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晨皓 GENG Chen-hao;耿立艳 GENG Li-yan;张炳琦 ZHANG Bing-qi
(①华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唐山 063210;②石家庄铁道大学管理学院,石家庄 050043)
交通拥堵不单单是一个纯技术问题,更涉及到城市、经济、环境、居住、文化、行政方面等问题。
1.1 城市化进程加快 自古以来,交通与城市的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在目前新型城市化进程下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更是如此。交通作为促进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主要推动力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不是偶然事件,是城市化进程加快过程中具有规律性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唐山市城市用地规模有限。从21 世纪至今,我国城市化比率已经实现由36.2%转变为58.5%的极大飞跃。但也存在空间不平衡的问题,在城市化发展中后期,唐山市城市化进程步入稳定发展状态,但唐山市城市用地规模扩张速率却快于城市化发展速率,城市用地明显无效扩张,而且城市空间和可扩张的规模有限,城市交通对于道路的空间需求无法满足。②唐山市城市中心压力较大。在传统城市化阶段,在自由的市场和规划双重引导之下衍生出一个重要特征:城市蔓延。城市空间蔓延容易造成交通建设和维护费用的提升,传统城市化模式带来的高资源消耗与能源浪费、污染严重、噪声加剧等弊端,也会使得人们的通勤时间和幸福感降低。③城市原有布局不适。唐山市自1976 年唐山大地震后重建,当时由于灾后重建争分夺秒,城市规划布局缺乏长远性和科学性,但近年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原有布局与如今经济的发展不适应。唐山市城市旧城的发展,虽然打通、扩张了一些道路,但城市的路网系统、城市的原有布局并未改变,基本上沿用了历史的布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迅速,交通需求量迅速上升,此时的城市布局、路网系统便不能适应如今的交通需求。
1.2 城市道路结构失衡 ①停车场设置不足。目前唐山市中心城区现有机动停车场462 处,累计停车泊位8 万余个。其中,道路外的停车场340 处,停车泊位7 万余个,道路内的停车场122 处,累计停车泊位1 万余个。根据停车泊位的标准需求,每有100 辆小汽车,应该配备大概35个停车位,按此标准市区内至少缺少几万个停车位,公交车和自行车的停车场更是少之又少。②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缓慢。唐山市主要以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作为交通治理的重点,提高路网的交通容载量对于治理初期作用十分明显。但新的道路供给又会出现,将会引发新一轮的交通量增长。
1.3 城市交通方式构成失衡 ①机动车增长迅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水平不断上升,由于我国加入WTO 后汽车的价格不断下降,对汽车的需求也随之上涨。唐山的机动车也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从2016 年起,平均每年机动车增长量超十万量,截止2022 年底,机动车保有量已超260 万量,10 年增长近百万辆。②公交系统不够完善。关于公交系统的完善,属于在唐山市封闭时间和区间范围内,公交线路和公交车道随时都需要进行协调与管理。但是公共交通运输能力有限,客流量大、乘客数量多,高峰期运行速度缓慢,在和私家车的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不能有效的吸引交通需求转移。这种公交线路和路网的建设在公交系统的改革中急需调整。在城市交通运输中,支路的分流能够很好地缓解交通拥堵,但近十年来唐山市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主干道的扩张,形成了一些较大的支路中的缺口。③大容量交通工具短缺。在现代化城市中,城市轨道运行是城市交通运输的骨干,例如地铁和轻轨。但是由于路网结构、地下状况、经济水平、技术经验的不足,唐山市无法配备大容量交通运输工具,而且目前已经具备地铁的城市大多线路较少,路网密度较低、道路负荷度较高,导致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不高。④自行车、电动车比例太高。我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自行车和电动车是人们进行短距离出行、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在道路上行驶的随意性较低,因为针对自行车和电动车的法律规则太少,导致随意占道变道,在机动车道上行驶,道路利用率较低,缺少规范性的管理方案,影响道路的正常运行。
1.4 城市交通管理与规划落后 ①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虽然近些年道路上电子监控设备增加,交警的数量和素质也有提升。目前唐山市的交通管理综合能力和水平仍有待提升,设置了一些禁行区域和单行线,改进了某些红绿灯的设置,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友谊路上某些红绿灯的设置不合理,在学生上下学期间步行通过的绿灯时间较短,而汽车通行的绿灯时间设置较长,交通信号指示灯的设置比固定。②相关部门间缺乏联系。对于交通控制、道路安全的防护大多处于被动状态,缺少提前预警和主动控制。唐山市目前虽然建立了交通管理协调的机构,但是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确,对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还是由交警部门单一管理,缺少市政、公交、铁路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共同治理。
1.5 交通法规落后与安全意识不足 ①交通法治化建设需加强。随着人们对交通需求的增加,对于相应的交通法治化建设也有更高的要求,才能对交通管理起到震慑和强制作用。唐山市目前现存的交通法规有如下:《唐山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唐山市非机动车管理办法》。要完善和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将交通治堵法制化建设做好,才能有效规范出行者的行为。②交通参与者的素质较低。交通参与者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等,它们的文明素质对于交通安全秩序的维护有极大作用。
总之,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指标的建立要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通过指标的量化来反映这些问题,以便为管理者采取管理措施提供依据,保证城市交通安全、畅通、快捷、低污染的运行。
通过对唐山市的城市道路现状和交通拥堵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城市交通拥堵评价的指标选取提供思路,选取交通承载治理、交通配置治理、交通事故治理、交通法规治理、交通违法治理5 个一级指标,并选取21 个二级指标,构建城市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城市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
3.1 构建判断矩阵 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指标的权重,对指标进行两两相比,得到其重要性程度比较。本研究构建了6 个判断矩阵,最终可以得到唐山市交通拥堵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两两比较结果。如表2-表7 所示。
表2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
表3 交通承载治理二级指标判断矩阵
表4 交通配置治理二级指标判断矩阵
表5 交通事故治理二级指标判断矩阵
表6 交通法规治理二级指标判断矩阵
表7 交通违法治理二级指标判断矩阵
3.2 确定指标权重
根据层次分析法辅助软件yaahp 计算λmax并分析判断矩阵是否通过一致性检验,在通过的基础上对指标进行权重确定。得到的指标权重和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8-表13 所示。①唐山市交通拥堵治理效果的一级指标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结果(表8)。依据建构的判断矩阵,可以计算出最大特征值λmax和权重值以及CI 的值,并参考标准RI 值,可以计算出CR 的值,由表8 中数据计算出CR=0.0612<0.1,表示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②交通承载治理各指标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结果(表9)。由表9 中数据计算出CR=0.0914<0.1,根据实际结果进行计算,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如表9 所示。③交通配置治理各指标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结果(表10)。表示通过一致性检验,如表9 所示。④交通事故治理各指标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结果(表10)。可得到CR=0.0221<1,表示通过一致性检验。⑤交通法规治理各指标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结果(表12)。对交通法规治理及其二级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发现CR 值<0.1,可知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⑥交通违法治理各指标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结果(表13)。依据建构的判断矩阵,计算出最大特征值以及各指标的权重,并计算出CI 和CR 的值,发现CR=0.0516<0.1,表示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表8 唐山市交通拥堵治理效果一级指标权重
表9 交通承载治理二级指标权重
表10 交通配置治理二级指标权重
表11 交通事故治理二级指标权重
表12 交通法规治理二级指标权重
表13 交通违法治理二级指标权重
从政府、社会组织、公众三个主体角度出发,结合城市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改进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及建议。
4.1 加大交通承载治理,控制汽车保有量 其中交通承载治理涉及协同治理主体的方方面面,主要从汽车保有量、公交系统的完善入手,政府作为治理主体要投资建设公交系统,实行限号政策,执行严格的汽车报废制度,同时社会组织中的企业作为协同主体参与治理,唐山市的企业包括公交公司、汽车修理报废厂、保险公司等发挥协同性作用进行更加专注、专业的管理行为,协助政府完成治理任务并从中获利,同时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而公众作为拥堵治理的直接受益者和受众者,是限号政策的执行者,乘坐公交的主体,也是汽车税率调整和汽车报废制度的直接感受者。
4.2 改进交通承载治理,发展智能交通 交通配置治理也是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共利益的组织机构,从宏观角度对于道路宽度的控制、基础设施的建设、停车位数量的控制、完善智能交通系统、调整信号灯配置的合理程度、加大对于道路监控的覆盖程度等方面把控主体。而企业和第三部门同样对于基础设施的监管、各个停车场停车位的实际管理、信号灯配置的设计与维护、提升监控的质量等方面发挥管理协同作用,通过自身作用的发挥促进交通拥堵治理效果的提升、展现拥堵治理的核心能力。而公众对于遵守道路规范、严守信号灯控制原则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才会有拥堵的善治。
4.3 减少交通事故,加快事故处理速度 交通事故治理主要以政府中的交警部门为主导,对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和交通警察的人数进行严格控制和把关,并加快出警速度。而交通事故处理一体化程度涉及到交警部门和唐山市保险公司的协同合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唐山市的交通拥堵治理,因此要加强协同合作,将交通事故处理能力和速度作为核心竞争力进行培育,维护公共安全,提高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公众如果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能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数量,参与的重要性十分明显。
4.4 完善交通法规,严格违法处罚 交通法规治理和交通违法治理需要各协同主体通力合作,政府要加大对于法律法规、交通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也要呼吁市民安全意识的提高,加强对驾驶员的宣传教育,对于违法违规停车、路边商贩的经营进行严肃处理,并适当加大对于机动车的违章处罚力度等。社会组织作为监管的关键,需要其发挥志愿性服务作用,即企业与非营利性组织加强对于交通法规的监督与宣传,配合政府完成拥堵治理,不断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公众作为交通法规和违法治理的直接参与者和感受者,其参与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拥堵治理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