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上海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送变电工程公司)
变电站是我国智能电网体系的关键模块,同时也是输电体系与配电体系的重要枢纽,直接影响了电网运作的最终质量。在电力需求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变电站项目的速度、质量等要求也会更加显著。因此如何促进变电站项目的提质保量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而BIM 技术可以推进变电站项目的三维设计,实现变电站项目的动态建设与管理,切实提高项目的建设效率与最终质量。这里也结合变电站项目的具体特点,谈一谈BIM技术的实践应用方式。
1)可视化优势
相较于传统模式来说,应用了BIM 技术以后可以构建三维建筑模型,实现了变电站项目的三维可视化,使得每一个建筑构件都可以全面展示出来,同时建筑构件的参数也能够融入到三维模型中,使得变电站项目的可视化水平非常高[1]。
2)协调性优势
在传统变电站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建筑物分布不均匀、管道与构件冲突等问题,给后续项目建设带来阻碍。在引入BIM 技术以后,可以进行深入的碰撞试验,明确工程项目可能存在的冲突,并通过BIM软件进行自动处理,使得整个项目更加协调。
3)动态管理优势
基于BIM技术的变电站建设项目可以在三维建模中生成变电站的整体模型,并进行不同施工阶段的划分,以及各个施工环节的预演,提前感知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前瞻性管理。在施工进行过程中,基于BIM 的三维建模也可以结合当前施工情况动态更新信息,实现对不同施工环节的动态管控,切实提高变电站项目的综合成效。
某地区拟建立一座750kV 变电站,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所有建筑物、变压器、主变构架等,其中构架部分分为750kV区、330kV区等,进出线条件相对较好。本工程的建设规模比较大,区域地质环境比较复杂,工程量非常大。在后续施工作业中需要考虑不同施工活动的交叉干涉情况,因此工程项目选择使用BIM技术进行优化设计。使用BIM技术以后,工程项目可以构建精细化建模,使用三维方式展示工程信息,形成信息高度集中的全站三维布置图。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行各个分项专业的施工安排。
在变电站设计阶段,设计团队可以使用Revit进行三维建筑模型的设计,把生成的三维模型导入到SAP2000 中进行计算,最终生成的模型如图1 所示。在图1中,所有进出线柱底都使用了刚性连接,而横杆与主材则全部铰接。其中立杆材料选择为Q355钢材,横杆材料选择为Q235钢材。再使用SAP2000进行应力计算和承载力分析,保证各处应力与承载力满足最低标准。
图1 联合架构计算模型
本项目中,通过Revit 制作了三维建筑模型,并将其导出为.dae文件,接着使用Lumion工具进行建筑效果渲染。在具体构图的时候,需要提取变电站项目周围环境信息,并通过近大远小的表现手法进行构图,得到变电站的最终渲染效果,如图2所示。
图2 渲染效果展示图
在传统施工模式中,施工团队主要使用二维图纸配合施工进度计划管理表进行指导施工,但这种方式存在信息流通不畅、复杂施工场景表现不清晰、施工质量动态管理不足等多种问题,导致最终施工进度管理效果非常一般[2]。在引入BIM 信息模型以后,不仅在尺寸材质等参数表现上更加清晰,同时也可以结合现场施工环境进行针对性布置,甄别现场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比如在碰撞检查中,BIM 技术可以直接依托于三维模型进行深入检查,明确施工方案是否存在冲突,解决管道之间的碰撞问题,提前修改碰撞管线的设计方案,避免出现施工进度延误。除此之外,基于BIM技术的三维施工图纸可以直观展示各项施工进度的细节内容,并明确建筑、结构、电气等不同专业的具体需求。在最终形成施工进度表的时候,施工团队使用BIM 软件将变电站模型保存为.che 格式,并导入到Fuzor 中,构建施工进度计划表。接着施工团队将进度表中的各项施工内容与施工构件完成绑定,在信息平台中动态显示不同构件的施工进度,以及项目总进度的完成情况,实现施工进度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使用Fuzor 工具以后,可以将项目文件导出为.exe 格式,可以在其他电脑中打开,分发给项目部的各个成员,完成对变电站项目的提前漫游。结合实时漫游、动画演示等方式,全方位展现变电站项目的设计意图与细节内容,增强各个专业之间的相互理解。除此之外,Fuzor 工具也可以将项目文件导出为.fmz格式,通过移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也可以运行。这也使得项目人员可以不受地点限制进行远程操控,保证项目的准确顺利施工。
1)明确BIM技术的推进原则
变电站建设团队在使用BIM 技术的时候,应该优化设计BIM 技术的推进方式。一方面,变电站项目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在使用BIM 技术的时候应该先从分项专业入手进行设计,接着再从整体层面展开分析。比如先进行土建、结构、电气一次等专业模块,接着进行电气二次、系统、消防等模块[3]。除此之外,地方层面如果想要推进BIM技术,可以先进行试点,通过局部到整体的方式进行区域推广。另一方面,变电站建设团队应该秉承价值优先和技术优先的原则,围绕BIM技术在电力行业的核心领域,并结合自身的业务优势,选择最有经济价值的技术模块,并将其他技术内容分包出去,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
2)树立需求为主的设计理念
在应用BIM 技术时候,不同工程参与者的需求不一样,很有可能会出现冲突。因此在设计阶段,工程团队需要结合不同主体的具体需求,优化BIM 技术的应用模式。特别是在设计阶段,一定要整合各个主体的需求情况,通过三维建模、碰撞检测、模拟分析等模块,提前进行设计方案的预演,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变更,避免资源浪费。
变电站项目建设过程中,还要做好BIM 技术的动态管理。这也要求项目团队可以发挥BIM技术的灵活性和系统性,在设计与施工阶段可以进行动态管控,使其贯穿到各个环节中。变电站项目在引入BIM技术的时候,需要做好BIM技术指导工作,并深入到BIM 技术应用的各个阶段中,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反馈。在分阶段施工开始之前,团队可以使用BIM 软件进行阶段施工的建模与预测分析,明确后续的施工流程以及能够预见的施工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BIM技术的预测反馈,进行施工管理的优化调整,保证后续施工成效[4]。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使用BIM平台和关联数据库完成有效协同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不同施工类别的BIM中心,完成数据建模和信息交换等工作,使得基于BIM 技术的动态管理可以取得更好效果。除此之外,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动态管理体系也不能仅仅停留在项目内部的协同层面,还要将各个参建方纳入其中,保持高效地交流与协同,使得基于BIM 技术的变电站项目可以取得更好成效。
想要保证BIM 技术在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效果,首先应该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通过精细化评价模块,可以展现BIM 技术在变电站项目中取得的具体作用,并在后续时间里进行BIM 技术的优化与调整。在具体搭建评价体系的时候,可以结合《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存储标准》《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应用规定》等文件,立足于设计质量、实施流程、实际效益等方面,搭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其中设计质量评价应该兼顾三维建模质量、设计变更数量、设计出错数量等,实施流程应该考量模型精细水平、执行流程、应用点实施效果等,设计效益则需要评价成本效益、工期效益、质量效益、管理效益、环境效益等内容。通过这些要素,可以形成科学合理的BIM 技术评价体系,全方位分析BIM 技术在变电站项目中的应用效果,在后续时间里进行针对性地优化控制,充分发挥BIM技术的应用价值。
BIM 技术是比较专业的,对于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变电站建设团队应该全面贯彻人才战略理念,以各类可行的方式,切实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一方面,建设团队在组建人才队伍的时候,应该立足于BIM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适当提高信息化素养的权重占比,保证人才队伍可以适配BIM技术下变电站项目设计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建设团队在变电站建设过程中也要做好培训教育工作,保证各个技术人员对于BIM 技术在变电站项目中的应用细节都有较好的把握,使得后续施工作业可以顺利进行。
综合来看,BIM 技术在变电站项目中可以实现项目工程量的精细化控制,直观展示各个建设环节,并做好工程建设的前瞻性管理和动态性管控。对于变电站建设团队来说,需要加强自身对BIM 技术的探索与分析,立足于电力行业挖掘BIM 技术的实践应用方式,形成基于BIM 技术变电站设计与建设体系。在具体应用BIM 技术的时候,技术人员也要保证三维建模的质量,并结合项目施工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提高变电站项目的设计与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