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料构筑人与水的不解之缘

2023-11-27 05:34仙恒
青年文学家 2023年30期
关键词:蚩尤滕王阁鄱阳湖

仙恒

赣鄱大地乃江西省独有之美誉,取江西母亲河赣江与省境内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二水域合称,蕴涵吞吐山水之势、人文山水之雅、灵秀山水之妙,形容江南西道这片赤土,可谓恰如其分。江南多水,千百年来,人与水在这里交织,建立了紧密的关系,衍生出道说不尽的传奇故事,并形成了精神与物质双重层面相结合的江西水文化。

《赣鄱书》正是在这样一片坐拥着独特区域文化的水土上摹绘而成,之所以称为“摹绘”,是因为书中独到的文本架构与写作手法。“摹”为鉴也,史料与文本的互文性构成了此书的一大特色。《赣鄱书》中引用了丰富且切实的历史资料,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书面文献资料,主要包括《山海经》《水经注》《庐山记》等典籍,另有小说、戏剧、诗赋等文学文本以供旁佐与考异;二是民间口头传说,如地方的俗语、见证、名言,也有传闻逸事,以增强说理的趣味性及真实性;三是历史文物与遗迹,有闻名遐迩的干越剑、滕王阁、东林寺,也有别具赣鄱味道的仙人洞遗址、柴桑洲、万寿宫等。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凌翼亲历实地采风,行程数万里,脚踪以鄱阳湖为辐射遍布省内外,书中所述之地远括皖、浙、鄂等省域,并通过开展专题报告会等调研活动获取了翔实的官方资料。本书正是以这样的凿凿之言为出发点展开创作。“绘”为画也,凌翼以诗人的身份步入文坛,他曾说:“尽管现在我写散文或报告文学,但我仍然觉得,自己还是以一个诗人的身份在创作其他文学样式。诗歌的激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韵味都会或多或少地带入到我的散文和报告文学里面。”(夏琪《凌翼:为赣鄱文化立传》)《赣鄱书》是地域文化散文集,凌翼的文字清爽又纯净,因而本书在饱含语言美的同时又增添了几许地域美与意境美,这种文墨毫无半分堆砌之感,反而勾画出江西水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文章节义的精神水文化

(一)“大湖掌纹”上的民族精气

华夏文明以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为发源地。故此,上古时期的南方往往被视为蛮荒之地。凌翼却在鄱阳湖畔溯史追踪,为读者揭示了“黎民百姓”之血脉的另一渊源—上古战神蚩尤,并在鄱阳湖这片水纹形成“巨掌”上,探寻着一份传承千年的民族精气。

原始部落地的甄选及创设和水是分不开的,与炎黄部落别无二致,蚩尤带领九黎族人倚水而居,约在现今的鄱阳湖(即古彭蠡湖)、洞庭湖及江汉平原周围建立部落地,这里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极为适合人类生活,是蚩尤敢于阔刀北伐的坚实基础。除了繁衍生息外,水更是他当时跃居三强之首的要诀之一。在新石器时代,蚩尤便已掌握了铜铁冶炼技术,在庐山脚下发现金属矿,并开井取水,加以冶炼,开创了人类金属冶炼技术的先河。放眼中国历史,北伐之路往往困难重重,而创北伐先河的蚩尤九黎部队却一路所向披靡,百战不殆,然则最终时运不济,兵败涿鹿。成与败、战与和、水与火,巧妙地交织成了多组张力,使读者突破了以往对蚩尤固有的认知,又多了些许新的评价与思考:我们不仅是“炎黄子孙”,亦是“黎民百姓”,蚩尤的血脉也在我们身上传承至今。《赣鄱书》借上古传说为主要表现形式,揭示了蚩尤勇猛无畏又兼具雄才伟略的精神面貌,并据此予其大胆的评价和应有的赞誉,将他在中华文明史的地位提至与炎黄二帝并驱,重唤遗失已久的蚩尤精神,也从客观角度折射出了历史的辛酸与无奈。

水乃至柔之物,而鄱阳湖水却为蚩尤所用,练就了至强至毅的兵器,刚正严明的刑法,知难而进的品格。正如书中所说:“鄱阳湖是鱼米之乡,人口发展迅捷,但这里的民众似乎天性中有一种挑战和反抗精神。”现如今,回首蚩尤大刀阔斧的雄健之姿,面对险境时那种“勇于斗争和不懈的反抗精神,成为一种基因,注入到了民族的血液之中”,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更为柔情侠骨的赣鄱儿女注入了一种桀骜之气。

(二)“沉浮之间”的江右才俊

江西是文化大省,兴于宋,盛于明,从陶渊明、欧阳修、杨万里,到解缙、杨慎、八大山人,一众文化巨子自江右喷涌而出,叱咤风云,为我国文、思、哲、艺等领域的学术及文化作出了深远的贡献。《赣鄱书》中道:“彭蠡湖,是一个伟大的湖泊,它孕育了中国文化的一段辉煌。”从这里走出的文化,在历史的颠簸中自然也浸上了江西之水的灵秀印记。

在论述江西古代人才时,作者沿赣鄱水系追溯再展开描写:“鄱阳湖流域覆盖的江西,是才子的故乡”,“在鄱阳湖流域的赣江中段,有个叫吉安的地方”,“沙溪和富川隔河相望,故称‘隔河两宰相”,由大及小,层层递进,条理清晰。作者之所以如此设计导入,只因水乃灵气之汇聚,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人杰与地灵之间必然蕴含奇妙的关系。赣鄱大地颇有水之灵气,与水相伴相生的江西才子们当然也饱受灵气的浸染,有如陶渊明之洒脱、欧阳修之纡徐、杨万里之忠毅,德才超群,皆为典范。

在凌翼看來,江西曾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赞誉绝非偶然,当时的江西人兴教育、重科举、勤上进,再加上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有利的政治时局,故能在明朝时期的科举考试中斩获丰硕的成果。有了榜样的力量,以至“在江西,市井中手工匠人、田野中农夫都可能是通文墨、能诗文之士”,即便在现今,这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文化盛景,却在千百年前的江西曾经出现,不得不令人叹服,真乃“文章节义之邦,人文渊源之地”。

(三)汇融于今的“灵魂与脊梁”

如果说,江西的水,在这里孕育了上古时刚毅顽强的民族精气,灌溉了中兴时聪慧奋发的江右才俊,那么,伴随时光荏苒,它将赤胆与才能汇聚后更是浇筑了一批批壮志凌云的无畏勇士。

凌翼在书中将古今两名江西籍民族英雄并举,即南宋名臣文天祥与近代伟人方志敏,尽管时隔数百年,但同饮赣鄱之水所生出的信仰与节义,皆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并在新时代的今天相映生辉、深入人心。南宋覆灭,元世祖钦敬文天祥的忠心与气节,安排他的旧友故交劝其投元,但文天祥宁死不屈。见毫无效果后,元世祖又使降元的宋恭帝去劝降,也未能奏效。及至元世祖亲自召见文天祥,却只被答曰:“只求以死报国,不当久存于世。”当生命与国家联系在一起,便能获得永远的胜利。方志敏是一位深具艺术气质的农民领袖,在踏上革命之路后,他仍以诗人的豪情激发斗志,即或身陷狱中,依然笔耕不辍地表达自己崇高的理想,并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当信仰与民族紧密联结时,外力就无法征服。其实,赣鄱大地从来不缺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忠贞之士,放眼近现代的江西,詹天佑、张国焘、袁隆平……又有哪一个不是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支撑着民族的脊梁。《赣鄱书》中那份坚毅的呼喊,就是对古今志士最赤诚的表白:“国家与民族、信仰与主义,是他们心底坚定不移的磐石,他们以石胆文心的气节塑造着江右文化的核心,也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

二、辉煌厚重的物质水文化

(一)侠肝义胆的干越剑

《庄子·刻意》曰:“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干越剑,并非独指某一把剑,而是干越全地所铸宝剑的合称。《赣鄱书》中说道:“干越国的政治中心即今余干县,位处鄱阳湖东南。”两千多年前,欧冶子、干将、莫邪等铸剑大师皆诞生于此,锻造了诸如越王州句劍等一把把传世名剑,迄今仍锋利无比,令人生畏,干越故此成为中国剑文化的开创地之一。

剑与水奇正相生。《赣鄱书》中记述:“铸剑,除了铜、锡矿藏,淬剑的水也是有讲究的。”干越剑,从内至外都与水息息相关:铸剑,要取葛溪间纯净、冷冽的泉水淬火;纹饰,要用艺术化后的水纹形态。可以说,干越剑是江西水文化的直观体现与典型代表。由此可见,水早已成为赣鄱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

时光流逝,干越剑曾经的高超技艺早已失传,但可喜的是,蕴藏其间的工匠精神却传承至今。凌翼认为:“铸剑师的工匠精神,让人联想到剑文化的精髓—剑侠精神。”其实,侠肝义胆不只是战场上的勇毅果敢和乱世中的舍生取义,生活在和平年代,每位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同样可以锻造出精巧之“剑”,为国所用,为民造福。近些年来,一批批大国工匠应运而生,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以勤劳、创新、求精的实际行动完美诠释并升华了当代社会“剑”的课题。《赣鄱书》中写道:“鄱阳湖流域覆盖的江西,是一个有着侠肝义胆传统的省份。”不论战争或和平,这份“侠肝义胆”,需要每位赣鄱儿女去持守与秉承,只有如此,干越之剑的锋芒方会随岁月的流淌而被擦拭得越来越亮。

(二)人文荟萃的滕王阁

古人喜好登高览胜,而景致中最不可或缺的,便是水,无水仿佛就失了灵魂。江南三大名楼,无一不是临水而矗。在我国传统民俗中,人口聚居地的最高建筑往往聚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成为当地的风水宝地。高耸的滕王阁由于坐落赣水之旁,因此被古人誉为“水笔”。长期以来,滕王阁在古城南昌人民的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神圣地位。

滕王阁的美,是与江水相随相生的,而在凌翼眼中,“光有自然的美还不够,只有等到王勃吟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自然美才注入了灵魂”。他从王勃作序的逸事出发,对这座名楼有了更深入的发掘和思考,它的美不仅凸显在景色和传说中,更出于丰厚的文化趣味。《赣鄱书》中写道:“滕王阁是一座文化大熔炉。”毋庸置疑,这座标志性建筑融书法、文学、建筑、美术、饮食等多种文化为一体,积淀人文荟萃的滕王阁文化,是江西水文化中的重要代表,闪耀于世。《赣鄱书》虽也浓墨重彩地绘写滕王阁,但记述的侧重点已不再是那座一次次被推倒,又一次次被修葺的建筑,而是一场摆于赣水边的文化饕餮盛宴,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人前来发现并感受赣鄱文化的精髓。如今,伴随着一江两岸的炫彩灯光,滕王阁早已成为掩映在现代都市中一道典雅的文化景观,阁与水相映、古与今相融、人与画相交,屡废屡建的滕王阁必将因着赣鄱文化的绵长悠远而历久弥新,这是书中所传达出最美好的期盼。

(三)思乡聚义的万寿宫

四通八达的水系加之聪明的商业头脑,铸就了江右商帮古代繁荣的贸易活动。即使是赣商遍天下的鼎盛之际,不论到哪儿,江西人都从未忘却自己赣鄱儿女的独特身份,他们每至一处,在具备财力后便会不约而同地做一件事—迅速筹资建造万寿宫。万寿宫亦称江西会馆、江西庙、旌阳祠,原为江西福主许真君的道场,后逐渐演变为同乡间互帮互助、聚会交际、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成为各处江西人的精神文化家园。《赣鄱书》中写道:“有江西人聚居的地方,就有万寿宫。”这话不假,曾有人做过统计,遍布海内外的万寿宫共有1400余座,其中著名的有:南昌西山万寿宫、抚州万寿宫、武汉万寿宫等,可见万寿宫的影响力非同一般。

水为聚财之象,又为运财之器,而江西会馆万寿宫中所汇聚的乃是儒、释、道融合的忠孝道义,这才是赣商名成于世的关键要素。书中说:“心中有道,便不会见利忘义,生意也会越做越大。”《赣鄱书》将万寿宫文化作为赣商文化的侧影,反映了江西人对“道商”的遵循与传承,正可谓道以商传,商以道盛,这是赣商最为独特之处。孔子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万寿宫分布地域广且数量多,但无论何时何地,归属江西人的精神信条都始终如一。凌翼将万寿宫视为码头,连接陆地与海洋,更承载了过去与未来,这高大气派的赣式建筑之下,那份从这片水域流出的智慧与品行才是赣鄱儿女最大的财富。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的总和,钟灵毓秀的江西,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凌翼能够找准“水”为切入点对江西的文化展开漫谈,旨为赣鄱文化立传,是在史料、地理、思想等方面都下足了功夫的。不得不说,《赣鄱书》是一本散发着江西水文化独有灵韵之气的书,内容以水为基,创作沿水而行,文笔如水之润,形成了凌翼所作地域文化散文集的出彩之处,是当代江西文学的一朵奇葩,这在其姊妹篇《大湖纹理》中亦得到充分展现。

作为江西本土作家,凌翼的笔锋如故土般质朴平实而又巧趣灵动,所作散文往往以点概面、言近旨远,语言含蓄而明快,生动且清新。《赣鄱书》大多是对赣鄱故事的白描工笔和所见所思的平铺直叙,虽无大肆华丽渲染,却能在不经意间把读者带入赣鄱大地的深邃韵味之中,引人咂舌深思,饱飨文化盛宴,这正是文学上的“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凌翼的散文善于意境的创设和象征的运用,如《大湖掌纹》《桑落洲》《江右码头》三篇的描写,使文章整体布局富有层次感和深邃感,又能自然流畅地进行着古今新旧之间的转换描述,虚实结合,明暗相生,在对人与事的描写上尤为突出。《赣鄱书》的主要内容是在以史写实,但凌翼之意绝非停在过去而是重在未来,曾经的光辉灿烂虽一去不返,但历久弥新的赣鄱文化早已深深地注入每位赣鄱儿女的血液中,新时代的江西人会继续沿着先辈的足迹踏上征程,如赣鄱之水般涌流不止,奋猛向前。

猜你喜欢
蚩尤滕王阁鄱阳湖
滕王阁 我心中的歌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第三届“滕王阁杯”童谣大赛获奖名单
滕王阁,我心中的歌
经典吟诵第七期《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经典吟诵第八期《滕王阁序》(节选)
大战蚩尤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蚩尤之歌
中、日、韩蚩尤信仰与蚩尤演艺说略
鄱阳湖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