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格局下宁波构建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探析

2023-11-27 10:37岑璐CENLu
价值工程 2023年32期
关键词:宁波市文旅宁波

岑璐 CEN Lu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宁波 315100)

0 引言

2021 年6 月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宁波市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实施方案》,宁波积极制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战略。

1 构建消费中心城市与经济双循环的理论逻辑关系

1.1 构建消费中心城市是宁波经济循环的重要推力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经济循环是一个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不断循环的过程,其中生产属于供给侧,交换和分配属于流通环节,而消费则属于需求端。所以,构建消费中心城市对经济循环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消费中心城市产生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水平将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生产、提高效率,从而增加企业收益、人民收入、国家税收,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正向循环。

1.2 构建消费中心城市对宁波经济产生“区域内场效应”

根据保罗·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我们可以更多依托国内循环来促进经济增长。宁波拥有954.4 万人口的较大规模消费群体,生产总值14595 亿元,在浙江省名列第二,消费能力和投资需求的基础较好,如果能将宁波区域内的内循环打通,以内循环带动国际外循环,便能实现双循环经济社会正向运行。

1.3 构建消费中心城市使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构建消费中心城市一方面增加国外高端商品的进口需求,借鉴国外新的消费业态和消费理念,促进区域内居民的消费升级,带动区域内经济循环,另一方面可以对接全球资源,将中国的消费品牌、中国的时尚创意、中国的文化,向全球辐射,实现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2 宁波消费中心城市实证特征

2.1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构建消费中心城市是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宁波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主战场。本文以6 个区(海曙区、江北区、北仑区、镇海区、鄞州区、奉化区)、2 个县(象山县、宁海县)、2 个县级市(余姚市、慈溪市)为研究样本,分析比较测度消费中心城市整体发展水平。本文的相关数据均来自宁波统计年鉴。

2.2 指标体系 确定消费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消费中心城市优劣势的前提,本文借鉴了波特钻石理论模型在评价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的方法,并进行适当修正,建立消费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结合国内已有研究成果和相关数据情况,消费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消费潜力、消费水平、消费基础等3 个维度(二级指标)和13 个三级指标构成。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表1 消费中心城市指标体系

2.3 评价方法 评价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的方法有很多,各种方法在操作的可行性以及结论的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本文将对所建立起的消费中心城市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来对宁波区域消费中心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子分析相比较于其他研究方法而言,能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相互的关系;二是因子分析法具有纯客观的分析过程,分析结果完整地体现了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和结构,没有人为的主观因素。

2.4 实证分析 本研究以宁波市6 个区、2 个县、2 个县级市为研究样本,收集2021 年宁波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运用SPSS17.0 统计软件对宁波市6 个区、2 个县、2 个县级市消费潜力、消费水平、消费基础等原始数据进行统计计算,运用主成分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提取公因子和方差最大旋转法(Varimax),求得宁波市6 个区、2 个县、2 个县级市消费中心城市综合评估得分。

宁波消费中心评价指标的KMO 检验值为0.630(大于0.6),Bartlett′s 球体检验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从表2 可以看出,初始特征值合计大于1 的因子有3个,前面三个变量已经可以解释84.346%的方差。对宁波市6 个区、2 个县、2 个县级市消费中心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标准化值进行因子分析,具体数据如表3 所示。

表2 特征值与方差贡献表

表3 旋转成份矩阵a

由表3 可以得到:①人均GDP、常住人口、第三产业增长率、人均收入,其载荷分别为0.942、0.942、0.787、0.696,反映了区域消费潜力状况。②人均消费性支出、区域内星级住宿业营业收入前20 名企业个数、第三产业总量和GDP 在第二个因子上载荷较大,其载荷分别为0.880、0.860、0.797、0.742,反映了区域消费水平和消费基础状况。③区域内零售业销售收入前20 名企业个数、区域内餐饮业营业收入前20 名企业个数、人均收入和区域内星级住宿业营业收入前20 名企业个数在第三个因子上载荷较大,其载荷分别为0.968、0.891、0.570、0.409,反映了区域消费基础状况。④宁波市各县市区消费中心综合得分和排序。以表2 相关系数为权数,加权平均加总三个因子,得出宁波市6 个区、2 个县、2 个县级市消费中心的综合评价得分。

经计算得到三个因子的权重分别为:36.201%、27.899%、20.246%,可以得到宁波市6 个区、2 个县、2 个县级市消费中心城市的综合评价得分的计算公式:

F=F1*36.201%+F2*27.899%+F3*20.246% (1)

利用公式(1),结合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值,可以算出宁波市6 个区、2 个县、2 个县级市消费中心城市的综合评价得分。(见表4)

表4 宁波市各县市区消费中心综合得分及排名

2.5 实证分析结果 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到2020年宁波市各县市区消费中心综合得分如表4 所示。宁波市各县市区中,消费中心城市综合评价最弱的是象山县,消费中心城市综合评价前三名分别是鄞州区、海曙区和慈溪市。鄞州区2020 年消费中心综合得分最高,得益于人均GDP(宁波市第3 名)、常住人口(宁波市第2 名)、人均消费性支出(宁波市第1 名)等消费潜力、消费水平的各项指标都比较超前。

3 宁波消费中心城市存在问题

3.1 可支配收入增加缓慢

2014-2020 年,随着宁波经济的发展,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增加了约50%,但由于增速逐年放缓,城镇居民消费更加谨慎,使得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消费需求降低,对于扩大内需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见表5)

表5 宁波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宁波城镇、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变化情况

3.2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较大

宁波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距,2014-2020 年宁波居民消费总体上升缓慢,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与城市居民相比较,均趋于低位状态,城乡消费能力不均衡制约着消费能力的整体提升。(见表5)

3.3 优质消费资源聚集能力不强

作为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宁波,缺少学习、运动、展馆等文旅资源,宁波老字号、主题乐园的数量也不足,优质消费资源聚集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3.4 文化、旅游消费特色不明显

宁波在文旅消费方面具有较好基础,现代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文化遗产事业稳步推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体育工作亮点频出,行政审批高效便捷。但在文旅消费产品供给、消费网络、本土特色美食知名度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需要进一步做好智慧文旅建设、文旅与金融融合、文旅与体育融合等文章。

4 双循环新格局下加快推进宁波构建消费中心城市的对策建议

4.1 凝练消费特色

①闪亮“选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片。宁波作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的城市,应继续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文旅消费布局,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扩大文旅消费供给,加强文旅精品打造,提升旅游节庆品牌,推出消费惠民措施;促进多元融合,拓展文旅消费空间,包括文旅+夜经济、文旅+商贸、文旅+科技、文旅+金融及文旅+美食等多个层面的融合,吸引更多优质客源到宁波消费。②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网络平台。推动直播电商规范健康发展,促进网络零售额增长达到6%,争创国家电商规范城市,强化质量品牌培育,2023 年新增“品字标”品牌企业60家。③引领创新消费模式。扩大绿色新能源消费,充分挖掘宁波各县乡消费潜力,促进消费业态融合,倡导智能零售、特色街区等消费场景多样化、智慧化,同时有计划地引入国际品牌,并开设国际品牌折扣店。

4.2 促进消费创新提质

①进一步落实《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通过发放消费券和数字人民币红包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提升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②加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级试点建设,争创省级示范智慧商圈。③以“象山开鱼节”“宁海开游节”“奉化雪窦山弥勒文化节”为主线,打造具有浙江省内外影响力的特色消费地标和高辨识度的文旅商圈品牌,推动商业街区向高端化、精品化、国际化发展,加快建设集艺术表演、互动体验、时尚消费于一体的文旅休闲游憩空间。

4.3 创造更多专题消费卖点

①打造不同特色的夜间经济带,策划夜市和文旅系列主题活动。②推动假日休闲消费。③促进地域文化挖掘与“网红打卡地”策划相融合。

4.4 加大优质文旅产品供给

①培育一批以“老字号+国潮”为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消费,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②深入挖掘宁波特有的古城文化、红色文化、甬味文化、创新文化内涵,串联经典景区景点,开发特色文旅产品。③举办线上文旅消费体验活动,引导云旅游、云娱乐、云直播等新业态,培育“网络体验+消费”新模式。

4.5 优化消费保障措施

①加强财政与税务支持。充分利用现有财政资金,支持消费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以投资带消费。发放消费券,提振城镇、农村居民消费者信心,增加居民额外消费,挖掘消费需求潜力。②优化新型消费政务服务。开展满意消费创建活动,完善平台经济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细则,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完善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提升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③创新消费监管方式。以营造公平、公正、放心、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为重点,积极构建多元参与的消费维权工作格局,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咨询、投诉、举报等便捷维权服务。支持并优化消费政策,打造消费中心城市。

猜你喜欢
宁波市文旅宁波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聚焦·宁波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文旅照明的兴起
宁波市采取“三学”“三访”“三个结合”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