生在学习、科研及学位论文各方面的指导频率,66.99%的学生对导师的指导频率满意,31.07%的学生觉得导师的指导频率一般,仅有1.94%的学生不满意。

3.8 资源配置

主要围绕基础设施以及建立学科交叉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方面设置了题项。关于基础设施,高达71.84%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的基础设施可以满足学习的需要,仅有3.88%的学生对基础设施不满意,说明MPA专业学位点的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对学生交叉培养的需要;而关于学科交叉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的建立,53.40%的学生对此满意,但仍有43.69%的学生认为目前学科交叉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的建立情况一般,可见建立稳定的学科交叉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还需要更多的投入。

4 结论

本文综合运用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理论与系统科学理论,通过文献研究与现状调查,围绕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文章选取南京医科大学为样本院校,聚焦到MPA专业学位点,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交叉培养的现状开展调研。研究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培养目标、招生选拔、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导师指导、资源配置等6个维度对培养现状进行宏观把握。结合调查结果研究得到以下内容。

第一,高校应当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校应当根据课程的特点,灵活地采用案例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专题讲座以及学术沙龙等多种教学形式,由单项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提升研究生的参与性,营造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结合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激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发散性思维。

第二,要改革导师权责机制,即明确研究生导师的权利与职责,保护导师应得权益。首先,在导师的权利方面,应当规范导师的权利范围,如导师应具有招生录取、推荐升学、建议与管理等基本权利。明确导师的权利范围,有利于增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责任感,提升导师的能动性;其次,应当规范导师的职责。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的要求,导师的职责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要求导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指导研究生的论文写作、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项目等;二是做好研究生德育工作,要求导师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关心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并做好研究生学习工作的各项管理等。明确导师的职责,在研究生的学习、科研以及生活中具有重要价值。

第三,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专业学位创新型研究生培养对导师的指导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不仅仅是对研究生的论文进行指导,还包括指导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给予研究生人文关怀、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素质等。高校应通过建立导师考评与激励制度,以及前往其他优秀高校进修学习、参观交流等举措,提高导师的业务水平和指导研究生的水平。此外,还需要提高导师的指导效率。指导频率过高,可能会出现导师干预过多的情况,不利于研究生自主探索以及思考问题;指导频率过低,可能会导致研究生学习效率低下,走很多弯路甚至走错方向,不利于研究生的个人发展。因此,导师的指导频率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应提高指导效率,从而使研究生得到更加充分的学术指导,受到学术方面的熏陶,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交叉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V eraW an g
导师榜
连一连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基于Fast-ICA的Wigner-Ville分布交叉项消除方法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