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王杨,彭树秀,张桥,陈亮波
脊髓损伤是一种高致残性疾病,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每百万人中有15~40人发生脊髓损伤[1],其中截瘫患者占2/3。国内的数据调查也显示,胸髓损伤的患者占统计样本的43%~46%,其中完全性胸髓损伤即截瘫患者占63%~75%[2-3]。对于截瘫患者而言,其日常生活活动大多是在坐位进行,因此高效安全提高截瘫患者的坐位平衡能力是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常规的坐位平衡训练虽可有效改善截瘫患者的坐位平衡能力[3],但其训练周期长,受训练场地、器械及人员专业程度的限制,操作难以规范、疗效难以统一。坐式八段锦在传统站立位八段锦基础上,结合操作者的功能特点,改良为安全、简单的健身气功操,起到疏筋健骨、行气活血、舒经活络、固肾壮腰、增强体质的功效。目前多应用于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疾病[4-6]。结合坐式八段锦的功效特点及截瘫患者的坐位平衡能力的需求,本研究将坐式八段锦训练应用于截瘫患者的坐位平衡训练中,探讨坐式八段锦训练在截瘫患者的应用及疗效特点。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住院的截瘫患者40例,经MRI或CT检查确诊为脊髓损伤;根据美国脊椎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7],神经损伤平面在T2~T12,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分级(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impairment scale,ASIA)分级A/B级。纳入标准:受试前一月病情稳定,内固定无松脱;日常移动方式为轮椅代步,轮椅坐位耐受1h以上;病程3~12个月;年龄为14~60岁;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合并疾病(不稳定骨折、恶性肿瘤、心肺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需卧床治疗;不服从研究计划者。本次研究获得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编号AF/SC-07/2019.38)。4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 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在日间康复治疗期间接受总时长为30min的常规的坐位平衡训练。包括长坐位平衡训练、端坐位平衡训练、体操棒自动态平衡训练、抛接球他动态平衡训练等,训练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每次30min,5次/周,连续4周。观察组在日间康复治疗期间接受总时长为30min的坐式八段锦训练,每次30min,5次/周,连续4周。训练内容及动作参照《健身气功·八段锦》相关标准由治疗师对患者进行指导练习[8]。具体内容:起始姿势为躯干保持直立,双腿置于脚踏板上,双手手掌置于双膝上,目视前方。①两手托天理三焦:躯干保持直立,双腿置于脚踏板上。两掌五指分开,腹前交叉,两掌上托于胸前,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然后手掌停一停。然后两臂下落,两掌心向上捧于腹前。这样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6次。②左右开弓似射雕:躯干保持直立,双腿置于脚踏板上。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右掌拉至右胸前,左掌呈八字掌(大拇指和食指呈八字,其余三指屈曲向后)向左推出,把弓拉到最远,眼光盯着指尖。然后右手划弧,两掌捧于腹前并保持躯干直立。然后反方向来一次,共做3次。③调理脾胃须单举:躯干保持直立,双腿置于脚踏板上。左手掌根上撑,上举至头左上方,右掌根下按。然后左臂下落于腹前,一左一右做3次。
④五劳七伤往后瞧:躯干保持直立,双腿置于脚踏板上。手臂于两侧伸直,掌心外旋向前,头尽量向后转,目视左斜后方,稍停。两臂内旋收回两侧,目视前方。一左一右做3次。⑤摇头摆尾去心火:躯干保持直立,双腿置于脚踏板上。双手置于膝上。身体重心先向左移,俯身经过左脚面,重心前移,顺时针画圈,回到原点后,再逆时针画圈,一左一右共3次。⑥两手攀足固肾腰:躯干保持直立,双腿置于脚踏板上。两臂向前向上举起,掌心向前,目视前方。两臂屈肘,两掌心向下,按至胸前,两掌反穿至背后,沿着背向下至臀部,同时身体前屈,两掌沿膝直下,目视前下方。两掌前举上升,脊柱随之升起。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6次。⑦攒拳怒目增气力:躯干保持直立,双腿置于脚踏板上。两掌握拳于腰侧。左拳向前冲出,拳眼向上,怒目而视,左拳变掌,再旋腕握紧成拳,收回腰处。一左一右做3次。⑧背后七颠百病消:躯干保持直立,双腿置于脚踏板上。双手置于膝上。身体重心先向前移(身体前倾,双手可辅助)稍停,再返回重心后移,稍停回至原点。
1.3 评定标准 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对患者的功能性坐位平衡能力及动态坐位平衡能力进行评估。
①功能性前伸试验(functional reach test,FRT):用于评估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性的坐位平衡能力。该测试信效度良好[9-11]。患者取坐位,肩前屈体位,肘关节伸直,手部握拳,测量手臂向前伸的最大距离,测试3次并取其平均值[12]。距离越远提示功能性坐位平衡能力越好。②T恤测试(T-shirt test,TST):评估脊髓损伤患者动态坐位平衡能力。信效度良好[11,13-15]。测试者于轮椅坐位,秒表记录其穿上和脱下一件标准尺寸T恤的时间,测试2次并取其平均值[14]。用时越短提示动态坐位平衡能力越好。
治疗前2组FR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FRT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2组间FR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FRT值比较
治疗前2组TST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TST用时较治疗前均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TST用时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TST用时比较
观察组FRT提升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ST用时缩短差值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FRT值及TST用时差值比较
截瘫后由于躯干肌群的失神经支配,使得患者坐位平衡能力不同程度受损。通过有效的坐位平衡训练,患者可实现良好的轮椅坐位,为后续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及代偿的站立及行走训练奠定能力基础。因此坐位平衡训练成为截瘫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将中医功法应用到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Qi等[16]及Thongsumrit等[17]研究发现轮椅上太极拳可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坐位平衡能力。傅秋媛等[18]报道坐式八段锦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提高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文研究结果也提示,将坐式八段锦训练应用于截瘫患者,4周后的功能性前伸测试以及T恤测试计值均有明显提高,且改善效果与常规坐位平衡训练不相上下,提示坐式八段锦训练能提高截瘫患者的坐位平衡能力。
坐式八段锦对截瘫坐位平衡能力起到改善作用,分析其原因在于:①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线,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为阳脉之总纲。其为髓之通道以转输人体之精髓,补肾填精,上可补脑填髓,下可滋养筋骨关节[19]。传统中医学看来,脊髓损伤属于“痿证”,外力损伤督脉和筋骨,导致督脉气血逆乱、气滞血瘀,从而运动、感觉等功能的丧失。坐式八段锦通过对脊柱进行拉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督脉和膀胱经气血,调动身体阳气,上至脑及颈椎,下至盆骶部,改善局部的微循环,促进相应节段肌力的恢复[20]。②八段锦中“调理脾胃须单举”则是通过上肢向上的伸展动作来刺激脾经胃经所至之处,使脾气得升,胃气得降,从而促进脾胃的运化以及肠道的蠕动,脾胃经气血运行通畅,提高脾胃功能。《黄帝内经》中:“脾主肌肉”,脾胃功能的提高继而增强脊柱两侧肌力,起到提高脊柱稳定性的作用。③两手托天、左右开弓以及摇头摆尾等上下、左右及旋转能增强躯干、上肢各肌群肌力,提高肌纤维活性,活动韧带及关节,提高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增强腰椎稳定性及运动能力[21-23]。梁丽霞等[24]研究也提示了坐式八段锦能明显提高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腰肌肌力和脊柱稳定性。
本研究结果提示,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的功能性前伸测试以及T恤测试计分均得以明显提高,笔者认为两种训练方式的共同点在于都可以提高患者腰背肌的肌力,从而改善坐位平衡能力。但较常规坐位平衡训练,坐式八段锦的优势在于:①常规坐位平衡训练旨在强化竖脊肌以及腹直肌的肌力训练。坐式八段锦则属于全身性有氧运动,通过主动伸展脊柱、上肢等,增强脊椎的稳定性,并刺激督脉,补肾填髓,改善整体腰背肌群肌肉力量。进而改善坐位平衡。此外不同的动作转换也刺激了脊髓后支的感觉神经,让患者在动态姿势活动下找到平衡点。从感觉和运动两个层面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坐位平衡。②常规坐位平衡训练受场地、器械、指导人员的影响。坐式八段锦不受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随时随地便可进行自行锻炼,八段锦的动作相对较简单,易学易记,形成习惯后可终身训练并受用。因此坐式八段锦训练具有良好的传播性及普及性,可在社区进行推广。
在本研究中,笔者还发现,与常规坐位平衡训练相同,坐式八段锦各动作也有活动强度的区别,应循序渐进进行。在临床实践应用中,课题组建议针对早期截瘫患者或坐位平衡基础不佳的患者,以前三式,即“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为主要训练式。针对恢复期截瘫患者或坐位平衡基础尚可的患者,可开展全套坐位八段锦训练。此外坐式八段锦训练作为传统中医功法训练,强调身心合一,训练期强调招式与呼吸节奏的呼应,配合患者对功法的专注更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坐式八段锦训练能有效改善截瘫患者的坐位平衡能力,其不受时间与场地的限制,具有社区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