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郢蔚
摘 要:传统竹藤文化艺术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其传承和发展吸引着大量目光。然而,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当代发展模式缺乏对数字媒体的应用,限制了其广泛推广和创新运用的可能性。因此,需要从数字媒体视域出发,对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不足和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当前,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一些问题,例如专业人才数量稀少、上下游产业链衔接不紧密、构造形式单薄、宣传路径单一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以下措施: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开展人才培训,构建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数字媒体品牌,创新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数字媒体表达,基于数字媒体开展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系统化宣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在人才链、品牌链、形式链和宣传链上形成新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数字媒体;竹藤;文化艺术;人才培训;品牌化
注:本文系2022年吉林省高教学会高教科研课题“数字媒体艺术‘艺+技结合的四环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GJX2022D486)研究成果。
竹藤文化艺术自古以来就备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目前,世界竹藤组织已吸纳了约50个成员国和观察员国,对竹藤艺术文化的发展起着顶层指导作用,推动着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发展,使其更加贴近社会发展实际、走进寻常百姓家。然而,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竹藤文化艺术仍存在不少短板,限制了其在新时代的改革进步。许多学者已经展开了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管理、教学等方面,很少将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相结合进行研究。数字媒体是进入21世纪以来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对各个领域和行业都带来了强烈冲击。对于传统竹藤文化艺术而言,利用数字媒体能够解决其传承与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将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相结合的有效路径,这对于当代竹藤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广和借鉴意义。
一、当前传统竹藤文化艺术传承发展中
存在的不足
(一)专业人才数量稀少
我国十分重视竹藤产业的发展,这些年来,各地先后成立了相应的竹藤保护组织,部分地区还设立了竹藤文化艺术基地,促进了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组织化程度的进步。但是,现实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从事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相关专业的人才非常少,难以满足市场、研究和教育的需要。尤其是在传统竹藤文化艺术教育方面,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支撑行业未来的发展。目前,从事竹藤相关教育工作的基本是生物学、农学和林学专业的教师,而艺术类专业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此外,在社会层面上,从事传统竹藤文化艺术培训的工作者数量较少。主要原因是竹藤文化艺术存在地区性,部分竹藤产业不发达的地区对于竹藤相关培训教育的关注度不高,导致一些想要学习和接触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人缺乏受教育的渠道,严重阻碍了竹藤文化艺术发展和进步。在信息化时代,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竹藤文化艺术,需要关注专业人才的学习和交流渠道,不断补充人才链。
(二)传统竹藤文化艺术上下游产业链衔接不紧密
目前,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相关产业链衔接十分松散,没有突出的、固定的传统竹藤文化艺术品牌,这也限制了该领域的推广发展。对于传统竹藤文化艺术而言,其典型的产业塑造方向广泛,无论是背篓、果篮、灯具等生活用品,还是竹雕、花器等观赏用品,都具有强烈的人文艺术共性。然而,由于缺乏产业品牌,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上下游产业极不稳定,其原料制造环节、设计构造环节、制作生产环节、公开宣传环节、销售推广环节等缺乏统一性,没有集合成一个整体,这极大地限制了竹藤文化艺术发展的稳定性。缺乏“标杆”使传统竹藤文化艺术难以与其他文化艺术竞争。以典型文化艺术品牌荣宝斋为例,其经营书画珍品,具有良好的口碑效应,也促进了书画文化艺术的发展。许多书画家如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等都经过荣宝斋的推广逐渐成为大家,这对于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发展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三)构造形式单一
传统竹藤文化艺术与其制作材料关系密切。竹藤材料易采购、易切割、易弯曲、易加工。在古代,竹藤作为重要的日常材料备受青睐。诸多古代文学家对其高度赏识,如“未曾出土先有节,至凌云处尚虚心”。由此逐渐形成了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然而,也正是由于其与材料特性高度相关,在当代,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受到了其表现形式的限制。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以数字化、信息化的形式来进行文化艺术的表征逐渐成为相关领域学者、艺术家的关注热点。例如,近年来,以数字化技术来进行油画、国画的艺术表达,并通过数字媒体来推广传播这门文化艺术,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这也为更多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当前,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构造形式仍然停留在实体物品,这无疑不利于其传承发展。
(四)宣传路径单一
文化艺术的发展需要借助多种宣传推广途径。宣传工作的到位与否关系着受众数量的多少,从而影响了传承发展的实际效果。近年来,在世界竹藤组织的大力推动下,竹藤文化艺术得到了广泛发展,并通过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经济贸易等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地区性的传统竹藤文化艺术来说,其发展还受到地域因素和宣传形式等多方面的限制。在宣传途径上显得单一,严重制约了其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实际路径。目前,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宣传仍以组织性的公告为主,而在网络宣传、多媒体宣传渠道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是对中青年群体的宣传力度明显不够,这限制了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有效推广。
二、数字媒体视域下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
传承与发展模式
(一)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开展人才培训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体现在媒体宣传方面,还能够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数字化信息通过媒体进行有效的传播和表达。对于传统竹藤文化艺术而言,其人才培养模式较为保守,主要原因在于教育教学路径受限。然而,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借助如线上人才培训、网络MOOC教学等方式,能够实现远程的、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人才培训,从而有效解决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人才培养难题。此外,数字媒体技术还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交互体验,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使学习者能够更为直观生动地学习。这不仅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使学习者对竹藤文化艺术有更为深入的理解。目前,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都开设了传统竹藤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但其培养模式还较为传统。因此,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开设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培养压力,并且尽可能让更多受众了解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魅力。此外,数字媒体技术还可以实现对传统艺术的数字化保存,使这些宝贵的文化遺产得以永久保存和传承。对于热爱竹藤文化艺术的学习者而言,这也意味着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反复地学习和研究,不再受到物理资源的限制。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基础上,还能够开发系统性的传统竹藤文化艺术培训课程,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进一步减少线下培养培训带来的各种不便,提高人才成长效率。
(二)构建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数字媒体品牌
文化艺术品牌化是行业发展的重点目标之一。只有在形成主流品牌后,才能产生带动效应,让行业内的大师、学者、专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从而形成聚集体,共同为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数字媒体是品牌构建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数字媒体的普及率极高,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数字媒体的辅助。因此,数字媒体为文化艺术品牌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通过摄影摄像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艺术设计技术等专业基础,能够使传统竹藤文化艺术从纯粹的文化艺术转化为具备商业功能、社交功能、历史功能、地域特色功能等多功能一体的成果。这符合市场发展和文化艺术现实性转化的客观规律。比如,通过设计相应的网页、音频等,对数字媒体品牌进行科学包装,为上下游产业链提供合理的导向,并且通过各种数字营销策略,如社交媒体推广、内容营销、互动式营销等,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从而逐渐提升自身的市场价值,形成人们熟知的知名IP,逐步提升相关人群对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认知,从而拓展产业发展的可能性。
(三)创新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数字媒体表达
数字媒体为传统文化艺术的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能够突破传统文化艺术材料、工艺等的限制,将抽象的数字、实物化的媒体以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将原本的实体转化为网络虚体,使更多人能够接触和感受到文化艺术。这种转化不仅是形式上的改变,还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使文化艺术的传播更加便捷、快速。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艺术作品的细节、纹理、色彩都可以得到精准的再现,甚至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创新性的再创作,为传统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对于传统竹藤文化艺术而言,其艺术形式根基于竹和藤这两种现实事物,具备典型的造型、纹路、色彩和意义特点。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将其转化为网络作品能够进一步扩大其表现力,同时保留其独特的文化艺术感染力。例如,通过构建虚拟现实场景展示传统竹藤文化艺术作品,即使观赏者距离很远,也能通过网络感受其造型,并且通过增强现实技术,甚至可以将这些传统艺术作品融入现实环境,让观众在真实与虚拟之间自由切换,体验不同的艺术氛围。这样的技术创新不仅增加了艺术作品的观赏价值,还为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新的表现手法,让更多热爱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人有机会欣赏其魅力,从而为这一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打下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基于数字媒体开展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系统化宣传
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必须依赖科学而长期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受众接触到特定的文化艺术,产生更多的爱好者,从而培养出从业者和研究者,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宣传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数字媒体技术作为现代宣传的新型工具,不仅具有广泛的传播范围,还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能够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文化艺术的兴趣。我国作为竹藤文化的发源地,长期以来吸引了众多诗人和作家,他们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无论是“野竹藤缠杀,枯枝草寄生”还是“仰竹藤缠屋,苫茆荻补篱”,都刻画了生动的画面。在数字媒体的应用下,这些画面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写实呈现,并辅以相应的音频。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增强现实软件,当用户使用手机或其他设备扫描到这些诗句时,即可看到与之相关的竹藤文化艺术画面,并听到古诗的朗读。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能够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魅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竹藤文化艺术的兴趣,从而进一步促进竹藤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这不仅能够使古诗词在现代得以流传,还能够推广和应用传统竹藤文化艺术。
三、结语
如今,数字媒体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文化艺术领域,因此应该关注传统文化艺术与数字媒体结合发展的可行性。我国传统竹藤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元素丰富,需要在传承发展中注重科学性,并充分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目前,竹藤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数字媒体能够有效弥补其发展过程中的缺陷。因此,必须将数字媒体视域下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视作一项长期性的任务,从而为传统竹藤文化艺术的当代改革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參考文献:
[1]林丽芳.福建古村落中竹藤资源的开发及相关产业发展[J].莆田学院学报,2020(4):29-34.
[2]唐曌堃.陕南竹藤皮草编结工艺在地方特产包装中的开发应用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0(6):79-80.
[3]李逸凡,黄嘉妍.留青竹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播及博物馆传承的可行性研究:以数字媒体作品留青竹刻项目为例[J].科技传播,2020(24):58-60.
[4]骆玮,彭俊,贾文婷.探索数字媒体背景下绵竹年画的传承与创新之路[J].美术教育研究,2018(24):21-23.
[5]李艾佳,王明瑜,罗慧莹,等.竹文化在竹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中的应用[J].世界竹藤通讯,2023(2):88-92.
[6]聂抒真,王忠明,马文君.世界竹藤知识产权分析及对中国竹藤产业发展的建议[J].世界竹藤通讯,2023(2):15-25.
作者单位:
长春建筑学院