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指标检验的临床价值

2023-11-27 11:56梁忆佳李金洋赵氲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22期
关键词:凝血酶原计数肝硬化

梁忆佳 李金洋 赵氲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六四医院检验科,吉林 长春 130000)

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腹胀、乏力、黄疸、蜘蛛痣、肝脾大、腹腔积液、肝掌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肝功能损害、门静脉高压,极易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增加患者死亡率〔2,3〕。临床发现血小板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贯穿肝硬化发生发展〔4〕。肝脏在合成凝血因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合成纤维蛋白溶解物、抗纤溶物质的重要器官,在凝血-抗凝血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肝硬化患者PT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六四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住院治疗的250例肝硬化患者(P组)及同期门诊体检中心250例健康人员(Ⅰ组)为研究对象,P组女109例、男141例;年龄61~70〔平均(65.23±3.02)〕岁;体质量46~90〔平均(68.62±5.46)〕kg;上消化道出血情况:82例出血、168例未出血;Child-Pugh分级:65例A级、134例B级、51例C级;病程3~14〔平均(8.56±3.84)〕个月。Ⅰ组:女103例、男147例;年龄62~71〔平均(65.79±4.11)〕岁;体质量49~86〔平均(69.12±5.28)〕kg。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肝硬化诊治指南》〔5〕中关于“肝硬化”诊断标准。②视听、沟通能力正常,配合度良好。③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或近6个月输血者。②近期接受过对凝血功能有影响的药物治疗者。③合并狂躁症、焦虑症等精神障碍者。④心、肾等重大脏器功能异常或近6个月器官移植者。⑤近期存在重大创伤史、手术史者。⑥合并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者。

1.2方法 抽取所有受检者空腹静脉血3 ml,摇匀后,置于抗凝试管中,试管中置入0.1 mmol/L枸橼酸钠溶液0.3 ml,充分摇匀,以10 cm离心半径、离心速率3 200 r/min,离心10 min,将上层清液分离后,置于-28 ℃环境下,以全自动凝血仪检测PT,以全自动流式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体积(MPV),试剂均由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T、血小板指标对肝硬化的诊断效能。

2 结 果

2.1各组PT及血小板指标水平比较 P组PT、MPV、PDW均明显高于Ⅰ组,而BPC、PCT均明显低于Ⅰ组(均P<0.05),出血组PT、MPV、PDW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而BPC、PCT均明显低于未出血组(均P<0.05),见表1。

2.2PT与血小板指标的相关性 PT与MPV、PDW呈正相关(r=3.017、3.385,均P<0.05),与BPC、PCT呈负相关(r=-3.674、-2.975,均P<0.05)。

2.3PT、血小板指标对肝硬化的诊断效能 PT、MPV、PDW、BPC、PCT联合检测诊断肝硬化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检测,见表2。

表1 各组PT及血小板指标水平比较

表2 PT、血小板指标对肝硬化的诊断效能

3 讨 论

肝硬化是由单因素或多因素造成的一种弥漫性肝损害,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6〕。当前,随着国人生活方式改变,过量饮酒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导致我国肝硬化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7〕。肝硬化发病初期患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门静脉高压、肝功能损害等症状,引起多脏器、多系统受累〔8,9〕。当肝硬化发展至晚期时,患者会出现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等症状,增加患者死亡率,现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10〕。及早对肝硬化患者病情作出准确的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肝脏是人体纤维蛋白溶解物、凝血因子合成的一个重要场所,在维持动态平衡、调节凝血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1〕。肝脏的功能包括分泌胆汁、维持激素、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等物质代谢、免疫、吞噬、解毒等作用,还可以合成凝血必需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参与凝血过程的Ⅻ(表面因子)、Ⅺ(抗血友病球蛋白C)、Ⅹ(自体凝血酶原C)、Ⅸ(抗血友病球蛋白B)、Ⅷ(抗血友病球蛋白A)、Ⅶ(促凝血酶原激酶原)、Ⅴ(促凝血球蛋白原)均在肝脏中合成〔12,13〕。肝硬化患者随着疾病的发展极易出现门静脉高压,导致侧支循环开放,引发腹水,此类患者进食后,血管破裂、发生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的风险较高〔14〕。脾脏具有清除衰老细胞的作用,脾功能亢进的患者,会造成血小板清除过度,进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故肝脏功能对人体凝血功能具有一定影响,反之凝血功能可以反映肝脏功能,随着肝硬化疾病的进展、加重,机体凝血功能指标均会发生异常。健康人PT一般是12~14 s,而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细胞损伤,凝血因子合成速度减慢,PT延长,容易引起轻质斑块、皮肤出血等。通过检测PT,可评估肝损伤程度〔15,16〕。肝硬化患者在发病期间,肝细胞变形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等均会减弱凝血因子功能,延长PT,增加出血发生率〔17〕。从Child-Pugh分级来讲,Child-Pugh分级越差的患者,肝细胞受损程度越严重,出血概率也越高,出血程度越严重,PT会明显延长〔10〕。通过检测PT,可评估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受损程度。

血小板属于人体骨髓成熟巨核细胞,通过检测大小、数量、体积等,可以反映骨髓巨核细胞代谢的具体状况〔18〕。血小板具有止血效应,一旦外周血血小板水平降低,则患者出血风险会增高〔19〕。肝硬化患者由于脾脏功能的兴奋性较高,单核巨噬细胞会大量吞噬血小板,从而降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20,21〕。故临床将血小板计数作为反映肝硬化出血的重要指标。血小板由巨核细胞产生,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细胞损伤,机体血小板生成容易出现障碍〔22〕。肝硬化患者发生血小板障碍的原因与以下几点有关:(1)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压积现象,导致血小板计数降低。(2)肝硬化患者普遍感染了肝炎病毒,对骨髓中巨核细胞起到了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了骨髓中血小板水平。(3)肝硬化患者存在功能亢进现象,破坏了血小板。但血小板是人体中具有酶活性、生理活性的细胞,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如果血小板计数降低,则会增加出血风险。肝硬化患者在疾病发展晚期,普遍处于功能亢进状态,单核巨噬细胞吞噬了大量的血小板组织,进而降低了血小板的细胞含量〔23,24〕。故在肝硬化患者疾病诊断中,加强血小板指标检测,可评估患者出血状况及出血风险。肝硬化患者MPV、PDW普遍高于正常人,但BPC、PCT普遍低于正常人。大量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血小板,会加重患者病情,加强MPV、PDW、BPC、PCT等指标检测,可对肝硬化患者病情作出诊断,并提高对出血风险的预测效能。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肝硬化的诊断效能,弥补了单一检测的不足,且PT、MPV、PDW、BPC、PCT检测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可重复性强。

猜你喜欢
凝血酶原计数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古人计数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古代的计数方法
这样“计数”不恼人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检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