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文学作品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2023-11-28 21:59:50陈华
科学咨询 2023年18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古诗词思政

陈华

(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连云港 222000)

古诗词文学作品之所以在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屹立不倒,占据重要地位,与其中彰显的民族情感以及精神品质分不开。古诗词文学作品不仅是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格的主体表达,而且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而言也发挥着思想启迪作用。就现阶段中职学校的学科建设制度而言,古诗词文学虽然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划分上属于不同的学科性质,但是它们最终的教育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能够将知识内化,塑造良好的品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把古诗词文学作品运用于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有利于教学内容上扩充和延伸,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丰富人文情怀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情感,有助于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优化,也有助于让思政教育的内容更加饱满,更加富有现实教育意义,让思政教育内容可以对学生的不同方面产生影响和作用。但是就现代化教育发展形势而言,教师,尤其是中职教师,主要致力于专业化课程的教学和训练,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成长和思维发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整体的文化素质涵养有待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不高,发展后劲不足。本文从古典诗词中人文素养的精华入手,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展开阐述,针对如何提升古诗词文学作品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作用进行探讨。

一、充分挖掘古诗词文学作品中人文素养的精华

(一)古诗词文学作品对于学生爱国忧民的教育价值

教师要重视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古诗词文学作品有目的、有意识地融入到思政教学中,充分利用古诗词教学价值,保证思政教育工作顺利推进。我国的古诗词文学作品数不胜数,精神表达和情感传达也是丰富多元化的。以爱国情怀的抒发来说,不管是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还是南宋王朝的陆游、辛弃疾,抑或是晚清时期的秋瑾等,都是通过诗词来体现自身高尚的爱国情操。他们不仅有着高尚的品格,表达出对祖国深沉的爱,而且用实际行动来实践自己的人生抱负。因此,这一类古诗词文学作品对于学生有爱国忧民方面的思政教育价值[1]。

(二)古诗词文学作品对学生树立正确友情、亲情观的影响

在众多的古诗词文学作品中,不同的文人墨客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和情感出发,对友情以及亲情进行了不同方面的描写。从教育的本质方面来看,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求学生能够从古诗文所塑造的形象和描绘的故事中找到情感的共鸣,并养成积极向上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古诗词文学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比如,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描写的是纯真的友情,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写的是朋友间的鼓励之情;除了友情之外,还有亲情的情感表达,如孟郊写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将养儿不计回报的伟大母爱向我们展露得淋漓尽致,使人为之动容。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要真诚对待生活中的不同感情,了解人世间情感的可贵之处,形成正确的思维[2]。

(三)古典诗词对于学生的健康心理塑造有重要作用

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教师的说教性比较强而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加强对古典诗词的选择,从中寻找适合当下学生需求的内容,融入思政教育,让古诗词浸润学生的内心,用清晰的文字带领学生走进新的世界,用不同的视野去看待现实生活,塑造健康的心理,也塑造学生更加健全的个性。李白曾用“欲上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表达对仕途不顺的愤懑之情,但是在求职得成的时候,又能做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洒脱和豪爽。由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诗词文学作品,教导学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坚持自我,锻炼成熟和豁达的人生品格,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四)古诗词文学作品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古诗词是古代文人墨客表达情感的主要载体。古诗词中包含着诗人对事物的看法,也包含着古代诗人的一些审美价值以及审美能力。众所周知,不管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中职学生,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对世间万物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是审美最高级的表现。如果教师可以做好古诗词文学作品的选择工作,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正确地对待生活的真善美,也能够破除生活中的假恶丑。

二、中职古诗词文学作品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思政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效果,我国部分中职教师开始尝试将古诗词文学作品融入思政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从总体来看,融入效果还是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对古诗词文学作品融入思政教育的认识不足。理念影响行动,行动决定成效,对于思政教育工作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教师能够意识到古诗词文学作品的重要价值,就能发挥其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对其认识不充分,认为当务之急是给学生直接传授课本知识,这样教学效果更为理想。

第二,教师的古诗词知识储备不足。教师要想将古诗词文学作品融入思政教学,首先要保证自身对古诗词文学作品感兴趣,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但是,目前部分中职教师只掌握了丰富的思政知识,在古诗词方面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这是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

第三,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政教育在中职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我国教育事业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新时代有新特点新机遇,中职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原来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与现代学生思想相贴合。在部分中职学校,思政教育教学方式相对单一,主要是教师讲授式方式,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明显降低。为此,教师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在新颖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对思政教育内容产生兴趣。

第四,缺乏融入古诗词文学作品的环境和氛围。古诗词文学作品融入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但是从总体来看,中职缺少这种环境和氛围。这也会潜移默化地对教师观念产生影响,促使教师降低对古诗词文学作品融入的频率。

三、发挥古诗词文学作品在思政教育作用的举措和途径

(一)把古诗词文学作品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结合,增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科学性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教师对中职学生的教学方式也在逐渐转变[3]。当前,中职教学中学生整体的思想政治状况是健康积极的,有着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敢于负责的勇气,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意识模糊、是非观念有待强化等问题。这都是一个时代学生思维的代表,如果不能够及时解决,扭转错误的思想观念,将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把古诗词文学作品运用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于时代的发展要求,体现中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性。

从教学的角度来分析,古诗词文学作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相结合是由两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一是时代背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学生的教育教学也在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和理念的冲击以及影响。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其思想活动都更加地独立和多变,有了不同的选择和差异。这些背景和客观因素对学生的生活、成长以及发展带来了种种不利影响[4]。而古诗词文学作品,不论是创作背景,还是内容含义,都以一种完美的形式和独特的视角彰显着我国的文化、艺术、语言魅力及中华民族的思想品格、道德修养,真实地记录了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是社会风气的时代表达。但同时,其中也存在一些不符合教学观念和价值的糟粕元素,因此,教师要辩证地看待古诗词,从古诗词中截取积极向上的、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内容,也要主动放弃一些不符合学生发展,甚至对学生会产生消极影响的内容,做到适当地舍与得。二是古诗词文学作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也是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结合。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观念的灌输,又要注重现代社会思政教育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充实,实现对中职学生思想内涵上的丰富和鼓舞。教师始终坚持把思政教育和古诗词文学作品联系起来,在实践过程中,深入挖掘古诗词文学作品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并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实施思政教育,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将促使学生在掌握思政理念的同时,了解相关的古诗词文学知识,做到不自觉地汲取科学理论的智慧和力量,强化思想道德修养[5]。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自身的言传身教,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化教学能力,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强化自身的修养,通过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坚持把古诗词文学作品和当前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将古诗内容背景与现代社会生活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感受过去和现在的不同,获得生活幸福感,增强学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民族自豪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爱国情怀,促使学生在思政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三观,激发自身的内在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和提升自己,把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充分结合,体现出思政教育的价值[6]。

(二)把古诗词文学作品与学校培养目标相结合,增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创新性

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多个方面,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还可以延伸出对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怀教育、思想品质教育等,能促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观念和教学理念的独立品格意识,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动力,完成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教师要把古诗词文学作品和院校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政教育认识,从学生的动态化思维出发,根据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规律,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完善和优化,强化学生的思想凝聚力和感染力。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创新,使思政教学的内容更加贴合学生实际需要,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和意愿[7]。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掌握不清晰,难以迎合学生的个性化思想需要,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中职院校要在教学培养的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适当融合古诗词文学作品,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锻炼学的自主意识,使课程设置成为促进学生智慧与创造力发展的温床和动力,对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推进,教学之间的封闭状态被打破。教师在教学方案制定上和内容教学上既要迎合新课改的要求,也要合理地架起学科间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各学科的知识、语言和教学方法相互渗透,掌握思想政治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促使古诗词文学作品的引入为思政教育而服务[8]。就学生发展的层面而言,古诗词文学作品和思政教学的归宿具有一致性,主要都是致力于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古诗词文学作品有其独特的思维潜在性和文化性,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道德教化,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古诗词思政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