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路径

2023-11-27 10:12:48虞菊
求知导刊 2023年26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策略研究小学数学

摘 要:培养小學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立德树人背景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数学应用意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能引导小学生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学生以此为基础开展各种与数学相关的实践活动,从而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文章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行了探究,希望能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虞菊(1982—),女,江苏省启东市陈尚义小学。

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学局限于课堂,课外活动只是作为辅助手段,导致小学生对数学的记忆与理解不够深刻,难以掌握核心知识,也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为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有助于他们获得良好的应用体验,促进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提升。

一、挖掘生活元素,培养应用意识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理念。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这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应用数学知识,通过实际应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升数学应用能力[1]。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的“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例,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如何求证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设计数学实验,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从而更轻松地掌握轴对称概念。通过在课前准备具有轴对称性质的简易教具,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例如,通过折纸实验,让学生观察纸张折叠前后的特点并进行分类。问题以简单实验的形式引入,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升思维能力。教师应该通过设计数学实验引导学生,使其亲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和验证的过程,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和表达现实世界的能力,从而提升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完成数学实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证明方法: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其对称轴就是任意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结合生活实际案例与学生进行互动,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证明方法,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此外,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对称物品,引导他们运用理论进行论证,进一步加深理解。生活元素的融入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能够帮助学生更自然地习得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场景中。

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得数学学习更加自然、有趣和有效。教师通过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能够使学生树立数学应用观念,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依托问题驱动,培养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以“问题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能够清晰地突出学习内容的重点。相对于传统的“考点”和“知识点”课堂,这种方法更能引导小学生深度应用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多要素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集中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培养其应用能力,并让他们在深度学习中发展应用思维[2]。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的“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例如,教师展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你们还记得这个立体图形吗?你们对于正方体的了解有多少?如果要剪开这个正方体,你们能够想象出剪开后的图形是什么样吗?”通过课前导入,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求学精神。随后,教师通过剪纸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从而能更深入地理解正方体的展开图。在实验中,学生能够自主发现展开图的不同结果,从而归纳出:根据不同的方式展开,同一个正方体也能够得到许多种不同的平面图形。于是,教师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并归纳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层层推理与尝试,最终得出正方体的展开图一共有11种的结论。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和空间观念。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领会数学应用的重要性。

总之,以“问题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深度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考层层深入。经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会愈发灵活,最终数学应用能力得到培养,养成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借助户外活动,培养应用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户外活动作为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的重要途径与过程,为教学提供了补充。通过参与数学户外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发现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的“统计”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运用户外活动进行实际的数学实践。比如,让学生在课后对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调查分析,收集班级上最高学生的身高、最矮学生的身高、班级学生身高的众数与平均数等信息,并结合身高数据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运动建议与营养建议。在课堂上,学生分享自己的统计成果,相互交流与反思,取长补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的身高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从汇总表中发现数学信息,如最高身高、最矮身高、身高差等。通过分析与讨论,学生不仅能够得出各种结论,还能够关注标准身高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并提出改进建议,如“我想给身高比较矮的同学一些长高的建议,你们需要坚持日常运动锻炼,多吃含有各种营养的食物,这样才能够长得更快、更高”。

通过户外活动进行数学实践,学生在自主开展调查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自身知识储备,还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这种教学方式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关注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四、巧用学具制作,培养应用意识

在数学学科中,部分知识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时会难以理解抽象知识,进而影响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具是知识的载体,好的学具配合合理的使用方法,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分解、细化,形成知识体系,进而逐步消化抽象知识。结合学具开展教学,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数学应用意识[3]。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亲自用彩纸制作圆柱形厨师帽,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圆柱体表面积的方法,增强应用意识。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思考制作一个圆柱形厨师帽需要几张纸,从而加深对“圆柱体由三个面围成”的理解。其次,学生需要考虑所使用的纸的形状,并了解底面的大小以及长方形纸的长和宽。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圆柱体侧面边长与底面周长和高之间的关系。

在制作过程中,小学生可能采用两种制作方法:一种是通过卷起长方形纸片并围绕底面画圈,确定底面圆的大小;另一种是选择两张相同的圆形纸片作为底面,然后围绕底面用长方形纸片绕圈,并根据圆的大小确定长方形的长。这两种方法虽然都涉及圆柱底面周长与侧面长方形的长相等的知识点,但思维方式却完全相反。教师应为学生指出这一点,让具有不同思路的学生相互交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计算,测量彼此厨师帽的高度与底面直径,并计算出厨师帽的表面積(不含下底,π值取3.14)。有学生回答:“这顶厨师帽的高是15cm,底面直径是30cm,那么这顶厨师帽的底面积是π×152=706.5(cm2),侧面积是30π×15=1413(cm2),因此表面积为706.5+1413=2119.5(cm2)。”在这个教学示范中,学生在制作学具的过程中培养了注重细节的能力,并在制作圆柱形厨师帽的实践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应用意识。这种实际操作与应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通过制作数学学具来辅助小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从而使他们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思考者。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因此,这样的实践方法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五、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模型是应用数学方法和数学语言来描述某一现象的数学规律结构,起到连接数学与外部现实的桥梁作用。在小学阶段,数学图表、公式以及概念都可以被视作数学模型。小学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让小学生参与数学模型建构过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为例,在小学五年级这个阶段,学生可能尚未具备面积公式的推导和转化意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必直接向学生传授模型思想,而是可以将模型思想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参与有趣的学习和探索,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应用思维。首先,教师应使学生意识到,面积计算方法可以进行转化和推导,从而提升他们的分析、推理和验证能力。其次,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开展针对性活动,如探讨如何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转化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或是讨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是否一定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这样的问题探讨活动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猜想,使其发散思维,从而增强他们的逻辑意识、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利用方格图来绘制不同图形,并鼓励学生在思考图形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建立和求解数学模型的步骤包括问题情境创设、模型建立、求解验证。这些教学活动可帮助小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模型思想,切实感受数学模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润物无声中培养应用意识。

总而言之,立德树人背景下,应用意识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以课堂为平台,将自主学习作为突破口,指引小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技能自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乐于思考、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推动他们全面发展,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友润.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J]. 山西教育(教学), 2021(12):5-6.

[2]张志欣.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J]. 名师在线, 2021(1):35-36.

[3] 顾振国.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研究 [J] 数学教学通讯, 2020(19):68-69.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策略研究小学数学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商情(2016年43期)2016-12-26 00:00:00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4期)2016-12-20 20:39:38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12:59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0:40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